傅聪:望七了!

出版时间:2004-11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傅敏(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傅聪:望七了!》:“我已不再是《傅雷家书》中的小孩子喽,老夫今年六十八,望七了!”这是傅聪两年前发出的感慨。我们还在捧读《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中的傅聪却渐行渐远,已自成一“家”。只是从未忘记父亲早年的教诲: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在用钢琴语言聆悟音乐中寻求人的基本价值……

作者简介

傅聪,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家族,父亲傅雷为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的上过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由父亲督教。八岁半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百器。一九四六年梅·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一九四七年就读上海大同附中。一九四八随父母迁居昆明,先后就读于昆明粤秀中学和云南大学外文系,中断了学琴。一九五一年只身返回早一年回到上海的父母身边,跟苏联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琴一年,因老师迁居加拿大,又迫不得已勤奋自学。一九五三年与上海交响乐队合作,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在罗马尼亚布加斯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者、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学者、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三月获《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一九五八年深秋以优异的成绩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提前毕业。一九五八年底,由于历史的原因被迫移居英国伦敦。一九七九年四月,应邀回国参加父母的平反昭雪大会和骨灰安放仪式。八十年代,年年回国演出和讲学,一九八二年先后被聘为中央和上海两所音乐学院的兼职教授;一九八三年香港大学颁发预他荣誉博士学位。    一九五九年初,傅聪在伦敦皇帝节日大厅首次登台,与著名指挥家朱利成功合作。自此傅聪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只身驰聘于国际音乐舞台近五十余年,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已 德国作家、诗人、音乐学者、评论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撰文赞颂傅聪,称“从技法来看,傅聪的确表现得完美无瑕。较诸科尔托或鲁宾斯坦毫不逊色。但是我所吸到的不仅是完美的演奏,而是真正的萧邦。			

书籍目录

引言代序对谈录成功并不等于成就望七了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赤子之心是做人弹琴的准则心甘情愿永远做音乐的奴隶平静不再是《傅雷家书》里的小孩子轻灵的莫扎特,悲剧的莫扎特莫扎特的嘲谑,莫扎特的超越四十年钢琴生涯莫扎特的音乐是“是无艺术的艺术”健康就是古典我的成功就在不成功赤子之心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灵魂更行更远与傅联谈音乐讲课录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柏特……

章节摘录

望七了高:听说您这次回来,是为了父母逝世三十五周年纪念演出,这是什么样的初衷呢?是不是以后还会搞这种活动?    傅:这次我回国演出,刚好是父母逝世三十五周年,就很自然的放在一起了。当然父母永远在我心里,也并不是突然在这个时候才想起来。    高:您的手对演出会不会有所妨碍?    傅:基本上没有太大妨碍,演奏至少得像个样子,能拿得出去,不然我不会来演出。    高:您这次在北京演出,觉得北京的听众怎样?整个水平怎样?    傅:水平不错,北京的听众,现在整个水平已经越来越职业化了!保利剧场的音乐厅也很好,音响很好,钢琴也不错,后台的条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我本来没有企望有那么好的条件,这次我很高兴。    高:您这是第一次在保利剧场演出吧!    傅:对,第一次!我最后走上钢琴这条路是有很多的偶然    高:您从小时候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您的很多经历很独特,可不可以对自己的整个经历作一个简单回顾?    傅:哎呀!我这个经历啊……怎么说!很多人——国内有,国外也有——都劝我写回忆录。我的一辈子是可以说比较复杂,其实也不是说复杂,反正有很多上上下下的事情,有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经历,恐怕好像不平常,的确如此。不过,要我在短短的时间内回顾我的一生,也很难!当然,从另一方面说,我的一生也还是很简单,事实上我没有离开过音乐,自从我去了波兰,然后去了英国,音乐一直就是我的一切,也是我生活的一切。    高:听说您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也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傅:我不知道小时候是不是有主见,反正我从小就有很多幻想。    高:听说您在昆明上大学的时候回到上海,是自筹的路费。这个过程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傅:对,对,对!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其实,我最后走上钢琴这条路是有很多的偶然,怎么回事呢?那个时候——小时候学过几年钢琴,可是真正好好弹琴的日子也没有多少,最多三年。去昆明以前,我差不多已经有两年没弹什么琴了,我从童年进入少年时代,开始对父亲有一种反抗。而且那个时候时局也很乱。总而言之,我的浪子生涯有相当长的一段,在去昆明前两年,那种荒唐生活已经开始,什么逃学啊,闹学潮啊,总之不务正业,也不念书,从十二岁到十七岁,差不多有五年过着那种莫名其妙的生活。在昆明三年,每个学校都开除我,都是因为闹学潮啊,不服国民党军训官的管教啊,等等。后来,我凭同等学历去考云南大学,那时候我才十五岁,居然也考取了。那个时候大概是一九四九年吧,云南不久就解放了,那也是个过渡时期,昆明也很乱,我在云大也没念什么书。我的同学都比我大好些,都是二十三四岁的青年,我整天跟他们在一起。    然后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同学在昆明一个教堂——锡安堂的唱诗班唱韩德尔的《弥赛亚》,就是救世主的那个,他们每年圣诞节都唱,他对我说:听说你会弹钢琴,能不能来帮我们弹《弥赛亚》的伴奏。那时候昆明没有什么人弹得好钢琴,我说:“那好啊,我愿意!”就这样我才又开始弹起琴来。一个学期快结束,要考试了,我就着急,怎么办呢?我根本就没上过什么课,那时候大学里很自由,上不上学都无所谓,也没人来管你,那时候也特别乱。总之,要考试了,我当然没法参加考试啦,怎么办?怎么向家里交代啊?同时,的确从去唱诗班弹伴奏开始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我说的“做人”是广义的私德、公德,都包括在内;主要是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对人民负责。或许这个原则对旁的学科的青年也能适用。    ——傅雷		    家书中,我喜欢的是爸爸讲艺术讲人生。比如他讲关于赤子之心和孤独的那段,他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了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编辑推荐

《傅聪:望七了!》收入傅聪先生近年的对话和讲课,记录了他“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艺术之路,让我们看到走出《傅雷家书》得以彰显的另一代人。 随书所附《傅聪的钢琴艺术》CD,十三首经典曲目为傅聪先生亲自选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傅聪:望七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记得初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图书馆,以前看过傅雷家书,一直觉得家书里那个傅聪是个在国外学钢琴的青年,想不到现在连他都七十岁了,于是借回家,仔细看来。以往在家书里读到的都是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而傅聪的回信很少,但是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傅聪的艺术理念,他对音乐,对人生的感悟,还有对父亲的情感。而他也不再是家书里那个只顾练琴,不顾身体,有点任性的青年,而是一个宽厚大度的艺术家,他坚守着和父亲一样的信念,在艺术追求上一丝不苟,让人读了心生感佩。看到后来,我只能说,这样的父子关系,真让人艳羡,而也只有这样亦师亦友的父子关系,才能培养出傅聪这样的人吧。绝对好书,值得一看。
  •   谢谢傅聪: 让我心中的音乐终于有了正确的定义,让我的人生因为追求音乐梦想永远快乐和鲜活。 也是在他的CD中,第一次听懂钢琴的语言,所有音乐的语言,是唯美而无所替代,我为我是一个从事音乐的人感到庆幸,那是一生的幸福和幸运! 谢谢!
  •   读过了前两篇,很幸运的在第一时间(11月份这本书刚出版)读到这本书:谈艺术谈人生,至理至情,中西文化相渗透,傅雷先生与傅聪先生父子二人的亲情、心与心的交流、对真善美追求的探讨……其中最妙的感觉是,这本书以记录傅聪先生的谈话为主,但傅雷先生犹如隐于幕后的“主角”,而这种“隐于幕后”却又丝毫不影响台前主角的演绎,是那种和谐的促进,可以说,父子已经合一了。
  •   还行!没有一定要看的必要。
  •   定了好久,可是没买到
  •   很有收藏价值,这个出版社眼光很独到,随附的CD很有意义
  •   主要写傅聪的音乐见解 还是一问一答的 不是传记 不喜欢
  •   这本书拿到手后觉得买得确实很值。我只是个钢琴初学者,等以后学多了或许可以读出更多内容。
  •   买了,看了,听了,不错!
  •   经朋友的介绍,第一次在“卓越”购买了一些书籍,其中就包括傅聪的“望七”,书籍收到后很喜欢,但发现一个问题,基本每本书的封皮都有不同程度的皱痕及磨损,虽然不是很严重,但对于一个爱书人来说,还是很影响感觉的, 不知道其他的朋友购买书籍有这样的经历吗,希望我这只是一次意外,更希望相比书店通过网络购买便宜的几块钱,不是以买到书店的撤架书为代价。
  •   在中国,这样的艺术家已经越来越少,正在绝迹中。配合着傅雷家属合傅雷画传看,完全了解傅家的来龙去脉和思想境界。
  •   我正在看《傅雷家书》,书中那位让我羡慕(因为他人生路上有那么好的向导)也让我同情(因为那是在多严格的环境中成长),现在居然成老人了
  •     这本书非常好看。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他在香港做的访问,内地的访问仿佛都跟音乐没有大关系,更多的是集中在家书上面。特别是看第一篇访问的时候,简直叫人觉得难过。
      台湾的访问太专业了,我对音乐又是门外汉。但是我想如果是学音乐的人看这两个访问会受益匪浅的。我想对每个人来说,他练习音乐的过程跟我们学校自己的专业的过程都一样。
  •   你说得很对。我也有同感,内地的访谈一看就是SB做得,都几十年了,还总在家书家书的说。我觉得傅聪脾气很好,涵养也很好,没有臭骂他们一顿已经很对得起他们这帮没文化的人了。
  •   不知道台湾的访谈可能看得到?
  •   第一篇的那个郭宽宇是谁啊。。傻的要死。。
    他说:您这是一双适合练举重的手。。
    orz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