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作者: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 编  页数:151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

内容概要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着重反映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代表人物、典型作品、文化价值、艺术特征和民俗风情等,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和权威性。全书力求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张小泉剪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现人民群众杰出的文化创造。

书籍目录

张小泉剪刀的历史渊源【壹】关于中国剪刀【贰】剪刀与民俗【叁】“张小泉”出世【肆】品牌保护【伍】历史上的辉煌【陆】重新崛起【柒】文化传承【捌】再铸辉煌张小泉剪刀特色工艺【壹】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七十二道工序【贰】镶钢锻制【叁】良钢精作【肆】张小泉剪刀的“磨砺”与“拷油”【伍】保护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的意义和价值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的传承【壹】代表性传承人【贰】钳手访谈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的保护【壹】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的保护现状【贰】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的传播【叁】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的传承【肆】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保护的规划和举措后记

章节摘录

  到1919年,“张小泉”门市每日可获利一百多元,年积累达三万余元。最多的时候,其直接雇用和间接控制的工徒达二百余人。在当时,民间还把张小泉剪刀作为女儿的嫁妆和亲友间的馈赠礼品,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和在市场上的地位。  为彰显实力,体现诚信,张祖盈还积极推行剪刀“包退、包换、包修”的“三包”制度,深受用户欢迎,市场首肯。  1929年10月,国民政府浙江省主席张静江在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时,特邀张小泉剪刀参加,中外客商争相订购,一时成为西湖博览会的抢手货。张小泉剪刀因而获得西湖博览会特等奖的最高荣誉。  1937年,日军占领了杭州。“张小泉”亦在这场战争的灾难中遭受重创,厂店全部被占,停止营业。张祖盈避难外埠。  抗战胜利后,张祖盈回杭,从其岳父家借资-万元,重整旗鼓,但规模只有20世纪20年代的三分之一。在一个短暂时期内,营业的确兴旺过。据1947年11月出版的《浙江经济年鉴》记载,张祖盈在改组后的杭州商业剪刀同业公会中任负责人,同业公会辖三十一家商号,会员一百二十二,会所设华光巷河下4号。  此后因时局动荡,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导致物价飞涨,至1948年,“张小泉”不得不宣告暂时歇业。

编辑推荐

  张小泉剪刀以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销钉牢同、式样精巧、凿花新颖、经久耐用、刃口锋利、开合和顺、价廉物美等十大特点而驰名。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在杭州“小泉满街巷”,更成为享誉中外的著名品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1 创立人 父子前店后作坊,自产自销,从安徽歙县搬到杭州,招牌 张小泉
      2 第二代,为防假冒,张小泉+近记,自己掌钳打剪刀(关键工艺)
      3 第三代,雇佣徒工,自己掌钳打剪刀,乾隆帝买剪刀,宫廷用剪,刻碑---名满全国
      4 第五代,脱离生产,专门从事经营管理--开拓市场
      5 第六代,六角商标注册,知县出告示 永禁冒用(仿冒者众多)--改自设炉灶制坯为 收购剪坯--品牌经营,低利润部分outsourcing(比其他品牌收购价高10%,其他30元/100把,张33元/100把)
      6 第七代 海云浴日商标,镀镍剪刀成功,仿制医用剪刀,国际博览会,开拓海外市场--生产线丰富,吸收先进技术,生产高端产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