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浙江摄影 作者:俞为洁 页数:27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种文化的特质必然最明显地呈现在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良渚文化丰富的考古发掘让我们有机会了解遥远的良渚文化时代,太湖流域的人们是如何生存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的。本书作者选取“衣”和“食”这两个与生存最紧密相关的问题,解读目前所发现的器物和遗迹,详细揭示良渚时期人们的饮食和穿着情况,并探讨了他们的饮食之仪和衣饰之美。
作者简介
俞为洁,女,1963年生,浙江杭州人。1985年获杭州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88年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工作,2003年调入浙江省社科院,主要从事中国史前史和农业史的研究。至今已发表60余篇论文,出版了多本独著或合著的书籍。
书籍目录
上编:食稻之民 第一章 稻之耕贮 一、稻遗存:食稻的见证 二、籼与粳:选择的结果 三、农田的耕垦 四、农田的管理 五、刀与镰:收获之具 六、干栏:贮粮之所 七、杵与臼:脱粒和脱壳 第二章 鱼肉果蔬 一、螺蚌鱼虾:水中之肉 二、饭稻羹鱼:聪明的组合 三、鹿猪牛鸡:地上之肉 四、菱橡薏芡:淀粉质的补充 五、桃李瓜蓼:果甜蔬嫩 六、存疑篇 第三章 鼎煮觑蒸 一、灶与祭灶 二、水井与清洁水源 三、石刀与厨刀 四、鼎:三足稳立的炊器 五、甑箅甗:蒸汽的妙用 六、葫芦器 七、梅:酸味调料 八、红蓼:辛香料 第四章 米酒之酿 一、稻米:酿酒的原料 二、红蓼:南方草曲 三、野葡萄与混和酒 四、醪醴之液:甜而稠 五、杯壶鬶盉:酒器大盛 六、过滤器:不确定的命名 第五章 饮食之仪 一、席地围食:食仪初萌 二、豆盘钵碗:饭菜分煮 三、匕匙勺:羞退“五爪龙” 四、漆玉美陶:等级分明下编:衣麻之族 第六章 衣之原料 一、苎麻:通爽之质 二、蚕丝:天虫之精 三、羽皮:禽之羽兽之皮 第七章 纺织缝纫 一、纺轮:线之绩纺 二、织机:布之织造 三、针线:衣之缝纫 第八章 衣冠鞋履 一、羽冠:羽民之识 二、帽子:寒暑之御 三、纽扣:衣之开合 四、腰带:束衣之具 五、木屐:通气的木鞋 第九章 装饰之美 一、梳篦笄:发之饰 二、半圆形饰片:冠帽之饰? 三、猪獠牙:勇武之相 四、珠管串饰:平常之中别尊卑 五、璜:项之坠 六、块:耳之饰 七、镯:累赘之美 八、指环:指之饰 九、缝缀件:华服闪烁 第十章 齿肤之饰 一、拔牙:残缺之美 二、文身:未定的争论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稻之耕贮 一、稻遗存:食稻的见证 稻是人类最早栽培和驯化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当今世界,有20多亿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人们体内20%的热量及13%的蛋白质都来自于稻米。而且,在近代科学改良小麦品种之前,水稻一直都是世界上最高效的农作物——1公顷常规品种的水稻平均能养活5.63人,这比小麦的3.67人要高得多。有关旱地和湿地作物载能的统计也表明,稻作经济的土地载能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高的。据艾伦先生统计,用石锄手耕的旱地作物农业经济,每公顷的产量在550公斤左右,其载能大约能供养12人/平方公里;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休伦印第安人,栽种玉米并辅以渔猎采集,这种混合经济的载能为25~50人/平方公里;而东南亚大河三角洲一熟稻的载能可达500人/平方公里,两熟制可达1000人/平方公里。 世界上的栽培稻有两个种,即亚洲栽培稻(又称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非洲栽培稻(亦称光稃稻,O.glaberrima Steud.)。 亚洲栽培稻起源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一种多年生的亚洲普通野生稻(O.nufipogon)栽培、驯化而来。(图1-1)非洲栽培稻起源于非洲的一种多年生野生稻(O.longis-taminata)。世界各民族栽培的稻谷大多是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只见于西非西部的部分地区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地区,中南美洲的非洲稻是非洲移民带过去的。 太湖流域的原始先民很早就开始种植亚洲栽培稻了。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就曾发现过大量的稻叶硅体细胞。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太湖流域先后形成了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此时的稻作农业已相当普及,浙江桐乡罗家角、江苏吴县草鞋山、上海青浦崧泽等遗址都发现过稻谷或稻米遗存。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时期,这里的稻作农业发展到了石器时代的顶峰。 几乎所有的良渚文化遗址都发现有稻的踪迹,这方面的证据主要有稻植物体遗存、稻叶硅体细胞和稻花粉化石三类。 (一)稻植物体遗存 稻植物体遗存包括稻植株的各个部分,如叶、茎、根、谷粒等,但最常见的是稻谷和稻米。 由于良渚文化的文化堆积层大多埋藏不深,地层中的空气隔离并不是很严密,埋藏其中的有机物质大多腐朽无痕,稻植物体遗存的出土数量因此不是很多。但在一些埋藏条件比较好的遗址中,偶尔也会有大量的发现,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就曾发现过许多炭化的稻谷和稻米遗存,而且大多是成堆的。(图1-2)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