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作者:李静,程绍虹 编译 页数:155
内容概要
英国的大哲学瘃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我们又知道这样一句话:博古可以通今。把这两句话加起来,阅读历史读物的重要性就已经是不言自明了。 然而,对于广大喜爱读史的中小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着两个难题,一个是历史事件一般都比较枯燥,读起来无趣,也就不大容易记住,另一个是历史读物一般都是多卷本的,动辄上百万字,往往是读到后边就忘了前一边。这本书恰一恰可以解决这两个难题。它的特点一个是用一连串的故事将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串在一起,既有细节描写,又有人物刻画,读起来生动有趣;另一个是文笔简洁,用不长的篇幅就囊括了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让广大中小学生对世界历史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很显然,如果想为中小学生挑一本历史读物的话,这本书就是首选。 相信我,没错的!
书籍目录
史海漫游第一站 摇头晃脑读上古 1.洪水泛滥出来的文明 2.统一上下埃及之战 3.建造金字塔 4.两河流域的文明之光 5.世界第一法典 6.地中海上的马车夫 7.木马计 8.血洗大马士革 9.巴比伦之囚 10.梭伦改革 11.居鲁士东征西讨 12.假公主引发战祸 13.大流士设计称帝 14.马拉松战役 15.雅典的“黄金时代” 16.远征西西里 17.亚历山大解绳结 18.火烧波斯波利斯 19.马其顿帝国的分裂 20.王子出家成佛祖 2l.阿育王幡然悔悟 22.古罗马元老院掌权 23.汉尼拔痛歼罗马大军 24.斯巴达克起义 25.恺撒远征高卢 26.恺撒与埃及艳后 27.刺杀恺撒 28.屋大维独掌大权 29.“上帝之子”耶稣 30.暴君尼禄 31.攻陷耶路撒冷 32.罗马帝国的分裂史海漫游第二站 摇头晃脑读中世纪 1.西罗马帝国的末日 2.“上帝之鞭”阿提拉 3.“尼卡”起义 4.“最后的先知” 5.“安拉之剑” 6.穿越大沙漠 7.“希腊火”大显神威 8.迁都巴格达 9.丕平赠土 10.查理大帝加冕 11.教会的弥天大谎 12.凡尔登帝国三分 13.征服英格兰 14.十字军旗开得胜 15.萨拉丁克复圣城 16.“狮心王”无功而返 17.儿童十字军 18.百年战争与圣女贞德 19.“顿河英雄”底米特里 20.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21.“民族之鹰”斯坎德培 22.高桥之战 23.红白玫瑰战争 24.罔地运动 25.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6.驶往新大陆 27.亨利八世的婚姻 28.“无敌舰队”的覆灭史海漫游第三站 摇头晃脑读近代 1.被人民处死的国王 2.“光荣革命” 3.亚速海战 4.乔装出访 5.波尔塔瓦战役 6.开明而残忍的女皇 7.普加乔夫起义 8.攻陷伊兹梅尔要塞 9.远征瑞士 10.第一届大陆会议 11.列克星敦的枪声 12.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13.攻陷巴士底狱 14.雾月政变 15.翻越阿尔卑斯山 16.特拉法加海战 17.兵败莫斯科 18.再败滑铁卢 19.美国南北战争 20.林肯遇刺 21.明治维新 22.埃姆斯急电 23.色当决战 24.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25.战列舰爆炸引起的战争 26.同盟国和协约国 2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8.“凡尔登绞肉机”史海漫游第四站 摇头晃脑读现代 1.俄国二月革命 2.十月革命的炮声 3.“啤酒馆政变” 4.国会纵火案 5.“闪击战”灭亡波兰 6.敦刻尔克奇迹 7.“巴巴罗萨计划” 8.偷袭珍珠港 9.同盟国与联合国 10.莫斯科保卫战 1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2.诺曼底登陆 13.攻克柏林 14.原子弹与日本投降
章节摘录
1.洪水泛滥出来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在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流域就有人类居住,他们就是古埃及人。最初,他们过着原始的生活,使用粗笨的镐锄开垦土地,修建渠坝,种植谷物。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辛勤劳作,终于使尼罗河畔成了富裕的地方。古埃及人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首先要感谢尼罗河。每年尼罗河都会发生季节性泛滥。当尼罗河水排山倒海般地漫过河床时,就会洗去土壤中的盐分,并把从上游带来的大量矿物质和有机质沉积在中下游两岸的田野里,给埃及的耕地广施上一层天然的细肥。据估计,埃及古代用尼罗河水灌溉的田地大约有270多万公顷,使埃及成为“地中海沿岸的粮仓”。埃及人由衷地感谢定期泛滥的尼罗河,便在河畔的岩石上镌刻上这样的赞语:“尼罗河赋予两岸土地以生命。只有尼罗河泛滥以后,才能够有粮食和生命。大家都依靠它生存。”尼罗河不仅用水和土为埃及人提供了生命的保障,又成为支撑埃及文明的重要基石。早在6000年前,古埃及人就依据尼罗河的涨落创造出了闻名世界的“太阳历”。他们发现,每当天狼星在日出前出现时,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古埃及人就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第一天。等到第二年天狼星出现在同一位置时,恰好是365天,就是一年。一年分为三个季节,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每一季又分为4个月,每个月30天,年终另加5天作为祭祀神灵的节日。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就源于这种历法。古埃及人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尼罗河泛滥与星象之间的规律,创立了天文学,在兴修水利和灌溉农田中孕育出了水利学和建筑学,而在尼罗河畔丈量土地的活动中发展起了几何学。尼罗河水每次泛滥后,都会冲毁田亩地界。尼罗河水退去之后,人们就必须设法重新测量,再次勘定田地的界线。在这个实际需要中,古埃及人逐渐掌握了计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方法。西方的几何学就是起源于这种测地术。“几何学”这个名词的原义无论在拉丁文还是希腊文中,都含有“测地术”的意思。古埃及人还最早推算出了圆周率——3.1 6(尽管不是最准确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就会使用象形文字了,他们将生长在尼罗河岸边的纸莎草茎切成薄薄的长条,压平晒干,当作纸来用,又将芦苇秆削尖,蘸着颜色在纸莎草上书写。这种纸草文书有少数流传至今。2.统一上下埃及之战随着粮食衣物的丰足,古埃及慢慢地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出现了40多个独立的小领主,每个领主都有自己的地盘,也都有自己崇拜的神灵。再后来,为了争夺土地和奴隶,这些领主又都有了自己的军队。经过了大约1000多年的互相征伐,最终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大王国。上埃及位于尼罗河上游,国王戴着白冠,这个部族的崇拜对象是雄鹰,他们认为鹰是一种勇猛的鸟,在鹰神的保护下,他们会无往而不胜。下埃及位于尼罗河下游,国王戴着红冠,这个部族崇拜的是蜜蜂(或眼镜蛇),他们把蜜蜂图案印在国旗上。公元前3100年前后,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征服下埃及的战争。这两个国家的军队在尼罗河畔摆开了战场。美尼斯指挥他的军士们冲锋陷阵,下埃及的士兵也不甘示弱,手持长矛英勇回击。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战场上铺满了双方将士的尸体,但最终还是美尼斯带领他的军队获得了胜利。下埃及国王成了俘虏,他领着他的臣民跪在地上,摘下头上的红色王冠,恭恭敬敬地献给了美尼斯。从此,美尼斯统一了整个尼罗河三角洲,成立了埃及王国。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美尼斯把决战的地点命名为“白城”,并在白城建起了都城,取名为孟斐斯城。在庆祝胜利的大会上,美尼斯手执王权象征物坐在九层台阶之上,头上有华盖,身边有侍从,旁边站着仪仗队。他把白冠和红冠合到一起,戴在头上,表示上下埃及的统一,并自称为“上下埃及之王”。臣民们载歌载舞,祝福他们的国王,祝愿国民从此可以安居乐业。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美尼斯统一埃及是古埃及文明的开端。美尼斯不仅统一了埃及,还建立起了一套专制统治机构。国王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也就是神鹰的化身。人们把国王画成神鹰,刻在石壁上。再后来,人们再也不能直呼国王的名字,而要尊称“法老”(意为“宫殿”,借指国王)。大臣们朝见法老时,都必须说出一番赞美词,并匍匐在地,亲吻法老脚前的土地。美尼斯开创了古埃及的第一王朝,在此之后的将近1000年的时间里,直到大约公元前2181年,古埃及都没有发生大的动乱,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古埃及文明达到了它辉煌的顶点。3.建造金字塔最能体现古埃及文明成就的就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在古埃及文中,它被称作“庇里穆斯”,是“高”的意思。而金字塔是中国人的称谓,因为它的立面是三角形的,与中文的“金”字相似。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起源于这样的神话:古埃及国王奥西里斯被自己的兄弟杀害,凶手将他碎尸后扔到了尼罗河里。王后伊西丝悲痛欲绝,她找到了丈夫的遗体,伏尸痛哭。太阳神深受感动,就帮助她把碎尸还原,做成木乃伊。奥西里斯由此再生,成为冥界的主宰。法老们都相信这个神话是真实的,于是就在生前为自己修好了一个“永久的住所”,死后制成木乃伊装入石棺,再送进陵墓。按照古埃及人的信念,人的肉体是暂时的存在,灵魂则是永存的,只要遗体能够妥善地保存下来,死后的前程十分远大,而且再过3000年就能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法老贵为一国之尊,当然要把自己的冥界住所建造得尽可能坚固。最初的法老陵墓是凳子形的,被称为“马斯塔斯”,后来逐渐演变成金字塔形的。至于为什么古埃及人要选择这种形状,历来说法不一。它或许是对山体形状的模仿,陵墓通常都是建在山上的;或许是象征着太阳的光线,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或许是以此表达法老企图让他的灵魂进入天堂的愿望,圆锥形的金字塔看上去好像登天的阶梯。后人发掘出的《金字塔铭文》上就刻有这样的文字:“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使他由此登上天堂。”古埃及的历代法老为自己修建了96座金字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吉萨金字塔。而在吉萨金字塔中,又以胡夫金字塔最为高大雄伟。胡夫金字塔也称大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它原高146.5 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现高136.5 米;底座每边原长230米,现长227米;塔底面积52900万平方米。在艾菲尔铁塔没有问世前,它在45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一直保持着全世界最高建筑物的记录。居中的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胡夫金字塔低了3米,但由于其所在地势较高,所以儿子的金字塔显得要比父亲的金字塔还要高一些,它的建筑形式也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第三座金字塔属于胡夫的孙子孟考拉国王,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当时第四王朝进入衰落时期,国力不济,金字塔建不了那么高了,只有66.5 米,但装修十分精美。面对着高高耸立的金字塔,人们不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遥远的古代,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怎么能建成这么巨大的金字塔呢?公元前5世纪时,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亲自来到埃及,实地对吉萨金字塔做过考察,留下如下记载:建造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10万人为一批,每批服役三个月,轮流替换。不计其数的古埃及奴隶从阿拉伯山拉来巨石,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然后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就这样,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堆砌出令后人膛目的奇迹来。不过,希罗多德的这些描述只是来自道听途说,并不一定完全可信,但流传得很广。
编辑推荐
《世界历史经典故事300》:游历山水能够开阔人的眼界,增长学问,丰富见闻,扩大知识面。为了能让中小学生“闭门家中坐,就知天下事”,作者编写了《世界历史经典故事300(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黄金版)》。它用一连串的故事将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串在一起,既有细节描写,又有人物刻画,读起来生动有趣;另一个是文笔简洁,用不长的篇幅就囊括了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让广大中小学生对世界历史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