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6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罗玛 页数:329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或许只有重新回到裸体时代,我们才能真正领略服装的意味:那只是一场人类文明史中的性游戏,它被一种叫做审美的东西不断刺激着,变化在遮蔽与裸露之间,并在这半遮半掩中,完成对身体的色情想像。毫无疑问,只有当人类耻于裸体之后,裸体本身才具有色情的意味,关于这一点,亚当和夏娃已经以“失乐园”为代价,为我们做出了解释。作为邪恶之蛇送给人类的第一件礼物,服装自它以树叶或兽皮的状态出现的那天起,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情欲的色彩。从最初的遮羞,到后来的自我美化以至异化,服装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在实用的意义上得到推进的。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人们重返伊甸园的努力总是以对服装的摒弃为开始。具体地说,目前流行于一些西方国家的天体主义运动,便是试图以消解欲念的方式,使人回到原始的状态。所谓天体运动,就是一些人脱光了衣服进入某个封闭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人们过着简单的生活,除了必要的运动和进食以外,更多的时候是无所事事地晒太阳,或看着某处发呆。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在法国的某个天体营里呆了一个星期,用他的话讲,“那里的裸体们就像泥巴或石头一样,几乎没有性分别”。“没有性分别”显然是一句夸张的形容,但性的神秘感在
内容概要
或许只有重新回到裸体时代,我们才能真正领略服装的意味;那只是一场延宕在人类文明史中的性游戏,它被一种叫做审美的东西不断刺激着,变化在遮蔽裸露之间,并在这半遮半掩中,完成对身体的色情想像。 从巴斯尔的翘臀欲望到乔治·阿玛尼的柔软肩膀,从第一件比基尼到第一条牛仔裤,从东方的三宅一生到西方的范思哲…… 服装的历史里藏着无数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们都超科人们的想像,另有隐情,服装承载着人类最本原的欲望,同时与人类文明史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回顾人类的服装发展史,我们发现在道德的指向上,服装和肉体之间一直呈现着一种紧张的关系,当肉体被视为不洁和罪恶的摇篮时,服装便充当起警察的角色。服装的压迫往往以束缚的姿态出现,带有明显的虐恋意味。 虐恋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穿衣服的目的到底有哪些,你可曾想过?
作者简介
罗玛,本名王静,生于南京,当过海军,纪念馆资料员,报社记者,编辑,执行副主编。出版有《重现的玫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比比的大眼睛--我与狗的情感生活》(昆仑出版社,2001年)、《天堂里的每一天》(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凝视张爱玲》(广西
书籍目录
前言 虐恋之花在束缚中盛开第一章 虐恋之美 1 细,细到40厘米 2 O的情欲 3 男人的束腰、马裤、黑死病 4 脚越小,美丽越大第二章 S在延续 1 时装之父和第一个模特 2 巴斯尔的翘臀欲望 3 高贵的假领子 4 与时髦无缘的男人 5 “新艺术”的S体态 6 风流寡妇的帽子和吉布森女郎 7 保罗·波烈——紧身胸衣终结者第三章 在战争中开始奔跑 1 炮火开创“爵士乐”时代 2 口红挺起来 3 改变乳房 4 夏奈尔5号·直筒裙·假珠宝 5 斜裁大师维奥尼 6 斯基亚帕雷利和她的龙虾裙 7 尼龙卷起丝袜狂潮第四章 战后新形象 1 乘“最后一班地铁”去美国 2 爱上军装 3 认识巴伦夏加 4 迪奥的新形象 5 泳装在比基尼爆炸第五章 颠覆,以自由的名义 1 玛丽·奎恩特的“迷你”风暴 2 旗袍·月份牌·过滤嘴香烟 3 牛仔传奇 4 当摩登遭遇摇滚 5 在破烂里造就嬉皮 6 安迪·沃霍尔的波普美钞 7 高举朋克的大旗 8 韦斯特伍德的“性”高潮 第六章 服装的权力 ……第七章 配件,必不可少 第八章 谁在复制时装 第九章 媒体的脸偷偷在改变第十章 好莱坞万岁第十一章 模特的步伐第十二章 在西方亮起东方明灯第十三章 后现代的奇异之花第十四章 裘皮的意味附录
章节摘录
书摘不朽的赫本 1961年,当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m)穿着纪梵希为她设计的黑色裙装,戴着黑色的长手套和蒂凡尼(TIFFANY)珍珠项链,挽着高高的发髻,一手拿着咖啡杯,一手捧着羊角包,出现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那款小黑裙立刻和赫本一道,成为电影史上不朽的丰碑。 赫本与纪梵希的梦幻组合为20世纪60年代的时装树立了一个优雅的样板。他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联手打造的一系列形象令人至今难忘,尤其是那款小黑裙,通过赫本的经典演绎,成为所有时尚百科全书和时装编年史上必提的一笔。除此之外,纪梵希为赫本在《龙凤配》、《下午之爱》、《千面丽人》、《巴黎热情似火》等影片中设计的戏服,均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时装只有和明星联姻,才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出它的大众意义。 奥黛丽·赫本的着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审美趣味,无论银幕上下,她的举手投足之间总能折射出令人叹服的优雅与美感,她的童花式发型、卡普里长裤、黑色的高领毛衣和平底浅口鞋,长期以来被视为高贵与时髦结合的完美典范,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时尚潮流。此外,还有一件小东西几乎贯穿她的一生,那就是她几乎从不离身的大型黑色太阳镜。忠实记录这副眼镜的两帧剧照分别出自《罗马假日》和《蒂凡尼的早餐》,最后一次出现则是为《浮华世界》杂志拍摄封面的时候。并不是每个小脸庞的明星都有勇气尝试这螳螂式的阔边眼镜的,奥黛丽·赫本的过人之处在于,她不仅把一副模样古怪的眼镜戴得风情万种,更将其提升为个人形象的独特标志。 1989年,赫本在她最后的影片《直到永远》中,以一个天使的形象退出影坛。此后,她担任起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亲善大使的角色,穿着纪梵希为她制作的一系列麻质衬衣,出现在埃塞俄比亚、孟加拉或其他贫穷国家的儿童中间。她与纪梵希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就是在这个时候留下的:冬日的赛纳河畔,身穿浅色风衣的赫本与纪梵希并肩而行,身材高大的纪梵希将左手搭在赫本瘦弱的右肩上,他们的步履看上去从容而缓慢。他们都老了,纪梵希满头白发,赫本那张精美的脸也不再年轻——此时的赫本已年届60,与第二任丈夫离婚多年,酗酒和病患正在一点一点地吞噬她的身体。1993年,63岁的赫本在瑞士病逝。 然而,《罗马假日》、《龙凤配》和《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赫本却从没有消失。2003年,著名时尚杂志《Vogue》一年一度的时尚标志评选中,奥黛丽·赫本依然以她高贵优雅的形象居于榜首,与她齐名的男榜冠军,则是以不断变幻发型而著称的球星贝克汉姆。 2004年4月,索斯比拍卖公司为赫本生前的衣物、饰品及珠宝举行了一场慈善义卖,拍卖所得17.7万美元全部捐给了成立于1994年的“奥黛丽·赫本儿童基金会”。在这场拍卖中,赫本的一个黑色鳄鱼皮包和手套最为抢手,最后以3.6万美元成交。她生前最为钟爱的一套淡粉色纪梵希晚礼服,也被人以1.7万美元买走。 P234-236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