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

出版时间:2004-07-01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冯筱才  页数:34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资产阶级,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然而,这个词语所代表的究竟是什么呢?想象出来的幻影,还是历史的实像,近代中国历史上城镇里大大小小的生意人,他们真的构成了一个有政治企图的阶级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他们与政治间的关系,本书以作者自己的构建的解释框架为轴心,对此一问题提出了全新的看法。

作者简介

  冯筱才,江西都昌人,1970年1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在浙江大学任教7年,2001年至2003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3年9月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副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政治史与经济史,尤其集中于近世商人与社会政治变动之关系。出版有《北伐前后的商民运动(1924-1930)》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 论一、文献评论二、概念与论题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 晚清以降江浙区域社会变迁中的商人一、晚清国内政治、经济的演化二、从“轻商”到“重商”:商人地位的嬗变三、经济民族主义与私有产权制度四、晚清社会变迁中的江浙商人五、小结第三章 有秩序的“革命”:辛亥革命前后江浙商人政治行动的重新考察一、商人对革命的态度:一个事前的分析二、革命爆发:商人的反应与“参与”三、革命的“背离”四、小结第四章 江浙商人与地区社会变乱:以“齐卢之战”为中心一、江浙商人与东南和平运动:1920—1924二、战乱中江浙商人的损失三、江浙战争的爆发与商人的应对四、商人与战事结束及善后五、小结第五章 民族主义运动中的江浙商人:以“五四”、“五卅”为例一、辛亥革命后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二、运动发生与商人罢市三、罢市的维持与结束四、抵货运动的开展五、抵货运动中各方利益分合与态度变化六、抵货运动中矛盾的激化与运动的结束七、小结第六章 民初江浙商人的。政治参与”与政治地位一、动荡政治中的商人应变二、责任群体与社会秩序的维护三、官商关系与民初江浙商人的政治地位四、小结第七章 结论一、产权、商人与政府:1927年前后的比较二、秩序:商人的不绝追求三、在商言商:“资产阶级”幻影背后的近世中国商人实像参考书目后  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这本小书是由我的博土论文修改而成,也是最近十年来学习与研究工作一个阶段性成果。从1994年起,我一直对虞洽卿这个人物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但是史料读得越多,越感觉到问题的复杂性,仅仅了解此一人物本身的经历根本不足以弄清其行为的动因乃至背后的逻辑。于是,我将自己的关注面扩大到20世纪上半叶江浙区域甚或更为广阔地域的商人,尤其对他们的集体行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想透过较大范围的调查,来重新探讨近代中国商人与政治的种种问题,也为我对虞洽卿的研究建立一个背景性平台。为此,自1996年起,我便开始在较大范围内搜集相关史料及阅读理论书籍。1998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便将论文题目定为“民初江浙区域的商人与政治”,为论文撰写作进一步的资料准备工作。这篇论文2001年通过答辩,再经过两三年时间陆陆续续的修改,现在终于得以出版。  在对近世中国商人的研究中,我一直试图想在商人惯常的“文本形象”与其实际面貌之间搭起一座理解的桥梁。这本小书中,我也努力地摆脱种种既有的概念与理论架构的束缚,想从纷繁的文献证据人手来重建民初商人与政治间的互动历史。然而,即使到最后将此书校稿完成,我自己仍深深感觉到此一研究题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再去解决,只能希望自己在将来的研究中能继续思考下去,也盼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做出具体个案研究成果,来证实或者证伪拙著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及其结论。原本作为此研究一个板块的“党商关系”,后来独立出来并发展成为另一本小书,在此书问世前夕已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实际上这两本小书在最早的论文框架中本属同一研究,所以如果读者能将它们放在一起阅读,可能更能完整理解我的观点。  拙著的完成,得益于许多师长的帮助。首先当然要感谢博土导师金普森先生,允许我将这个题目作为博土论文,并给予许多的关怀。论文撰写过程中,先后蒙复旦大学曹树基教授、浙江大学包伟民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罗久蓉教授、历史语言研究所邱澎生博土、香港大学李培德研究员等悉心指教;论文评审及答辩过程中姜义华、罗志田、吴景平、陈春声、谢放、谢俊美等教授也有宝贵意见提出;拙著修改过程中,得到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游张力、游监明、林满红及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王笛等教授指点,在此一并表示真挚的谢意。拙著的完成也得益于此前许多学者的开拓性研究成果,尤其是章开沅、马敏、朱英、徐思彦等诸位教授的著作,他们对我的研究的关心与指教也铭感在心。  在各地档案馆、图书馆搜集史料的过程中,更得到了众多热心朋友的协助,尤其是苏州档案馆夏冰先生、浙江图书馆沈雅君女士更是不辞劳累,为我的资料搜集工作帮了许多忙,谨此致以深深谢意。此项研究曾获得浙江省“九五”社科规划基金重点资助,谨表感谢。拙著修改完成后,蒙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承载教授推荐,被列入该社“社会科学文库·史丛”,均感激不已。  最后,也要感激我的家人多年来对我的学习与工作的支持,尤其要感谢内人林瑞对我的研究的理解。谨以这小书献给我亲爱的家人。  作者于2004年6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商言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作者太急于和“资产阶级范式”作战,以至于走向了一个同样极端的观点:商人本质上并没有政治企图,参政仅是为了稳定商业秩序和保护私有产权。为此他们完全有可能依附强权;一旦这些条件基本达成,商人旋又退出政治过程。作者批评其他历史研究预设太强,但是本书的预设难道不是吗?首先什么是政治?政治并不仅仅包括为了公利奔走的无私高蹈之举,也包括各社会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永无停歇的角逐。如果有历史性的政治机会出现,收益率又很大,商人们为什么不去追逐呢?是的,商人并不必然参政;但也并不必然不参政。实际上,商人比其他阶层(特别是知识界)更少有意识形态的羁绊,更关注私利——这种私利可以是商业运作上来,也可以是政治资本之转化,且历史证明商人们的政治嗅觉往往是很灵敏的,也从来不惮于玩火。意大利诸城邦的商人们便是典型。战争、动荡、腐败从来就是他们的最爱,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贷款给教皇或君主,或者乘机赢得某些方面的专断经营权,虽然这种买卖风险也很高。如果说中国商人真的如作者所言避讳政治,那么原因也绝不是追逐私利这么简单和表面。与其说他们主观不愿,不如把他们面临的结构性限制说清楚。再则,什么是商人?作者有意识的把各种“可疑”身份的商人划出他的研究范畴,比如革命党人,从政者,知识分子等等。实际上,商人本身是一个复杂多面的社会全体,这种洁版的定义,真如作者所言更能更好反映商人的一般状况吗?商人完全可以出于私利或公利拥有多重身份,进入其他社会领域,占有其他形式的社会/政治/文化资本。也许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是有所裨益的。坚持狭义的定义,显然是为作者的论点服务的。
      因为,总体来说,作者固然突破了传统的僵化范式,史料也有可观之处,但对于政商关系的讨论并没有太大的贡献。作者破了一个商人作为资产阶级的神话,但又造了一个商人力避政治只求私利的新神话。最后落实到保护私有产权的点上,也实在是过于寒碜了:产权安全有多重维度,商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政治条件下追求的是哪个面向以便自己利益最大化?在产权关系暧昧的条件下,商人们实际上并非没有攫取保有社会资源的空间,恰可以利用这种暧昧?作者多次提到上海是个例外,又是为何?等等。
      总之,作者希冀利用社会科学的理论资源来整合史料,给自己树立一个框架,这种努力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与此同时,作者又被社会科学的理论框架缚住手脚,失掉了历史叙述本该拥有的多元、歧义、丰富。当代史学日益受到来自社会科学的渗透和冲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乃是一代史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     看这本纯粹是因为作者,俺的舍友对其极其“迷恋”啊 书中对商人在近现代政治格局当中的地位及作用做了不同于以往绝大多数观点的分析,其中对很多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还运用了不少政治学和心理学知识。作者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摆脱了道德化、政治化的研究态度,似乎勾勒出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商人群体。这篇是由作者的博士论文发展而来,从写作目录来看显得中规中矩,与之后“说故事”“谈观点”由浅入深的风格有些迥异,这当然是作者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的表现,当然,本书的写作手法当然值得我们这些初级水平者加以学习和借鉴。毕竟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真正的收放自如,好的(哪怕是一般的)故事才能有好的解读。
      只是人之所以为人,道德的存在不是衡量标准之一么?难道这只是一个只有利益的世界?或许“普遍性”能够塞住我的嘴,但是将所有问题都先从利益考虑,将所有的出发点都泛利益化的看待,有的群体可以,有的群体却未必可行。
      书中一再强调避免受西方概念或情境影响,主张从中国实际出发,但所有的政治学或者心理学知识的概念皆是来源于西方啊。。。。。这些概念或者说法又真的适应用于中国么??
      
  •     一般來講,學術著作對人的吸引力要遠遠小于那些故事情節曲折離奇且引人入勝的小說,但是馮筱才的這本書卻著實讓我愛不釋手。
      
      中國的資產階級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概念,然而這個詞語的含義究竟是什么,大多數人仍然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最終導致在學術交流時,批評者和被批評者之間操著不同的學術語言爭執了許久,才發現原來各自筆下的資產階級有著很大的差異。美國衛斯理學院歷史學教授柯文(Paul A. Cohen)的著作《在中國發現歷史》出版后,國內外史學界對其倡導的“中國中心觀”展開了長期的爭論和探討。柯文不斷地提醒人們在研究中要摒棄一些先驗的假設,回到歷史的本身來考察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講,馮筱才的《在商言商》一書和柯文有著英雄所見略同之處。
      
      馮筱才不斷地提醒人們,要摒棄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資本家階級,資產階級上層、中層、下層等等這些政治化的概念來討論以從事經濟活動為主業,并且恪守在商言商古訓的商人們。用資產階級這樣的政治標簽來研究近代以來的商人往往會在革命史觀的影像當中迷失方向。從晚清以至民國,中國向來缺乏對私人產權的保護法律,缺乏對商人追求利益的肯定聲音。洋務運動以來,發展商業,振興工業都是在強國、商戰等旗幟下進行的,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明晰的產卻邊界遲遲沒有建立起來。不僅如此,在軍閥政治的大背景下,想要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經濟秩序也是有困難的。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江浙地區的商人們組織了各種團體——主要是商會,當戰爭的威脅加大的時候,他們會組織商團來保護地方治安,以謀求建立一個良好的秩序。在波瀾壯闊的民族運動以及革命斗爭中,商人都比較低調,基本上都是沖突的調和者,而非革命的發起者。只有秩序穩定了,商業活動才有利可圖,所以商人的活動一切以利益為旨歸。以此來解釋商人(資產階級)在民族運動、革命中和革命黨人、學生們的分分合合,更加的貼近實際,也更符合常識。不僅是對商人,對所有的人都一樣,如果要他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來從事一項事業,即使是偉大的事業,并且在事后其損失的利益得不到補償的話,他就會失去參加此項運動的動力,最終和該運動分道揚鑣。馮筱才對1911-1927這一時段江浙地區商人行為的分析,正是基于上面的認識。
      
      最后說一點題外話,28頁“翟同祖亦發現,一些家族甚至禁止其成員或者后代經商。”這里應該是瞿同祖。2008年10月3日,瞿同祖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去世。老爺子不姓翟。69頁在論述清末江浙商人的“政治參與”時,馮筱才提到了當時的收回權利運動,但是在論述該運動的時候,馮只論述了收回路礦權運動。這兩個短語的含義應該是不能直接劃等號的。104頁,馮說:“江浙其他府縣級的新政府中,據已知的資料,商人擔任政府要職的好家也不多。”這里的“好家”應該是“好像”。
      
      
  •      终于把冯筱才老师的《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一书读完,个人认为这是一本颇有学术水准的著作,下面就把我的一些感想写出来,希望能够在和大家的交流中加深对这本书以及其他一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就整本书而言,作者从商人自身的角度入手,对商人在清末民初历次政治变局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在过去的历史叙述中对于商人在这一时期的表现,往往简单的概括为:“因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压迫,向往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于是便参与到革命中去,而当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因为自身的软弱型与妥协性,于是又退出革命,走向了革命的反面”。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作者的结论是否定的,其认为,商人实际上就从来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这历次的革命中去。他们在这些历史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目的: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以使其能够拥有一个适宜进行商业活动进而赚钱发财的大环境。商人终究还是“在商言商”,而“在商言政”更多的只是后来的历史叙述者构建出来的一个幻象。
      
       作者在书中指出,商人们之所以会出现诸如罢市,抵货之类的举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外力的影响与胁迫。罢市,抵货这些行动的确会给商人带来很大的损失,但是当商人意识到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他们会遭受更大损失的时候,他们采取这些行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讲到底,还是一个利益的权衡,商人所作出的选择总是首先考虑其商业利益的方面的得失。
      
       作者在书中还着重强调了两点,个人认为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其一,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政治中心之一,其强大的“政治场”对于商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商人的种种表现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表现了其自身的想法,是值得商榷的。相反,浙江,江苏的一些城市,由于“政治场”的影响相较上海要弱很多,那里的商人的种种表现反而更加有助于我们去接近历史的真相。其二,谁是“真正的商人”?冯筱才认为,不能因为某人从事了商业活动就简单的将其归入商人的队伍。因为在清末民初这样的一个社会大环境中有相当多人物实际上是兼及各个行业,对于这样的人物一定要慎重分析,认清其最本质的身份到底是什么?此外,作者还提到一点即所谓的商会领袖其言行表现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当时多数的商人的意愿与想法,这个问题也是需要认真思考,不可简单的下定论。
      
       在商言商,商人终究是商人,其首要任务就是牟利赚钱发大财,这一条,放之古今中外都是没有问题的。离开了这一点去讨论商人那必定只能是建造空中楼阁,不可能获得历史的真相。其实不光是研究商人,一切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都必须要时刻注意一点,那就是人性,记得冯筱才上课时候讲过,一切不符合人性的历史都是伪历史,非常有见地的一句话,然而也是我们过去一直有意无意忽视的一句话。
      
       2008/10/11
      
  •   我刚买了一本儿,翻了几页,不错。游鑑明教授给我推荐的书,应该是精品。
  •   前天刚上了冯老师的课,讲1949-1978的民族私营企业的改造,很有意思,冯老师做了很多研究,由自己独到的想法,青年务实老师的翘楚
  •   是啊,他的学问做的不浮躁,非常的扎实!
  •   复旦大学很有希望的民国史专家。
  •   我想这篇力作对某理论中的一些臆断做了很好的批判吧。
  •   我觉得它里面“政治场”这个概念提的最好,最能说明问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