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出版时间:2003-05-01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张乐天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社会工作者的本义是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一种充满爱心的崇高事业,它通过多种形式的助人活动,来调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工作是由政府或民间组织提供的一种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因此被纳入现代社会的制度系统中,成为贯彻政府的福利政策、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

书籍目录

总序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二节 社会工作者的素质第三节 境外社会工作概览第四节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章 社会工作伦理第一节 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第一节 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第二节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第四章 社会工作方法第一节 个案社会工作第二节 小组社会工作第三节 社区社会工作第五章 社会工作行政第一节 社会工作行政概述第二节 社会工作行政的实施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第六章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第一节 质的方法第二节 量的方法第三节 实验方法第四节 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七章 社会工作实务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第二节 康复社会工作第三节 矫治社会工作第四节 家庭社会工作第五节 妇女社会工作第六节 儿童社会工作第七节 学校社会工作第八节 医务社会工作参考书目附录:社会工作者守则后记

章节摘录

  社会工作者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那么社会工作者应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  1,社会工作者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而存在,必然有自己的科学理论知识、工作方法与技巧,因此,作为该职业的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首先应掌握社会工作的概念和价值观,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的研究方法以及实践技巧,不同领域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的原理与方法。  社会学。社会工作侧重于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社会问题,既注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又把社会环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为了做好社会工作,需要对社会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透彻的领悟,而社会学恰恰能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因此,社会学应当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基础。社会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社会化与社会环境,社会互动与社会冲突,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等等。  心理学。社会工作者不仅关注案主的外部社会环境,而且关注案主的内心世界。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心理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成为一个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大问题。为了处理好案主的心理问题,必须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心理学因此成为社会工作者的重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学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其中有些分支特别受到社会工作的青睐,社会心理学、矫治心理学、心理分析等等。社会工作者必须吸纳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各种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化与社会认知,社会动机,助人、利他与侵犯,人际吸引,婚姻与家庭等等。  公共关糸。在实践领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更多的是与案主进行直接接触,直接面对案主所面临的问题,因而,与人沟通的技巧以及与案主建立关系的技巧也非常重要。一个高明的社会工作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案主的信任,迅速建立社会工作的工作关系;能够有效地沟通各方面的关系,以使案主能够得到较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很好地协调机构的利益和要求,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工作团队。公共关系学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很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可以为他提供启迪与帮助。  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社会工作者依法办事,在法律的框架内帮助案主,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因此,他必须熟知各种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劳动法基本知识,民法通则中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法律条文(如隐私权、人身权等),现行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条文,等等。  社会工作者与人打交道,而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以理解的存在,更何况人所处的社会也正在迅速发展。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想提高服务质量,需要学习的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应当成为社会工作者的座右铭。  2,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知识给人智慧,道德使人高尚。社会工作以帮助困难群体为己任,以增进社会福利为;目标,自然要求从业者具有崇高的品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或许有人会纳闷,为什么社会工作把价值观和道德要求放在如此至高的地位。实际上,如果你有机会到香港那些服务于智障者或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机构去看一看,你一方面会为兢兢业业服务于机构中的服务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牺牲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你也会深深地意识到,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决不司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工作者。试想一下,一个缺乏爱心的人怎么可能日复一日地安心为弱智者、残疾人服务!一个没有献身精神的人怎么可能不计较自己的经济收入而把默默无闻地为这些人上作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包含着复杂的内容,其要点在于,社会工作始终执着于人的福利、社会公正和个人尊严,社会工作者应当无私地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服务他人,改善他人的生活条件。社会工作源起于西方,但社会工作价值观中有许多东西方共通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利他主义和为民众的福祉而奉献的精神。1939年,毛泽东同志为赞扬白求恩的利他土义精神而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其中有一段诸值得社会工作者们反复领悟: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社会工作者必须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为案主排忧解难,同时,他必须严格遵守专业社会工作机构颁布的伦理守则与各种规定,以保障案主的正当权益,确保社会工作机构的正常运作。应当指出的是,对于社会工作来说,专业的伦理精神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社会工作者能否遵守专业伦理,能否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不只是一个工作开展或优或劣的问题,而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声誉。  3.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社会工作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职业,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职业道德以外,还需要具备相当的综合能力。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提出了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供我们参考:  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指导和教育人的能力;  对情境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专业关系中扮演一定角色的能力;  理解复杂心理现象的能力;  组织工作、完成指定工作任务的能力;  发现和获得帮助案主所需资源的能力;  评估社会工作人员的情感和专业表现的能力;  提供咨询的能力;  参加并领导小组活动的能力;  在压力和困境中继续工作的能力;  处理冲突的能力;  在实务工作中应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能力;  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  评估机构服务的能力。  此外,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还制订了从事社会工作实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也值得我们借鉴:  有目的地倾听案主的叙述,充分地理解案主的叙述;  分析各种信息,提出诊断报告;  创造和维持专业的助人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观察井理解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善于使用人格理论和诊断方法;  获得案主的信任,帮助案主努力自助的技能;  以安全、宽松和支持的方式与案主讨论敏感问题的技巧;  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案主问题的技巧:  确定何时结束治疗关系以及如何结束治疗关系的技巧;  学习和研究专业文献的技能;  在冲突各方之间进行调停和谈判的技巧;  联系不同服务机构的技巧;  向社会、资助机构、立法机构反映社会需求的技能。  如果说知识通过学习积累,道德的提升仰仗于内心的修养,那么,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直接的社会实践。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者既善于在实践中学习,更掌握着把学到的东西巧妙地运用到实践中的艺术。    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从人的诞生开始,直到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走上社会的时候为止。从婴儿期到儿童期,社会化经历着一个人获得自我认知的过程。从少年期开始到青年期,人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急速变化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人要独立学习,要扮演新的、更多的角色,人会在学校、同辈群体等更广泛的领域中塑造自己。到了青年时期,他可能还在大学里学习,但是他将参加工作、结婚、生儿育女,他必须为此纹好各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准备。当然,这一时期的人也容易户主叛逆心理,个性和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可塑性,引导不好,容易产生社会问题。  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新的社会化,其对象是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成年人。这一社会化过程从完戎基本社会化的时候就已开始,直到他离开人世才结束。现代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个人的现有知识和贮备都难以适应未夹社会的要求,人人需要与时俱进,去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的、个人约生活环境,或者去重塑自我,按照自己的愿望去选择角色和行动亏式。与基本社会化相比,这个阶段的社会化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如何度过“中年危机期”。人到了40多岁,进入更年期。例如,一位妇女在40多岁,面对孩子长大离家以后,会觉得异常空虚,开始在很多方面怀疑自己,表现出对未来的焦虑。此时,她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失去与所得,重新定位自己的未来生活和角色。同样,到了老年,人要面对“空巢期",体验濒临死亡,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人仍然要不断调整自己,来应对变化了的周围世界。  再社会化  这是一类十分特殊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改变以前的价值标准及行为规范,确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标准及行为规范,确立新的人生目标的过程。这里有两种类型,一是主动再社会化,也就是个人主动地、自觉地适应新的社会生活,也称作自觉改造。二是强制性的再社会化,如,通过监狱、劳教所、工读学校、少年犯管教所等进行的强迫教化。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2001年4月的一天下午,我应邀在上海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讲社会工作。课间休息,我与中心何主任聊起能否合作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建设做点什么。何主任欣然允诺,并称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开始有了愉快的合作,我们也共同为加快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程做了一些事情。2002年下半年,上海市民政局、人事局正式下决心尽快建设上海的社会工作职业,为此,需要规范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考试制度。这本教材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要而编写的。  培训教材必须适合培训对象的需要,为此,我们走访了市民政局下辖的许多基层单位,了解第一线社会工作者的情况,倾听他们的呼声,掌握他们的需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照研究了现有各种社会工作教材的情况,这本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本书强调社会工作知识的通用性,便于初学者对社会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由于上海的社会工作职业建设才刚刚起步,因此,上海特点的社会工作需要我们去创造、去探索,社会工作的中国化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历史使命。其二,在确保基本知识表述准确的前提下,本书尽可能写得通俗易懂,简洁活泼,以便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引用了大量案例,希望读者能够更直  观地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其三,考虑到大部分的培训对象没有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本书在“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和“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等章节花了较多的笔墨。本书以《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为书名,意指“从事社会工作,尤其是直接社会工作的人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因此它也不同于通常的社会工作概论。  这本教材是集体合作的结果。本书由我组织编写,在确定写作提纲以后,张粉霞撰写了第一章,王晓瑞第二章,徐玲第三、第五章,国云丹第六章,朱燕敏第四、第七章。初稿写出,我提出详细修改意见,再由各人写二稿。后来,徐玲、国云丹参与了统稿和部分章节的修改,社会工作培训中心何明宝主任和信息研究室的黄慎玮同志审读了书稿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最后由我统一定稿。资深编审宋存先生认真校订了全部书稿。我谨向参与合作的各位同仁表示感谢。  这是全国第一本专门为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而编写的教材。初次尝试,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张乐天  2003年3月7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