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发微

出版时间:2003-6-1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潘雨廷  页数:282  字数:20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道教史发微》是作者撰写《道教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论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内容,介绍仙与道各种流派的修行方法。

作者简介

潘雨廷,1925年3月出生。1991年12月去世,上海市人,当代著名易学家。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 上不第《周易》研究会会长、《上海道教》主编。长期研究中西学术,专心致志于学问

书籍目录

绪论  道教史十点纲领论仙与道论尚黄地老与《淮南子》《参同契》作者及成书年代考《参同契》的易学与服气之道论五斗道、天师道、正一道这同异论天师也天师道论南北天师道与净土禅机南北朝道教与三洞四辅孟法师考论司马承祯《天隐子》《老子说五厨经》句解论《真系传》论陈抟先天易与禅机的关系谈谈南北宗《悟真篇》和南宗历代的文献南宋初全真道的创教过程论北宗之传及上阳子之道论李道纯及其著作(附:杜道坚、王玠)《林屋山人沁园春丹词注解》阐释论《玄教大公案》论《性命圭旨》及其中口诀论张三丰介绍《道藏》中收录的易著论《道藏》中所用的十二辰次论“五岳真形图”论二十四治与二十八治论洞天福地及其所在地陈式太极拳初探香港圆玄学院教义释附录一:道书释要四篇  陆修静《灵宝经自序》注释  《养生辩疑诀》释要  《证道歌》解  《紫阳真人悟真篇》五言一首今释附录二:《天师道》序后记

章节摘录

  论天师与天师道  “天师”之名,以今日所存之文献论,见于《庄子·徐无鬼》,不可不知是庄子及其学派所编辑之寓言。这一寓言,对形成秦汉以来之道教教义,有决定性作用。而寓言本身,确具极精深之哲理,先录原文于下:  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谓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日: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故知天师者,黄帝尊称牧马之小童。此小童之所以能受尊于黄帝,因知具茨之山之所在地,及居此山中之德道者大隗。当黄帝坐于马车中,正副御马车者二人,及马前车后各二人,共凡七人,马车行至“襄城之野,七圣皆迷”。襄城当时属韩国,今在河南,仍名襄城。其地亦可包括于黄老学说之诞生地区。黄帝等七人由迷涂而问及牧马小童,小童非但知其地,知其人,且知为天下。自言治愈瞀病法,在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由是复游于六合之外。此“乘日之车”之意义,是指乘时间之车。《山海经》之《海外北经》与《大荒北经》,皆载有夸父追日之寓言。而庄子之寓言,明此牧马小童,可不必徒步追日,能乘日之车而附日以行,则可免道渴力尽而死。此附日以行与七圣马车之速度,何可并论,日车犹乘时,乃能复游于六合之外。并见六合内外,所以治目有所蔽未得正观之瞀病,其唯永远合时,庶能不迷而知为天下。德道者名大隗,犹大地,以今日观之犹地球,庄子所用之专门名字,即六合。小童少时,仅“自游于六合之内”,内指宇,知宇而未知宙,安得无瞀病。幸得长者之教而知乘日之车,则既知宇宙,自然能“复游于六合之外”而“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宇宙之义,宜参阅《庄子·庚桑楚》)。且在战国时,人类所掌握之速度,莫速于乘马。牧马者贵能得千里马。去其害马者,所以去其损毁马行之速度者。以牧马之理喻为天下,即在得时而不迷,此唯黄帝心知小童,安得不“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然则天师之象,所以能乘日之车以畅游于六合内外。  在庄子成此寓言前,略早数十年已有孟子盛赞孔子为“圣之时者也”。孔子之弟子在编成《论语》时,末章特选“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是即孔子知时以划时代于尧舜之象。孟子尊孔而不知变,故仍“言必称尧舜”。可见孟子理解孔子为时圣者,要在孔子能知以天之历数示其时,且尧舜已知之,宜尧舜孔子,是当孔子所掌握之时。然自孔子所严事之老子起,对时之认识,已能深人思考时空之本身。唯老子创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之哲学命题。这一哲学命题,自然可通于宗教命题,况此哲学命题,本由原始宗教的思想发展而成,凡由尧舜而黄帝,以产生黄老自然之道,是战国初中期所发展之学说。故继黄老之说之庄子,实可兼及尧舜孔子之理;而仅继尧舜孔子之说之孟子,实难理解黄老崇尚自然之至道,此所以庄子及其学派之说,不妨视儒能知六合之内之天,而乘日之车以畅游六合内外之天师,则决非尧舜所知。《庄子·逍遥游》所谓“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早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之人之德既可陶铸尧舜,安得不以天师称名之。  自庄子创此寓言后之黄老道,莫不知天师为贵。秦汉以来之黄老道,当早已重视牧马小童之识见。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其师郑隐所收之道经中有《天师神器(器一作炁)经》、《小僮经》、《日精经》、《小童符》等,原文虽皆失传,以名观之,可肯定与“天师”有关。故黄老道中之天师,指牧马小童,贵能乘日之车,与汉后所谓天师道之天师,早巳名同实异。且称张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为汉天师者,更属后起之名。自张陵根据老子之哲理创教起,至张鲁于建安二十年(215)降汉止,自称、被称皆用西南地区早已存在之“五斗米道”,而五天师道及天师之名,故在史实上,并无汉天师,今由天师之名,尚可考核黄老道的内容及其发展之情况。  南宋初全真道的创教过程  全真道创立人王喆,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大魏村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十二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已成为全真道的重要纪念日。当其十六岁时(1127),徽钦二帝被掳,北宋亡。咸阳属北宋的永兴军路,亦为金族所占,而王氏是咸阳望族,多资产,仍能生活在异族统治下。重阳子始名中孚,字允卿。伟志倜傥,不拘小节,兼习文武,皆有成就。初修进士业,善属文,才思敏捷。于二十七岁(1138)易名世雄,字德威,以应金熙宗天眷元年的武举。年未三十的有为青年,目睹两宋之际的混乱,在心理上自然有极大的震动。更以客观形势论,岳飞于绍兴十二年(1142)被害,南宋与金的战争暂告段落,此可进一步造成重阳子的心理苦闷,对北方大片土地上的汉民族,何能不起同情心。而孑然一身如何行动?此所以从二十八岁至四十七岁之二十年间,外形似觉消沉,口在酣醉之中,而其思想深处,正在借狂饮之刺激,以激发其如何解决自身及生民之疾苦,以成其自度度人的大愿。且金天眷年间(1138—1140)已有道士萧抱珍在河南汲县创立太一教;金皇统二年(1142)即岳飞被害之年,又有刘德仁在山东盐山创立真大道教;此皆足以启发重阳子创教之志。然及四十六岁(1157)始决定一心求道,于四十八岁六月望日在终南甘河镇会见二位仙人,四十九岁中秋日于醴泉县又遇真仙。乃于五十岁在终南南时村凿圹丈余,封高数尺,以活死人目之,坐于墓中,又于四隅各;植海棠一株。人问其故,答曰: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及五十二岁秋,始填活死人墓,迁居刘蒋村。当填墓后基本已自度。曾作有《悟真歌》一首,全不及世事变化,仅以本身及家庭言,可喻自度之象。宜全文录于此。  悟真歌  余当九岁方省事,祖父享年八十二。二十三上荣华日,伯父享年七十七。三十三上觉梦耽,慈父享年七十三。古今百岁七旬少,观此递减怎当甘。三十六上寐中寐,便要分他兄活计。豪气冲天恣意情,朝朝日日长波醉。压幼欺人度岁时,诬兄骂嫂慢天地,不修家业不修身,只恁望他空富贵。浮云之财随手过,妻男怨恨天来大。产业卖得三分钱,二分吃著一酒课。他每衣饮全不知,余还酒钱说灾祸。四十八上尚争强,争奈浑身做察详。忽尔一朝便心破,变成风害任风狂。不怕人人长耻笑,一心恐昧三光照。静虑澄思省己身,悟来便把妻儿掉。好洗面兮好理头,从人尚道聘风流。家财荡尽愈无愁,怕与儿孙作马牛。五十二上光阴急,活到七十有几日。前头路险是轮回,旧业难消等闲失。一失人身万劫休,如何能得此中修。须知未老闻强健,弃穴填坟云水游。云水游兮别有乐,无虑无思无做作。一枕清风宿世因,一轮明月前生约。(录自《全真集》)  此篇《悟真歌》主旨鲜明,文字亦浅显,要在一片真诚有以“悟真”,反复阅读后定可有得。继之即与和玉蟾、李灵阳二位高道结茅于刘蒋村,翌年五十三岁又遇真仙刘海蟾,且三友间之道力日增,计结茅四年。当五十六岁四月二十六日,始毅然自焚其茅庵,别二友而自行其度人之愿,辞众曰:“余东海捉马去。”到东海后,曾著《了了歌》,更有细读价值,再录原文如下:  了了歌  汉正阳兮为的祖,唐纯阳兮做师父。燕国海蟾兮是叔主,终南重阳兮弟子聚。为弟子,便归依,侍奉三师合圣权。动则四灵神彩结,静来万道玉光辉。得逍遥,真自在,清虚消息常交泰。元初此处有因缘,无始劫来无挂碍。将这个,唤神仙,窈窈冥冥默默前。不把此般为妙妙,却凭甚么做玄玄。禀精通,成了彻,非修非炼非谈说。惺惺何用论幽科,达达宁须搜秘诀。也无减,也无增,不生不灭没升腾。长作风邻并月伴,永随霞友与云朋。(录自《全真集》)  究此《了了歌》,可得重阳子创立全真道的思想结构。其祖师汉正阳,著有《灵宝毕法》。师父唐纯阳确与正阳有关,更传有《钟吕传道集》。喆取道号重阳者,有重合正阳、纯阳之象。叔主刘海蟾亦为正阳所度,实为唐末卢龙(今当北京)留后刘仁恭的相辅,仁恭父子建立北燕,险如垒卵,被灭于梁凤历元年(913),海蟾先此而去相从道,其时代略可核实。《宋志》著录有《海蟾子还金篇》一卷等。故重阳必至东海捉马者,近有海蟾之缘,远即战国时方仙道的旧处。定此创道的原则,庶有实践其度人的方法。计自四月二十六日焚庵离刘蒋村,至闰七月十八日抵宁海州,今当陕西终南山至山东牟平县。一人独行,毅力大可敬佩。及抵宁海州恰遇马丹阳,马为当地有名的宏道者,富于财,即为筑“全真庵”居之,始有全真之名。由是度得马丹阳夫妇及丘长春、郝大通、谭长真三位真人。此见重阳子之创道及基本成就,全在五十六岁一年中(1167)。于五十七岁又度王处一玉阳真人,立七宝会,于五十八岁立金莲会、三光会、玉华会、平等会,又度刘处玄长生真人。旋即携丹阳、长真、长春、长生四弟子西返,至汴梁过年,于正月初四召丹阳、长真、长春于榻前曰:“丹阳已得道,长真已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一听丹阳、处玄、长真当管领之。吾今赴师真之约耳。”丹阳请留颂,师曰:“吾已书于长安滦村吕仙庵矣,今口授汝。”言讫而逝。是年闰五月,于正月十一始立春?逝时尚未立春,当时视之为五十八岁。以今法计之,当公元1112—1170年,生卒日为旧历十二月二十二日与正月初四,故在世尚来足五十七周岁。且其一生有意自度约十年,度人约二年,竟对后世道教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令人惊异。

媒体关注与评论

  潘雨廷先生(一九二五——一九九一),上海市人,当代著名易学家。生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周易》研究会会长、《上海道教》主编等职。潘雨廷先生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先后师从周善培、唐文治、熊十力、马一浮、杨践形、薛学潜等先生研究中西学术,专心致志于学问数十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国际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潘雨廷先生毕生研究的重点是宇宙与古今事物的变化,并有志于贯通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对中华学术中的《周易》和道教,有极深入的体验和心得。潘雨廷先生著述丰富,其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的著作是;二十世纪中华易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由张文江根据潘雨廷夫人金德仪女士保存的遗稿整理而成。  《道教史发微》是作者撰写《道教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论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内容,介绍仙与道各种流派的修行方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教史发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道教史发微》是作者撰写《道教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论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内容,介绍仙与道各种流派的修行方法。
    看到其中对于张三丰的质疑,还是觉得有意思。
  •   知道多少说多少,多大的头戴多大的帽子。
  •   本书有关道教史的文章都有参考价值.但是潘雨廷先生毕竟只是学者,不是专门的修炼家,所以有几篇关于修炼方法的文章似乎参考价值略少.
  •   水平很好,值得一读。
  •   不知道作者是故意,还是习惯,文字使用介于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读起来很吃力。

    内容来说,作者是做了研究的,没有人云亦云,但是的确读起来很吃力,可能我文字功底不行,不建以大家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