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习俗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甄业、史耀增、 刘斌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甄业,史耀增 著  页数:201  

前言

秦腔以其特有的地域风格和“古调独弹”的艺术魅力,卓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从地域上讲,秦腔发源、形成于陕甘(古秦地)一带,生长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广大地区。秦腔的“娘家”在古长安。正因为陕西西安(古长安)曾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都城所在地,并且中国戏曲之完备得力于唐代“梨园”的兴盛。所以,以秦腔艺术为代表的陕西戏曲又具有全国的意义。明末清初,秦腔一度成为戏坛盟主。清乾隆年间,秦腔艺人魏长生先后几次进京演出,轰动京城,“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一时歌楼,观者如堵”。(清人吴太初《燕兰小谱》)秦腔在京城扎了根,与当时的“徽班”长期同台献艺。秦腔“婆家”遍天下,流播于四川、江苏、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西藏、云南、贵州、福建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秦腔作为一种要继承发展的传统艺术形式,被纳入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古老的秦腔焕发了青春。陕西秦腔院团多次进京演出,并在全国部分地区巡回演出,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贺龙、彭真、陈毅、李先念、习仲勋、邓颖超、王震、薄一波、杨成武、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鼓励。中国文艺界的领导、专家田汉、欧阳予倩、曹禺、马少波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纷纷发表文章,赞誉秦腔为“老树红花”,给予秦腔艺术高度评价。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备受广大民众欢迎。秦腔在全国各地因此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秦腔上演的剧目数以千计,其中经久不衰的传统经典剧目题材广泛、内容纷繁,特别是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剧目,为一代一代的秦腔观众所称道。

内容概要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秦腔习俗》描述了朱炎昭从叫花子到著名诗人、书画家的传奇人生。刻画了朱炎昭耿介正直而又诙谐的性格,及以善为本、见义勇为的高尚情操。

书籍目录

引言 文化生态与秦腔习俗一、秦腔演员习俗(一)演员表演(二)演员培养(三)演员生活二、秦腔演出习俗(一)秦腔班社(二)秦腔美化(三)演出场所(四)演戏习俗三、秦腔观赏习俗(一)票友戏迷(二)梨园轶事(三)戏谚戏联四、秦腔“新生态”(一)延安革命戏(二)戏曲“三改”(三)秦腔“城市化”(四)“时尚秦腔”(五)秦腔文化产业(六)戏剧进校园(七)秦腔与传媒(八)收藏秦腔五、理说秦腔

章节摘录

插图:以广场四个城门为基点,用白灰画线勾成方城图形。方城内用白灰勾成各种迂回曲折的迷宫状路线图。表演时,由大法师(大巫)执剑,后随小法师(小巫)若干,各执柳木丧棒等各种驱疫器械,如伐神状人城作各种驱疫舞姿与驱赶饿鬼之动作,按其路线穿四城,踏四角,走四边,走出迷宫而毕(又称“走方城”)。③演神、佛会戏。即祈求神、佛消灾免祸,保佑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庆神活动。中心会场及各分会场皆有演出,但以分会场为主,除数台大戏外,另有木偶戏、皮影戏、曲子座唱、江湖自乐班10至数十台演出,分布于各庙宇及殿阁之中。若在火神庙、关帝庙等神庙内演戏的戏班,则要演“奠酒戏”“关公戏”“解甲封王”的平安戏(即《打金枝》郭子仪封王与岳飞挂帅封王)等神戏,若在佛祖、菩萨庙殿佛阁演戏的戏班,除演神戏外,在佛祖庙还须演《目莲僧救母》剧目,戏终“过天桥”向佛殿举行送经仪式。在菩萨庙还须演《倒腕挂经》剧目,戏终“过天桥”向菩萨殿举行送经仪式,谓之“男过天桥”“女过天桥”。“刀山会”每30~40年举行一次。主要是因某种灾情消除之后(因天旱、瘟疫等),以感谢神灵保佑,驱赶邪恶而举办,多由民间发起,地方申报县、省批准,方可举行。已知清光绪末年、民国23年(1934),宝鸡县清溪、斜坡分别各举办过一次。民国21年(1932)宝鸡县贾村塬陵厚寺举办一次,由李栋(李嘉宝之弟)、王吉林表演上刀山。该会起于何时不详。清白岫山《岐山县志》卷五载有“‘刀山会’等相沿已久……”等语。在陕西西府的火神会日,有迎火神“激台”习俗,即在会日午时,由会长、知名士绅领队,鼓乐前导,五色皂旗开道,后随端香蜡纸表盘、鸣炮、抬五彩小轿者及善男信女,依次结队奔火神殿聚会。参拜烧香供奉后,将火神请进五彩小轿,抬往村镇街道周游,最后抬至戏场,由戏台前边通过,此时鞭炮齐鸣,造成声势。这种仪式称“迎火神激台”。陕南汉中地区的神戏分大、小两种。“小神戏”是配合庙会的会首焚香敬神,均在清晨演出。其戏无故事情节,一般只扮“福、禄、寿”三星两个神童(侍从)。“三星”执笏上场说诗、念词,配以锣鼓、唢呐伴奏。不唱,不用弦乐。诗如:“金光照四海,红花遍地开,三岳一声响,三仙出洞来”。然后,报“福、禄、寿”三星名;说此地善男信女虔诚善良,理应降福;并命神童向下界抛撒金钱;接着,三星向下界观望后说,金钱已撒满地,要回禀神主等。下场。“小神戏”三五分钟即可结束。“大神戏”皆为晚台演出,剧目为大本戏如《八仙过海》《蟠桃大会》《嫦娥奔月》等。剧中人物全是神仙。整个演出,只用锣鼓、唢呐伴奏各种曲牌,神仙们全用念诗、吟词的形式表达剧情。剧中人物个个手掌一盏彩灯,整个舞台上烟雾缭绕、光亮熠熠,舞姿袅袅,五彩缤纷。

编辑推荐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秦腔习俗》: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秦腔习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