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太白文艺 作者:晓亮 等编著 页数:173
前言
秦腔以其特有的地域风格和“古调独弹”的艺术魅力,卓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从地域上讲,秦腔发源、形成于陕甘(古秦地)一带,生长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广大地区。秦腔的“娘家”在古长安。正因为陕西西安(古长安)曾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都城所在地,并且中国戏曲之完备得力于唐代“梨园”的兴盛。所以,以秦腔艺术为代表的陕西戏曲又具有全国的意义。明末清初,秦腔一度成为戏坛盟主。清乾隆年间,秦腔艺人魏长生先后几次进京演出,轰动京城,“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一时歌楼,观者如堵”。(清人吴太初《燕兰小谱》)秦腔在京城扎了根,与当时的“徽班”长期同台献艺。秦腔“婆家”遍天下,流播于四川、江苏、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西藏、云南、贵州、福建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秦腔作为一种要继承发展的传统艺术形式,被纳入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古老的秦腔焕发了青春。陕西秦腔院团多次进京演出,并在全国部分地区巡回演出,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贺龙、彭真、陈毅、李先念、习仲勋、邓颖超、王震、薄一波、杨成武、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鼓励。中国文艺界的领导、专家田汉、欧阳予倩、曹禺、马少波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纷纷发表文章,赞誉秦腔为“老树红花”,给予秦腔艺术高度评价。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备受广大民众欢迎。秦腔在全国各地因此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秦腔上演的剧目数以千计,其中经久不衰的传统经典剧目题材广泛、内容纷繁,特别是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剧目,为一代一代的秦腔观众所称道。
内容概要
编辑出版《中国秦腔文化丛书》,实际上是一项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文化进一步发掘保护的最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奠基工程。选题方案提出后,先后经过太白文艺出版社、陕西出版集团、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逐级遴选和论证,上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宣传部经过专家评审,将其列入“2009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计划在两年内出版《秦腔音乐》《秦腔剧作家》《秦腔传统经典剧目选》《秦腔流播》《秦腔百年》《百年易俗社》《秦腔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戏曲表演美学》《秦腔表演艺术家》《中国西北“梅花奖”演员》《秦腔舞台美术》《秦腔习俗》《秦腔与传媒》《品评秦腔》《陕西地方剧种》《阿宫腔——最后的玉兰花》《秦腔走进校园》《陕西戏剧60年》《京剧声腔源于陕西》《秦腔戏班》等20卷秦腔艺术类专著。 我们力求在编纂过程中融文化艺术性、民俗趣味性和文图并茂鉴赏性于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快乐轻松的阅读中获取秦腔文化知识,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期望这套丛书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文化的重要典藏图书,不仅是史学家、戏剧家、文化学者研究秦腔文化的秦腔知识智库全书,还是一部供秦腔艺术互作者、秦腔艺术爱好者和广大读者了解、认知秦腔艺术形态和秦腔文化内涵的大型工具书。
书籍目录
一、秦腔生长在大西北 (一)陕西秦腔 (二)甘肃秦腔 (三)宁夏秦腔 (四)青海秦腔 (五)新疆秦腔 (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二、秦腔流播全国 (一)魏长生出名京城 (二)陕西秦腔唱红汉口 (三)陕西秦腔誉满京城 (四)陕西秦腔赴朝慰问志愿军 (五)陕西秦腔巡演各地 (六)秦腔在西藏 (七)秦腔在内蒙古 (八)秦腔文化交流三、秦腔“漂洋过海” (一)秦腔出国演出 (二)外国朋友研学秦后 记
章节摘录
插图:壳帽瓢,不作任何化妆地演唱起来。这种演唱,纯属义务性质,不收观众分文。因为戏曲艺人多,茶馆收不敷出,不能解决拖家带口艺人的生活问题,于是不少演员忍痛改行,各奔谋生之道。及至宣统元年1909“国孝”解除,才由著名秦腔旦角八娃子,联络当年“福庆班”、“东盛班”所有在兰州的艺人,重新组成“万顺班”。“万顺班”在旗杆巷(现会馆巷)开锣后,演员阵营还是相当强大的。除著名花脸唐待诏、著名旦角八娃子外,主要演员还有:李德贵(大净)、桑大嘴(旦角)、陆召儿(大花脸)、薛保元(俗呼保元儿,须生)、六指子(李海亭,花脸)等。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万顺班”的几位后起之秀:八娃子,原名史万林,字月卿,文武旦角,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他拜岳麻子为师,在西宁学大戏,返兰后红了起来。其唱腔、做派与声色才艺在甘肃秦剧界可谓空前。当时兰州曾有歌谣流传说;“牙古子包子马保子面,福保子(耿忠义)生净八娃子旦。”号称兰州“四绝”。其舞台创作有《双阳追夫》(双阳公主)、《连环计》(貂蝉)、《七星庙》(佘赛花)、《下南唐》(刘金定)、《破洪州》(穆桂英)等。老十二红,原名李夺山,乳名好好,是誉满陕甘的秦腔名须生,“福庆班”须生岳麻子的女婿,著名秦腔生角岳钟华的姐夫。他师承岳麻子、林儿,后领教于唐待诏、高天喜等人,在表演艺术上有高深造诣。当时演唱水平在麻子红(郗德育)、文汉臣之上,唱腔与“迎风”、“摆扎”,无不合乎规矩而又有新意。其拿手戏有《盘城》(王奎)、《黄金台》(田单)、《高平关》(赵匡胤)、《出棠邑》(伍员)、《上煤山》(朱由检)、《春秋笔》(吴承思)、《炮烙柱》(梅伯)、《潞安州》(陆登)等。耿忠义,俗呼福保子,甘肃武山人,先旦角后生、净,是誉满西北的表演艺术家。他的启蒙师傅为麻旦儿,后向唐待诏、老十二红经常领教,并常在公演中偷学他俩的精彩技艺,终于艺声大震,自成流派。拿手戏有《火焰驹》(艾谦)、《五岳图》(张奎)、《灭方腊》(方腊)、《打子》(郑丹)、《太湖城》(孙武)、《法门寺》(赵廉)、《忠八义》(赵盾)、《盘城》(王奎)、《游西湖》(贾似道)、《下河东》(赵匡胤)等。他展示人物内心深刻细致,感情真切,有生活气息,深受省内外观众的好评。岳钟华,著名秦腔文武生角,老十二红亲自培养的高徒,个儿较矮,嗓音较差,但武功底子很深,开打惊险美观。其拿手戏有《狮子楼》(武松)、《拷寇》《抱盒》(陈琳)、《游西湖》(裴瑞卿)、《周仁回府》(周仁)、《法门寺》(赵廉)等。在耿忠义逝世后,他主演花脸戏《灭方腊》(方腊)、《传信》(艾谦)、《黄河阵》(闻太师)、《游西湖》(贾似道)等,也颇具特色。文汉臣,著名须生,师承陇东秦腔艺人锯锯子,于“民国”九年(1920、)到兰州,即为“万顺班”主将。八娃子死后,他参与领导事宜。后为“锦绣舞台”、“共和社”、“文化社”的创办人。他嗓音宽厚柔美,做派质朴大方。拿手戏有《十道本》(褚遂良)、《空城计》(诸葛亮)、《斩韩信》(韩信)、《醉写蛮书》(李太白)、《胡迪骂阁》(胡迪)等。“民国”九年(1920)“八娃子”病逝,由麻旦儿、天保儿、文汉臣等接替领导。
后记
经过几个月夜以继日紧张努力的工作,《秦腔流播》一书终于付梓了,苦点累点也开心,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给“爱我秦腔”的父老乡亲们做点实事罢了!也是给2010年8月在西安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献礼!为了编好这本书,动员了西北五省区剧协的朋友们,参阅了大量的书刊资料和戏剧同仁们发表的相关文章。如鱼讯主编的《陕西省戏剧志》(包括省直、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地区、铜川市、延安地区、榆林地区、汉中地区、商洛地区、安康地区各卷)、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当代戏剧》期刊、焦文彬先生著的《古都西安·长安戏曲》、易俗社编的资料集、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的资料集、《中国戏曲志·甘肃卷》《中国戏曲志·宁夏卷》、西安市艺术研究所主办的《西安艺术》和西安市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大秦腔》期刊等,还有书中所附的图片大都选自己出版的书刊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大家的热情支持和无私帮助是不行的,所以说,这本书的出版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编辑推荐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秦腔流播》: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