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桂勇 页数:312
Tag标签:无
前言
早在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作为一种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富于人情味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社区概念。社区是居民在私人空间之外的一个彼此沟通的公共领域,是居民培育和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公共意识的重要领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城市基层社会逐步建立了以“单位制”为主、以基层地区管理即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为辅的管理体制。国家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管理职工,通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管理社会闲散人员、民政救济和社会优抚对象等。街道办事处的任务是办理市、市辖区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项,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领导群众性的治安保卫工作、调节居民间的纠纷等,从而实现了对城市全体社会成员的控制和整合,达到了社会稳定和巩固政权的目的。
内容概要
目前关于中国城市邻里的研究基本上都深受“国家—社会”范式的影响。对此,书稿提出一个以行动者分析为核心的解释性框架,即从行动者在充斥着各种政治、社会因素的特定邻里空间中的行动出发,对城市邻里进行分析。全书按照上述框架,以上海市的经验为例,对城市邻里的行动、组织与政治互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简介
桂勇,1973年生,1991年进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99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4-2005年赴哈佛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学者。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社会资本及城市基层社会变迁,在Human Relations、《社会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私有产权的社会基础——城市企业产权的政治重构(1949—1956)》等书。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1.引言:城市基层的行动者、空间与组织1.1 城市邻里研究中的“国家—社会”范式1.2 从国家—社会范式到行动者分析框架1.3 行动者分析框架下的邻里空间与组织1.4 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2.“社区建设”与邻里空间的行动者2.1 社区建设运动及其叙事:两幅不同图像2.2 社区建设运动中的行动者2.3 直接选举与民主的多重面相3.邻里空间的性质3.1 “社区”的建构与城市居住空间的本质3.2 谁的世界?——社区参与与利益关联3.3 制度创新、组织变革与邻里政治3.4 邻里的“空心化”4.邻里空间的组织、控制及其变迁4.1 社会变迁与基层党组织4.2 邻里空间中的居委会:历史与变迁4.3 “四级网络”:从政治控制到行政化4.4 对控制的挑战:以房产权利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在邻里的兴起5.从控制到“粘连”:宏观结构变迁与微观政治空间的转换5.1 社会转型与城市邻里中的国家力量:一个分析框架5.2 社会转型与政治—社会空间的转换5.3 国家与城市基层社会在邻里中的“粘连”5.4 私人化接触与城市基层的本土性权力操作策略5.5 积极分子、楼组与人情操作策略5.6 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动员与民主投票6.讨论6.1 基层自治与基层政权建设:社区建设中的悖论6.2 城市民主的生长“空间”何在?6.3 农村基层与城市基层:一个比较视角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执行”(朱健刚,2002:86,95-96)。 事实上,即使是在具体工作的分担方面,居委会与街道也存在着很大矛盾。街道希望居委会能够承担自己分派下去的工作,居委会干部则怀疑街道故意把自己的工作往下推卸,使自己多做了许多工作。这样,在居委会接受街道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行政事务时,二者之间本身就产生了利益方面的争夺问题。 谈到居委会,不能不提到邻里中的党组织。从形式上的制度来看,邻里中的党组织与居委会之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例如,沪委(97)7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了居民区党组织在居民区中的地位:“居民区党支部是党在社区最基层的组织,是居民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不过,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二者之间的区分,与其说主要体现在组织方面,不如说体现在个人方面。在邻里之中,积极活动的党组织与居委会有时并不存在着太大的区别,真正体现党组织的主要是党组织的书记,而书记往往又成为居民委员会实际上的一把手。在书记的领导下,居委会的工作与党组织的工作几乎是合二为一的。这样,在党组织与居委会之间进行截然的区分并没有太大意义,在观察邻里生活时我们不妨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具体的个人身上。 在一个居民区中,党组织与居委会往往具有某种“党政合一”的特征,居民区党支部的支委与居委会干部在具体人员上都是交叉的。居委会中的主要党员干部一般都是支委的成员,街道也希望借助于居民区党组织来把握整个居民区的工作。这样,真正在居民区中出现的不是以“党组织”这一形式表达出来的组织体系,而是在党组织中具有特定身份的具体个人。
编辑推荐
针对我国城市基层社会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向社区制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邻里空间:城市基层的行动、组织与互动》以宏观制度与结构变迁为背景,用社会学的行动者分析框架,从邻里空间与组织、社区建设与邻里空间的行动者、社区参与与利益关联、制度创新、组织变革与邻里政治、宏观结构变迁与微观政治空间的转换、基层自治与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对当代中国城市基层的社会政治演变逻辑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对发生于城市基层的一些结构性因素予以深入而详细的说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