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宁静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陈宁  页数:187  
Tag标签:无  

前言

  隐秀·陈宁风格  南方朔  写作有如蹈瓞逛街,你逛不出一个被抽象观念统一起来的城市,只是逛出一堆有意义的琐碎。逛街是复义的,写作也是复义的,只是看你抓住甚么而已。  陈宁在巴黎闲逛,这是她抓住的巴黎:  ——“在这个美学的核心,则是这些都市女子走路、抽烟、发呆的姿态,她们对别人视线的自觉与在乎,喜欢张扬却同时热爱低调的特质。一个独坐咖啡馆的巴黎女子身影,是一道满载隐喻的好看风景。”(《巴黎女子》)  ——“但左岸有一种自以为是的矜持,以及对文化的自重。这气质使很多东西变得顺理成章,不造作。在咖啡馆谈文说艺跟在市场买菜一样自然,有时前者较后者更天经地义。…‘并且,左岸适宜于居住,街道亲近却不压迫,有充足的树荫。在喧闹之中,总有一抹安静。这样说吧,右岸仿佛是前院是客厅,整天缤纷演出,久了可是叫人累。左岸却更像是后院是书房,前台的戏照演可也,后台还是有着可让人躲起来叹一口气的空间。”(《左岸》)  ——“巴黎的灵气,是来自那个阵容鼎盛的逝者队伍。人在巴黎,仿佛随时推开一扇门,就能触摸到冥界的种种。……在巴黎,死亡是某个透明的存在,让我穿透它观看世界:它无处不在,可是一点不沉重。”(《巴黎生死界》)  ——“来巴黎的人,总要登登铁塔,从高处看看这城市。如果来问我,我就会说,一定要在晚上去看,要看夜巴黎。那是另一个巴黎。一个教人心碎心折的巴黎,一个能把悲伤从心坟挖出,并且重新埋葬的巴黎。一个教人迷醉的巴黎。……所有关于白天的脏乱、疲惫、繁琐,来到了黑夜,似乎一一失效,给黑洞般的深夜吸纳收藏起来。仿佛换上了另一个布景,另一种心情。罪也变成美,沉沦是理所当然,放纵是疗伤的姿态。塞纳河幽幽流淌,就像一个知音人的心跳。我知道,所有事情,夜巴黎都懂得,并且明白,并且知道如何陪伴、慰藉。”(《夜巴黎》)  类似于此的描写和抒感,俯拾皆是,它就是陈宁的风格、陈宁的眼。那是一种剔透,一种仿佛什么都知道,而正因知道,所以才开阔旷达的洞察。陈宁是柔软的,也是很有感觉的。  于是,由陈宁的文章,我就想到《文心雕龙·隐秀第四十》所谈到的所谓“隐秀”: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若将上述说法用白话文来表示,“隐”是指一种认知和心情,以及由此而显露出来的书写笔法。它让文辞间有更大的意义空间,可以响起不同的回音。而“秀”则不是雕削之华丽文辞,而是蕴藉的风格自然表现在章句的缝隙间。陈宁的风格,在“隐”“秀”这种文体的判断标准上,的确已耕耘出了一片自己的田地,她看巴黎的结果,也才看出了那些慧眼。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早已知道,虽一事一物,各人写来,皆必干人干面。有的切事直述,有了论理却失去了文采与感性,有的借题引申,文辞的瓜蔓滋生,本题反倒失去了踪影,如何情理交融,文质并重,从来就是写作上的一道难题。  而天可怜见,陈宁却偶然的有了最恰当的写作位置:她念的是新闻,新闻写作讲究的是实在、清楚,要有很固体化的信息含量;而她性喜文艺,又再念英国艾塞克斯大学文化研究。当代文化研究的特性,乃是它把每个问题都向最根本的文化基底这个层次下拉,拉出一个新的统合平面,于是,每个问题的延伸性变大了,固体也显得有了丰富的流动性。当理解的能力变了,文章当然也变了,它多出了一些我们称之为“底蕴”的成分。  这就是陈宁的风格,它有文采,有论理,因为论理而不致蹈空蹑虚;因为文采,说起事来遂不致于僵硬得缺乏可以共感的空间。二○○五年她把在《书城》、《廿一世纪经济报道》所发表的文化专栏辑成《六月下雨,七月炎热》,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就予人一种清凉的感受;而现在,她又出《八月宁静》,特别是其中有关巴黎行脚的部分,文风再变,已从文化眼看问题超脱了出来,变身成了另一只慧眼。套句张爱玲腔,那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近代文化研究的祖师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ams)在临去之前,曾接受毕生最后的访问,访者问他,研究文化一生,对后辈的最大赠言是什么,他的答复是,我们无论思与写,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个最适当的位置:凡事站得太远观看,就会批判大于理解,但若站得太近,就难免只有理解以及为现状辩护。用雷蒙·威廉斯的观点看陈宁,她其实是虽远但却偏近的那一种,这也显露出她那柔软的情性,以及文章总是留下余地。  写作有如蹓逛(flaner),蹈逛之为一种态度,一种写作,已成了当代城市书写的一个支派,所谓的“碎片书写”(Fragmentary writing)即由此产生。它不意图虚构出一个削足适履的整体,而却是要在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叮叮咚咚里,呈现出世界和生命的多重颜色和切切声响。可以如此看巴黎,可以如此谈文论艺,当然也可以如此回看自己。人生行脚,每一步也才不虚枉。

内容概要

  《八月宁静》是一部随笔集,分三辑,辑一“八月宁静”,书写巴黎掠影;辑二“沉默时光·文字光影”,细看电影与文学;辑三“记忆回旋处”,游走于城市与记忆之间。书中既谈巴黎浪漫和生活趣闻,也说她所钟爱的电影文学,展现出一位文艺女子的媚态。陈宁用一种“隐秀”的风格书写城市,将体验的碎片尽数收藏,她让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斑斓的人生片段,在宁静致远中透着淡淡的情味。

作者简介

  陈宁,笔名尘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毕业,英国艾塞克斯大学社会学硕士。曾任记者、编辑。曾旅居英伦、台北、巴黎。着有《六月下雨七月炎热》、《八月宁静》。剧场作品《八月宁静诵读·回忆——练习场》二○○七年先后在香港、广州及台北演出。

书籍目录

隐秀·陈宁风格——南方朔序第一部:八月宁静巴黎生死界追忆逝水年华有一种姿势叫乞墙上的名字萨特在蒙帕纳斯扫墓侍应生初夏莎玛丽丹双城记八月宁静左岸巴黎女子夜巴黎第二部:沉默时光·文字光影不如及时一小津海边的孤塔孤寂百年四月残酷美学卡尔维诺情书米兰·昆德拉的乡愁淘气启示录黑鸟,我所爱——大诗人希尼印象记关于列侬的一场静默仪式,或回忆布烈逊的瞬间,即永恒一个老巴黎的凝视重工业文明的剪影把欲望留给自己隔着玻璃的温柔爱抚第三部:记忆回旋处六月下雨,七月炎热七月的热浪台风与地震城市的书店我城电影节太原街的声与色我记得……油麻地德国笔记:莱茵河畔的思考流动的街景当卡夫卡在巴黎呐喊后记:风格练习

章节摘录

  巴黎生死界  又来到巴黎。  初相识的法国朋友爱问:您来巴黎多少次了?这问题好像是说,一个人一生里总是要不断回返巴黎——他们认定你不会一去不回头。  我从前写过一篇文章叫作“两个巴黎”,说的是现实生活里的巴黎,跟人们普遍想像里的巴黎很不一样。有朋友听到我要到巴黎,说:“啊!多浪漫!”我赶忙说:“才不呢。”若整天只是泡泡咖啡馆、逛逛美术馆或到名店购物,巴黎当然够浪漫。然而一旦回到现实的生活,却有诸多的不可爱摆在面前,单是那复杂而僵化得有点可笑的庞大官僚体系已足够叫人头疼了。  再多补充,我会说,巴黎还有两个世界:生界和冥界。巴黎的灵气,是来自那个阵容鼎盛的逝者队伍。人在巴黎,仿佛随时推开一扇门,就能触摸到冥界的种种。他们虽是死了,但他们并没有消逝。他们还在,就在生者的追忆、念记、谈话里,时时刻刻活着,犹如昨日他们盛年之时。  不是太多城市像巴黎,有这么多值得念记的逝者给念记着。她以文学家、音乐家:画家的名字命名街道、地铁、建筑物,她庆祝诗人韩波在一百五十年前诞生,公园里有小说家的雕像,无名小街上曾住过剧作家,有一个墓园葬有萧邦、巴尔扎克、普鲁斯特、王尔德、梅洛一庞蒂,另一个墓园躺卧着萨特与西蒙·波娃,他们坟上的鲜花总是不缺。跟法国人走在街上,他们会说:嘻,这是海明威常来的咖啡店,罗兰·巴特在这里写作,西蒙·波娃每天都在这条街上散步,她的日记有写……  把这个冥界抽掉,巴黎也许同被抽空了,不管是现实还是幻梦里的巴黎。  加西亚·马尔克斯写他年轻时来巴黎,在街上远远看见海明威,便用西班牙语向对方大喊:“大师!”海明威听了,扬扬手,用西语回应:“再见,朋友!”

编辑推荐

  《八月宁静》作者陈宁的文字,如同冰淇淋蛋糕。清新口感,回味甘甜。这一次,要带我们看不一样的巴黎。 巴黎也许是浪漫的,但在陈宁的笔下,有了更多的可能。也许正如南方朔在序中所说,陈宁用一种「隐秀」的风格书写城市。将体验的碎片尽数收藏,不求虚构削足适履的整体,却是要在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叮叮咚咚,呈现出世界和生命的多重颜色和切切声响。柔软、通透、亲切而丰富。如此看巴黎,也是回看自己。每一瞬的感觉,都不虚枉。陈宁让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斑斓的人生片段。感受一下作者笔下巴黎的独有风情,就在《八月宁静》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八月宁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