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陈子善 页数:376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学术史上,施蛰存扮演的角色都不是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作为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和编辑家,施先生在新文学进程中的众多建树完全可以用“杰出”两字来形容;作为唐诗研究家、词学研究家、金石碑版研究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施先生的学术贡献同样令人瞩目。所谓“四窗”,每一扇窗都是如此灿烂辉煌,以至今人要研究施先生,不能不感叹“北山”的博大精深,难窥堂奥。虽然近年来海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施先生的成果,包括访谈录、专著和评传等问世,但严格来说,施蛰存研究还起步不久,还有相当大的研究空间有待开拓。本书汇集了海内外各界学人纪念施蜇存先生的文章,有施先生的文友、同事、学生乃至素不相识的读者对他的音容笑貌的描绘,对他的道德文章的追述。尽管这些生动的回忆以施先生中、后期的大学教学、文学著译和学术研究活动为主,仍提供了不少新鲜的第一手史料,将对施蛰存研究的深入会有所裨益,有所推动。
作者简介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数据与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等现代作家史料的整理和研究,著有《遗落的明珠》、《中国现代文学侧影》、《文人事》、《捞针集》。
书籍目录
编选者言忆施蛰存忆施蛰存人去嘉言在思之增惆怅——为纪念施蛰存先生逝世三周年而作回忆蛰存先生我的祝贺汀江梅林梦难断——怀念施蛰存先生忆施蛰存先生施蛰存谈与鲁迅的关系悼忆施蛰存先生难忘的教益——解读施蛰存先生对这部浩瀚巨著的启示记施蛰存先生对我的指导与施先生在一起的时候写在碎碎的秋雨中——悼念业师施蛰存先生道德文章是吾师——怀念恩师施蛰存先生施蛰存先生印象记施蛰存先生侧记“你是不是不想再当一回右派分子?”渊明矢夙愿沾衣付一笑——与宗伯舍翁施蛰存教授的最后一次笔谈施蛰存先生摭忆施蛰存先生印象记忆念施蛰存黄伟经我所认识的施蛰存先生高风千古仰斯人——缅怀施蛰存先生施蛰存先生的六封信——怀念施先生和若干说明施蛰存对付灾难的人生态度悼念施蛰存先生嫉“暴”如仇——追忆蛰存老人另一面施蛰存访问记读其遗札怀念音徽施家伯伯孔海珠他是一团棉花“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文坛耆宿施蛰存素描书的文化李欧梵北山楼藏西文书拾零寓意寄情“藏书帖”我所认识的施蛰存先生百川归海的大胸襟——记施蛰存先生执著的中间派——施蛰存访谈一片非常美丽的风景——《施蛰存序跋》编后施蛰存的第五扇窗户怀念施蛰存先生钱汉东施蛰存先生的一封回信寻访北山楼子张施蛰存:标新路和继绝学追忆拜访施蛰存先生课堂内外的施蛰存
章节摘录
忆施蛰存 施蛰存先生是我的前辈。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上海轰轰烈烈地编辑大型文艺月刊《现代》时,我还是一名耽读该刊的中学生。多年后得以识荆,并进而成为忘年交的后辈,虽然过从并不怎样亲密,但总算厕身于小友之列了。近年来写些回忆前辈师友的文字,总苦于措辞的困惑,循旧例称字为敬吧,又往往觉得口气中失于狂放;处处称先生吧,文章又失去了亲切。真是无可奈何。今天下笔写此文,亦同有此感。先生名舍,以字行。就还是称字为敬吧。 与蛰存初识,似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当时他与周煦良同编《活时代》,命我投稿。这是一份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短命刊物。今天知道的人怕不多了。此际先师李林先生新殁,留下未完成的译稿有《奥勃洛摩夫》。他本有译冈氏全集的意愿,冈察洛夫的小说不多,另有《平凡的故事》一种,巴金要我来译出,算是继承李林先生遗愿的一点意思。可是原本却难得,后来托蛰存从某大学图书馆借来一册1984年版的Garnett夫人的英译本,得以断断续续译成,交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为“译文丛书”之一。原书留在我处很久了,始得归还,真是不好意思。 这中间,有时晤面闲谈,我却总不敢打听他与鲁迅先生那场纠纷的始末,他也总不提起。记得黄永玉和我谈过此事,极口称赞蛰存敢与鲁迅论辩的勇气。我想此事的由来大约与当时文坛“京海之争”不无关系。上世纪三十年代由林语堂倡始,上海忽地兴起了一场“晚明小品热”。太阳社成员、过去曾批判过鲁迅的阿英、施蛰存等都编选过晚明作家的小品,蛰存还编印了一套晚明、清人别集,还请周作人为原书题签,在鲁迅看来,是一股京海合流的“逆流”,就找机会加以批评。却放过了阿英,抓住了施蛰存。这就是“庄子与文选”之争的来由之一。 今天看来,这似乎算不上一场有多大意思的论争,但就前面说到的斗争全局来看,就并非小事。在当时也确是一桩激烈热闹的风波。而蛰存因此背上了一个“洋场恶少”的嘉名而终身蹭蹬,真非始料可及。
编辑推荐
《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蛰存》收入施蛰存先生的文友、同事、学生乃至素不相识的读者对他的音容笑貌的描绘,对他的道德文章的追述,其中有些文字是专为《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蛰存》而写的。尽管这些生动的回忆以施先生中、后期的大学教学、文学著译和学术研究活动为主,仍提供了不少新鲜的第一手史料;尽管由于时间和语境的不同,书中若干回忆存在说法不一、看法各异的情形,《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蛰存》对施蛰存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所裨益,有所推动,却是完全可以预期的。2003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庆祝施蛰存教授百岁华诞文集》,书中有不少深情回忆施先生的文字。限于篇幅,《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蛰存》只能从中酌选个别篇章。读者如有兴趣,可进一步参阅该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