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唯识论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熊十力  页数:334  字数:20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十力丛书单行本即将陆续出版,嘱我写序,我因年老体衰,只得请明心助我将过去写的有关文字辑录在一起,以介绍我对先生学术思想的粗浅理解。我虽有三年光景向先生问学求教,但还不能算是先生的及门弟子,如今先生的高足都已谢世,故这项工作只得由我来做了。一九六二年秋,我持韦卓民先生介绍信,往淮海中路二。六八号拜见十力先生。去前,卓民先生嘱告:“近年来,十力先生谢客来访,他脾气古怪,不知见不见你。”当我走上公寓西侧一座黄色小楼,在十力先生门上看到贴着一张信笺,纸已褪色,字墨尚浓。大意说,本人年老体衰,请勿来访。其中说到自己的身体情况十分具体,记得有面赤、气亏、虚火上延之类的话。

内容概要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而自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本书为熊十力最主要的哲学著作,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在书中,熊十力既继承又改造了佛教中的唯识宗,在本体论方面,接受了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认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同时,在对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和种子说的层层破斥基础上,熊十力建立了自己“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并由此出发建构了独具创意的“翕辟成变”的宇宙论和“性量分殊”的认识论。三者合乎逻辑地构成了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同时也奠定了熊十力“新儒家”的学者地位。

作者简介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又称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竞无先生研究佛学,后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

书籍目录

序:读熊十力札记 王元化新唯识论(文言文本)  题记   序 马浮  绪言  部甲(境论)   明宗   唯识   转变   功能   成色上   成色下   明心上   明心下新唯识论(语体文删定本)  题记  赘语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壬辰删定记  节录印存上中卷初稿记   节录原本绪言  卷上   第一章 明宗   第二章 唯识上   第三章 唯识下   第四章 转变  卷中   第五章 功能上   第六章 功能下   卷下之一   第七章 成物   第八章 明心上  卷下之二   第九章 明心下附录

章节摘录

唯识唐窥基法师序《唯识》日:“唯遮境有,执有者丧其真;识简心空,此言成立识者,所以简别于心空之见也。彼许识不空故,心亦识之异名。滞空者乖其实。”见《成唯识论述记序》。此非了义。夫妄执有实外境,诚为丧真,不可无遮。而取境之识,是执心故,即妄非真,云何而可不空?若以妄识认为真心,计此不空,是认贼作子,过莫大焉。今谓妄境唯依妄识故有,而实非境,观识则了境无,于是遮境无过。此中境者,均谓所执外境。妄识亦依真心故有,而实乖真,识者,依作用得名。以作用幻现而无自体故,又杂习染故,所以说之为妄。夫用依体起,故说妄识依真心故有。然用之起也,既不能无习染之杂,故至乖其真,而有妄执外境之咎。证真则了识幻,故应说识是空。真心依本体得名。见体,则可了知用之刹那幻现,本无实法可得;至习染无根,元为虚诳。然不见体者,则直以作用之与习染夹杂流行者认为实在,此过之大也。由斯义趣,先以唯识遮境执,次乃除彼识执。初遮境执。此在唯识旧师,盛有发明。古时外道、小师,并执有实外境,离识独存。小师谓小乘师。旧师一一破斥,乃令恶见之徒,见不正,名恶见。闻而失据。其辨证精严,稍见基师两记,《二十论》及《三十论》述记。名理斐然,犹资研讨。综观外小境执,略检二计,以相质定:日应用不无计,此在实际生活方面,因应用事物的串习,而计有外在的实境,即依妄计所由,以为之名。日极微计。此实从前计中别出言之,乃依所计为名,极微是所计故。应用不无计者,谓或别计有瓶盆等法,离识实有,此虽俗计,然外小实根据于此。或总计有日用宇宙,离识实有。此依俗计,而锻炼较精,以为吾人日用问所接触的万象,唤做宇宙,这是客观存在的,不须靠着自识去识他才有他的。外小都属此计。极微计者,于物质宇宙推析其本,说有实微,亦离识有。极微亦省名微。近人立元子、电子,亦其流也。故今依据旧师,逐驳如次。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十力精察识,善名理,澄鉴冥会,语皆造微。早宗护法,搜玄唯识,已而悟其乖真。精思十年,始出《境论》,将以昭宣本迹,统贯天人,囊括古今,平章华梵。……其称名则杂而不越,其属辞则曲而能达,盖确然有见于本体之流行,故一皆出自胸襟,沛然莫之能御。尔乃尽廓枝辞,独标悬解,破集聚名心之说,立翕阏成变之义,足使生、肇敛手而咨嗟,奘、基挢舌而不下。拟诸往哲,其犹辅嗣之赞《易》道,龙树之弘阐中观。自吾所遇,世之谈者,未能或之先也。可谓深于知化,长于语变者矣。  ——马一浮余年四十以前,于儒学犹无甚解悟,及深玩佛家唯识论,渐发其短,不当墨守,而求真之念益迫,姑置无着、世亲,上穷龙树、提婆之法,于空宗四论备费钻研。空宗妙演空义,深远无极,然于万法实体毕竟偏从空寂方面领会去,其于至空而大有、至寂而大生之德用,却从不道及,终是见地有偏蔽在。余因有不满于空宗,复澄思默究,乃不期而触晤《大易》,始信象山“六经皆我注脚”之言,确然不妄。  ——熊十力

编辑推荐

《新唯识论》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唯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0条)

 
 

  •   在这一章中,熊十力通过立论与驳论阐释了外物脱离了本体是不存在的,同时境与心实际上是无内外可分的思想。本章开头,熊十力引用唐窥基大师所著的《成唯识论序》,揭示了“唯识”的意思:唯遮境有,唯者殊胜义,遮者驳斥义,境谓物。盖于识而言唯,即对世人妄执有离识而独在之物界者,特予以驳斥。执有者丧其真;本无离识独存之实在境物,今妄执为有,犹如捏目生华,非丧真而何?识简心空,简者简别,识者心之异名,心能识别境物故亦名识。根据熊十力的观点,唐窥基大师的观点虽然不甚符合他的意思,不过唐窥基大师的“境不离心独在之大义”(即外物脱离了本体是不存在的)观点是与他的观点相一致的。熊十力将本章分为两个部分:上章主要证明外物不能脱离本体的认识独自存在(明境不离心独在);下章主要证明脱离外物的认识是妄识(妄识无自体)。一、明境不离心独在佛教中主要分为大小两乘,小乘教主张有脱离心而独自存在的外物;他们的论据主要有两方面:一、应用不无计。即在日常生活中各方面应用事物的习惯,是人们认为存在外在独存的实物。二、极微计。极微即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无数极小的基本单位组成的,这些极小的基本单位是能够脱离人的主观认识独自存在的,所以有这些极小的基本单位也是能够离心独在的。 (一)应用不无计者,他们的主要观点是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中,人们常常感觉到粗色境离心独存。针对这一观点,熊十力利用几组对话分别驳斥了他们的立论依据。 1、人们日常中看到一个瓶子,瓶子的颜色是白的,质地坚硬,白与坚硬就是瓶子的粗色境;人们会感觉到瓶子的白色于坚硬的质地是脱离人的主观认识存在的。按熊十力的观点,瓶子的这些外境(白与坚硬)脱离了本体的心是不存在的。就瓶子而言,看到瓶子是白的并没有得到整个瓶子,感受到瓶子是坚硬的同样也没有得到整个瓶子,这只是分别得到了瓶子的不同方面的片面认识。要等到本体将感受到的白与坚的不同认识综合到一起时才能形成对瓶子的全面认识。2、即使人们看到的瓶子是瓶子的各个方面的综合,但是瓶子毕竟不是虚无的,因为看它的时候它确实有白的相;触摸它的时候,它确实有坚硬的相。只能说瓶子是由多种相综合而得的并不能说瓶子的境就是纯由心构建的,熊十力反驳道:纵然坚白属于外在不依赖于识,但是对于本体来说眼只能得到白的相;身体只能得到坚的相,他所体会到的各种相都是分离的,如果不通过心加以综合如何能得出瓶子的概念?于是只有通过意识综合各种相才能得到外在的境,小乘教将粗色境作为外在的境,那么粗色境必然也是由心综合而得的。同时,熊十力也论证了坚和白也不可能是脱离本体的外物。因为按照小乘教的观点,坚白作为外在的境,应当是一种固定的相。但是对于白,不同的人看到的白不相同,同一个人在距离变化时看到的白也不相同;对于坚,不同的人感受不同,同一个人,身体状况不同时的感受也不相同。由此推出,坚与白并没有固定的相,他们也都是由本体的心相应而得,不能离心外在。3、有人反驳若诸多相都不得离心外在,那么心如何能够出现如此多的相?熊十力答道:心上所现的坚白相,是有一定的境物为其显现的原因的。但是这个境是不能脱离心独自存在的,境和心是完整体的两个方面。境和心是相互对峙又相互和同的;境对于心有能力作为心中相起的原因,能引发心与自己同时现起。心对于境能当机立应,在自心之上显现与境相似的相貌,能识别和处理现前的境而使境随心转、自在无碍。在这里熊十力强调他所主张的:心上现各种相是有境为因,但不是外在于心的境。之所以心中所现的境能与境的本相相似一方面是因为心中所现的像有一些是依托以前的境物而得来的;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像是有心抽象而得的,虽然没有以前的境物作依托,但是必然有过去的经验,取同去异,在心中的意识起时必然会向前追索或通过推理想象寻找相似的境,所以能得出共相。最后,熊十力得出自己的论断:本体的认识上所显现的与境相似的相,必然有境作为其出现的起因,但是这种境不是外在的境,不是脱离心的境,境于识是完整体的两个方面,境的方面能影响识,识的方面能辨别改造境。(二)对于极微计,由印度外道创立,小乘教有所发展;其基本思想是将极微定为团圆之相,七个极微合成一个很小的系统,无数这些小的系统合成桌子等粗色以及大地星体乃至宇宙万物。熊十力主要假借大乘教对极微计的理论进行了批驳。1、佛家大乘教不允许有实在的极微,他们对极微说进行了反驳:极微是否有方分?若极微有方分,就说明极微应该可以继续剖析,可以剖析就不能是绝对的极微;若说极微无方分,则说明极为没有方位的对立,它没有上下左右的方位之分,没有方位的对立就根本找不到它,不能指出它在哪里,它根本不能是物质。因为凡是有质的物体都是相互对立的,能够辨别区别于他物的方位。由此可得,极微说所推论的极微构成粗色是没有依据的;既然极微没有方分,就没有对碍(与他物的对立)。用手去触摸墙壁应该感觉不到对碍,因为墙也是由极微构成的。2、小乘教指出众多的实在的极微是一一个别为眼识所看的境界,例如瓶子为眼识的境界时,平常以为眼识所看到的是粗大的瓶子,实际上确是一个一个的极微个别为眼识的境界。他们如此说的理由在于,印度佛家把一切物分为实法和假法,假法又分为和合假、分位假和无体假;和合假就是指众多极微和合成粗大物,大物的本身不实在,如果脱离了各个极微就是不存在的。极微计的观点是一一极微都是实法,即实实在在存在的;众多极微和合而成的粗大物确是和合假。大乘教反驳道:心对于所知道的境发起知解时,心上必然会显现与所知道的境相似的相貌,也就是说,本体必然能够看到极微的相貌才能在心中显现极微的相貌;但是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看到极微的相貌,所以极为不可能是感识所亲的的境界。另一方面,极微说中的粗大物也不可能成为引发人的感识的缘。因为大物都是由极微和合而成的假,实际上没有这个东西。佛家不论大乘教还是小乘教都承认感识的发生要有实在的境界作为引发的缘,和合假既然不实在,它对感识就没有引发的功用,所以不能作为感识的缘。3、小乘教有推出新的论据:每一个小的极微虽是小到极处,眼识不能见乃至身识不能触,但是很多的极微相互和集起来,于是一一极微互相资借,即各个极微之上都显出一种大的相貌来。例如多出极微和集一处而成一座大山,平常望见山的人,总以为他所见的是一座大山,其实所谓大山是和合假,实际上没有这个东西。因为很多极微和集在一处,互相资借,各个都显出有如大山量的相。这就解决了极微说前两个缺点。大乘教认为极微一直是那样小的东西,并不因为和集成粗大物而变成大的,所以极微的相相互资借而成为大相也是不成立的。熊十力否认了外境,但是并不否认境,他只是不承认有离心独存的外境。因为心是对境而彰名,才说心便有境,若无境,即心之名也不成立,这就是本章的第二部分所论述的。二、妄识无自体熊十力认为,一切境都是与本体的心同体,没有一彼一此的分界,没有一内一外的隔碍。心能随境而显现相应的相,境能激发心的知觉。之所以称为唯识是因为心能够了解境,反映境,主观作用于境;心中蕴含着境,心事主动的能了的方面,境是被了解的方面,本体对境的认识要依赖心的显现,所以称为唯识。有人认为境也会影响到心,如头脑的发达与否影响到智力的大小;而且有些境是在心了解之前就已存在的客观事实,如宇宙
  •   受了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认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
  •   熊十力的两套书,一套这个,还有一套中国人大出版社的,都蛮好
  •   当年号称新儒家的一代学人,在今天又可以归入食古不化的一类人了。今天恐怕很难再有对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具备全面清晰的认识的学者了,所以所谓“国学”再怎么热,也热不出这样的大作了。这书还有好多地方看不明白,还有太多东西要学。
  •   深邃如宇宙,灿烂似繁星,熊师的思想果真如此!当读过一定的佛教经典和历史,再来读此书,是为一步即入殿堂.
  •   十力先生代表作,很耐读。
  •   名家名书,仰慕已久,今天算是出手了,只是没有买齐全套。
  •   新儒家三圣,慕名而买,应该不会错
  •   1、原版书
    2、印刷很好
    3、常看常思
    4、我有事干了
  •   这本书我想买很久了,很高兴能今天收到。网络的发达让购物变得相当便捷。谢谢当当网。
  •   一切为法,当如是观。
  •   只是买书,评论的人太多了。我说了也白说!
  •   新国学新看法
  •   大师之代表作,这个小时代没有大师了。
  •   以后会随着导师的步伐 慢慢研究 是好书来着 设计简约清爽
  •   书不错,挺好,很喜欢!
  •   书很好,很快就收到了。
  •   书的质量很好,一直在当当买书,支持
  •   很好的书,内容质量保证。上海书店装帧优秀,但纸质显薄。
  •   因为现在还处于入门阶段,所以这本书还没有仔细读。应该会有不小收获。推荐。
  •   知道这本书很好,所以才决定买。拿到一看,的确质量也不错,很满意。虽然还没有看,但是很喜欢。
  •   印刷质量很好,拿在手中有一种很熟飞的感觉。内容很好,不愧是大家!
  •   此书非常值得读读。
  •   大师经典 大师经典 大师经典
  •   还没有看呀,不过很是期待。
  •   大学期间在图书馆借了熊老先生的十力语要,没看懂,主要是自己受的是白话文教育,根本就读不下去文言文的。新唯识论的文言文版现在照样没读懂,幸好后面还有语文体版。老先生还是挺有想法的,不像一些三家村出来的,谈来谈去就是那几句话。
  •   能自成一家,唯有熊十力
  •   比我想象的要难读一点,再加油中
  •   这本书是作者代表作之一,内容比较难懂,留着慢慢细看。
  •   大师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大师之作,确实很独到,很值得多读几遍
  •   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细读,绝对受益良多!
  •   质量还是不错的。但是不如金岳霖文集里全啊,删减的较多。
  •   深奥,需要不断翻阅
  •   没有塑料保护,封面有褶皱,希望下回注意
  •   熊十力的书没得说,但当当的书有点太旧!3折买的,就当买旧书,为学习了!
  •   这套“十力丛书”不错,一直想买齐……
  •   书角已经八十六个折了》。。。。
  •   看不懂,以后再看
  •   需要坚持阅读,比较艰难。书写的艰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