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的故事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黄裳  页数:1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些古版画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之外,往往还记录了一些当代社会风俗的面影。通过画面,不独使人感到美,还能使人得到很多知识。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到具体的名物,以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往往都能通过古书的插图得到实证。这实在是除了古代实物以外,最好的历史学习的参考图谱。

作者简介

黄裳,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抗战初转至上海中学,后考入交通大学读书,并开始写作,发表于上海“孤岛”抗日报刊。1942年到重庆,仍就读交大。翌年被征调任美军译员。抗战胜利后,任《文汇报》记者、副刊编辑、特派员。建国后,任《文汇报》编委,后调军委总政文化部文工团越剧团编剧。1953年,调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剧本所任编辑。1956年又调回《文汇报》。现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书籍目录

小序书帕四百年前的出版家太真全史养正图解青楼韵语军旗人像澳门纪略钓台集道元一气吃茶醉乡从事吴骚合编千秋绝艳(代跋)

章节摘录

  人像中国版画最初的重要应用方面之一是人像。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于是古版画里必然包括了大量的人物图像。有《先贤像赞》这样的书,有附在“宗谱”前面的插图……这都是以人像为主的图籍。至于附在专刊著作前面的图像,那就更多。就这一点而论,全世界的出版者的看法是相同的,总要在著作前面放上一张作者的像。渎者也欢迎这样的办法。读完了一本书,总想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他的外貌、风格……都是热心的读者衷心想望知道的。有时候读了作品,理想中的作者应该是个瘦长的,等到看了照片,却是个又矮义胖的。就大吃一惊,从而引起对作者更多的研究兴趣,这是常会遇到的事。总之,读者想了解作者容貌,从面貌以至历史,不但是人情之常,有时也是必要的。想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中国版画里人像的全貌,实在并不简单。因为材料是相当丰富的。  现在,想从宋代开始,宋元明清四朝,每朝选一个人,同时,也想从刻书时代的先后,雕板作风的差别上着眼,进行选择。看了以后,或者可能得到窥豹一斑的效果。苏东坡宋代的人物之中,有木刻图像传世的实在很不少。但这大底都见于明代刻书之中。宋刻本文集里附有插图的,至今似乎还不曾发现。这个现象也正好说明木刻技术大大发展以后,才给出版物添上了崭新的面貌。宋版书里的人物插图似乎大多是佛经中的神仙和佛租,烈女传里的仕女而已。  不用说,到了明代才刻宋人的画像,自然只有根据流传绘本的一个方法,有时候就难免要用想像来补救。根据旧的记载,再参考了作者的作品,体会他的精神、风貌,加以想像、创作,这也应该承认是正确可行的方法。至于真像如何,那有时候是连考古家也无法加以鉴定的。就拿明太祖来说,在明代宫廷里,就流传着两张绝不一样的画像。一张是大眼长脸,脸上有七十二颗痣,凶恶异常的像。另一张则俨然是个掌柜的白胡子老头儿,满脸慈祥,全无凶相。就连明朝人的笔记里也其说不一,至今也不知道到底哪一张是“真容”。  苏东坡,是大家所熟习的名作家。他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着一绺大胡子。在故事传说里,他的好朋友佛印和尚,他的朋友陈季常的太太都取笑过他的胡子,但是这里的一张就不是“髯苏”,虽然也有须,但只是京戏里的“黑三”而不是“黑满”了。这是万功“燕石斋”刻、王世贞撰《苏长公外纪》里面的一张小像(图缺失--编者注)。历来的藏书家,就曾经指出过这可疑的点,说只有这张东坡像是“微须”。我觉得这张画像的作者,倒也有他独独到的地方。至少,在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上,使我们感到颇为亲切。画家是研究了苏东坡的作品的。把他那种乐观、幽默、飘洒的特点把握得很好。这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的风貌。作者画他穿着儒生的常服,而非“苏玉局”或“苏学士”的礼服。他不是道貌岸然的儒者,而是风流潇洒的诗人。这幅版画的刊刻地点是豫章,在江西。可以代表明中叶江西刻版的风气。汪环谷汪克宽字德辅。安徽祁门人。生在元朝,是一位道学家。  据说从朱熹以后,一传、再传,三传,那道统就传到他的手里。是世袭儒家传统的学者。明初,朱元璋曾经把他请到南京来编辑《元史》。他有,艮多作品,大抵都是有关经学方面的。这张画像附在他所著的《经礼补逸》前面。是弘治六年(一四九三)新安程敏政所刻的。程敏政是汪克宽的同乡,刻过不少书,而且刻的都极精。徽州在明代成为重要的出版中心之一,程敏政有过不少贡献。  这张画像也刻得极精。人物的精神面貌表现得异常突出。和苏东坡相比,这显然就是一位老学究,难怪程敏政说他“遗像凛然,百世起敬”了。这张画像是个半身。可以代表明代传统人物面的一般作风。安徽程氏刻了很多家谱,那中间的人物画像,就和这张的风格没有什么差别。它的特点是极细致地勾勒了人物的面貌特征,是写实派的标准作风,一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留真”的艺人笔下看到这种风格的作品。一个清癯、拘谨、严肃的老儒,活生生地坐在读者面前。这是新安派初期的作品。使用刻刀的技巧,已经相当纯熟了。同是白描,但线条却较粗。刀法是奔放的,和晚期徽派圆熟的作风有着很大的区别。刻工的姓名就保留在第二叶的书口下方,是“仇以忠”。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的木刻版画是有悠久光荣的历史的,留下来的遗产也非常丰富。本书中的这些古版画以明代刻本为主,间附清刻,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之外,往件还记录了一些当代社会风俗的面影,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到具体的名物,以至社会面貌,时代风习,无处不使人感到美……本书是除了古代实物以外,最好的历史学习的参考图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插图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