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亭

出版时间:2004-1-1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陈益,张锡昌,王全亨,唐载清,肖勇骏  页数:126  
Tag标签:无  

前言

  江南古亭的建筑语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听到这首题为《送别》的歌曲,我们的眼前顿时浮现出一幅动人的景象:空旷的天穹下,花草默默地开放着。两位朋友在郊外的路亭边执手相送,满腹殷切的话语全在眉目之间,已无须赘述。这个时候,那覆盖着青瓦、始终为路人遮风蔽雨的路亭,充满了人世沧桑的意象。前面,路迢迢,水茫茫,长亭复短亭,人间的聚散离合,又岂能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呢?  “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最初的亭,只是人们仿照遮阳蔽雨的大树,造在路边供人休憩的建筑物,后来才逐渐迁移到了园林里。然而对于远离故土的人来说,亭的含义似乎繁复得多。杜牧的诗《题齐安城楼》有这样的句子:“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齐安距离杜牧的故乡长安有2255里路,古时候每30里建造一座驿亭,这段距离恰好建亭七十五座。诗人站在齐安城楼遥望长安,思念家乡的心绪,以长亭为寄托,在诗句中巧妙地流露了出来。  唐宋时期的园林,已常常可以见到亭子。唐人任晦,曾担任泾县县尉,喜欢交结文学名理之士。他退居苏州后,建园于旧时顾辟疆的园林里,人称“任晦园池”。由于这是在“吴中第一私园”(即顾辟疆园)旧址上营建的,一时“深林曲沼,危亭幽砌”,修篁嘉木,蔚为大观。诗人陆龟蒙、皮日休都为之留下了优美的诗篇。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园林中已经是古木萧萧,修竹成林,亭阁纷设,长廊回旋。特别是园中的亭,很有特色,所以范成大在《吴郡志》园林卷中,把任晦园放在所有苏州园林的首条,值得注意的是卷目也称做“园亭”,也就是说,至少在宋代,园林已经是“无亭不成园”了。  亭,历来就有“有顶无墙”的特征。说白了,亭是一种只有屋顶没有墙的小屋。它的特征是玲珑轻巧,从各个角度观赏,都有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建筑形象。作为江南建筑品类的一个典型,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有因景而筑的观赏亭,有因地而建的休息亭。

内容概要

当今社会的旅游爱好者们早已不满足游山玩水那一套,文化内涵的不断提升正在成为他们新的追求.自助游、专题特色游越来越受到他们中的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本套丛书便是为满足他们的需要所进行的新尝试。本丛书首批推出6种,分别介绍江南的牌坊、古戏台、古桥、老屋、祠堂和古亭。本书对古亭这一独具风格的建筑品类进行全面而具体的介绍。江南古亭种类繁多,有因景而筑的观赏亭,有因地而建的休息亭,有因物而立的庇护亭,有因人而设的纪念亭等,此外还有驿亭、渡亭、凉亭、碑亭、井亭、湖心亭、桥亭等等,而它的外形又有圆形、矩形、扇形、套方形、十字形、梅花形、海棠形、三角形乃至半亭,可谓千姿百态。书中以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文字对这一切娓娓道来,读者真可大饱眼福了。

书籍目录

序  江南古亭的建筑语言一、 邮驿旅途蕴诗情二、 桥头井边遮霜雪三、 曲水流觞写风雅四、 醉翁有亭抒襟怀五、 风雨沧桑读炎凉六、 装点山河扬美名七、 景观亭韵动人心八、 半壁半顶有真趣九、 湖心平眺添妩媚十、 亭名的情味十一、 亭联的意蕴

章节摘录

  一个孤独的灵魂,正以清丽的身影从牡丹亭边悄然走来。难怪,拙政园卅六鸳鸯馆内,那笛声悠扬、水波生风的情景,不知曾令多少人为之迷醉。  素有水磨腔之称的昆曲,每一句唱词都好像空中飘舞的丝线,总也不会中断,却把人们的柔肠寸心都牵动了,随着那个鬼魅般美丽的影子飘进了梦境……  亭榭内看昆曲,昆曲以亭榭为场景,这或许与六百多年前昆曲诞生时的环境有关。昆曲的发源地在昆山,景色秀美的阳澄湖畔,元明时期曾经建造过一片别墅群——湖光山色楼。它们的主人是元代文学家顾阿瑛。这位因为经长江出东海从事“走番”生意的文化人,十分喜欢赋诗会文、宴饮赏曲。当时,杨维桢、倪云林、高则诚等一大批名流雅士常常与他在湖光山色楼聚晤。  湖光山色楼仅仅是顾阿瑛的“玉山佳处”的一个部分。他的这座规模恢弘的园林住宅,有三十六处精心构筑的楼、亭、馆、轩,可以想见当时是怎样的豪华气派。顾阿瑛家业豪富,生活得十分优裕闲适,所以有能力在庄园里养起一个戏曲班子,最宠爱的歌伎有小琼花和南枝秀等好几个。剧作家高则诚(《琵琶记》的作者)、柯丹丘(《荆钗记》的作者)和善于吹奏曲笛的诗人杨维桢,都是他的座上宾,不仅仅常在一起载歌载舞,还志趣相投地将唐代名伶黄番绰传授的在民间流传的戏曲腔调加工整理,使之逐步完善。这正是昆曲的雏形。  阳澄湖畔的东亭,辟有荷池,栽养着从天竺引进的并蒂莲(千蕊莲)。这种从来也不结莲子的名卉,也与昆曲一样,绵延流传了六百多年,直到现在,每年夏天仍翠盖红幢,临风摇曳。最多时,一枝荷梗上甚至能长出十三朵荷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江南古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