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7-1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蓝英年 页数:326
Tag标签:无
前言
关于文汇原创丛书在科学创造中,个人的灵性最终淹没在对共性和规律的探求中。而艺术的创造,则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个人的灵性。如果没有牛顿,一定会有马顿或羊顿取而代之,因为苹果总要从树上掉下来,万有引力总要被发现。然而如果没有达·芬奇、莎士比亚和曹雪芹,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人类还能创造《蒙娜丽莎》、《哈姆雷特》和《红楼梦》这样的不朽之作。人类文化史是由不可替代的个人灵性构成的。新的天才出现并不会使过去的大师黯然失色。就如曹雪芹的光辉不会掩盖李白的不朽,毕加索的出现不会使达·芬奇失去价值。真正的作家艺术家的价值在于他们作品的原创性。他们的个性越是伸展自如,生命力越是自由洋溢,艺术的原创力也越是精彩飞扬。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隐患。小小鼠标把一切变得轻而易举,按按电钮使一切变得舒舒服服,趋同与一律化正在扼杀文化的生机,如马尔库塞指出的技术统治社会的“单面人”的危险不再是杞人忧天。人正在逐渐丧失最宝贵的创造力。当我们在为建设先进文化努力的时候,文化创新自然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课题。文化原创力是文化创新的核心所在,如何发掘、发扬和保护文化原创力,如何造成一种能使文化原创力蓬勃发展的文化生态,必须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了。我们把这套丛书命名为原创丛书,只是表明我们的一种态度,一种呼吁,一种要求和一种愿望。我们希望文化界、出版界和读书界共同来呼唤原创作品,推动原创作品,关注原创作品。一套丛书只是一块小小的铺路石,戒们期待着从我们的背上走来新一代的大作家、大作品。主编
内容概要
《回眸莫斯科(从莫斯科到北京)》作者讲述的是苏联极权制度下文坛的荒谬和知识分子的悲剧,却不经意带出一连串冰冷的数字:“苏联五名元帅杀了三名,四名一级指挥员杀了三名,十二名二级集团军司令员杀了十二名,一个不剩;六十七名军长杀了六十名,一百九十九名师长杀了一百三十六名。”文坛呢?没有统计数字,只有当权者对到访的罗曼罗兰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为此必须让人人都有恐惧感”。这一点,他当之无愧地做到了。
作者简介
蓝英年,1933年生,江苏省吴江市人,1945年进入晋察冀边区,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曾在北京俄语学院、山东大学外语系、河北大学外语系执教,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指导研究生,1989-1991年赴苏联讲学两年。1993年离休。
主要译著有《滨河街公寓》(与人合译)《阿列霞》《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回忆果戈理》《亚玛街》《日瓦戈医生》(与人合译)《邪恶势力(与人合译)》以及中短篇小说数十篇。
随笔集有《青山遮不住》《冷月葬诗魂》《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苦味酒》和《利季娅被开除作协》。
书籍目录
关于文汇原创丛书比罗比詹的噩梦时代的弄潮儿西蒙诺夫考涅楚克及其剧本《前线》得意的谢拉皮翁两兄弟“灰衣主教”苏斯洛夫从特里丰诺夫的《大学生》说起利季娅打官司利季娅被开除出作协爱伦堡的回忆与反思——《人·岁月·生活》中译本序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家——也谈格罗斯曼夏里亚宾出走——《面罩与心灵》读后两位不伏罪的苏联作家去远离莫斯科的……劳动营——从《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到《车厢》《肖像》的故事罗曼诺夫王朝的掘墓人——《邪恶势力》译后勃列日涅夫当过斯太林的翻译吗姑娘为何变成老马听老歌海参崴的街道红色麦加朝圣记——重读《莫斯科日记》《莫斯科—北京》苏罗夫的沉浮先父蓝公式二三事——对《与胡适有文字交的蓝公武》的补正谁歪曲历史在梁漱溟家地夜掉了皮的纪念册长忆吴牛喘月时董健先生赏板并赠书童年愧我笔债未偿清我的两位语文老师打扑克的启迪四晤章诒和后记
章节摘录
事情得从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说起。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简称委员会)从成立到消亡不过短短七年,却经历了惊涛骇浪和腥风血雨,反映出二战后斯大林对犹太人的凶狠残暴。但这段历史在苏联一直讳莫如深,1989年后才有人认真研究。由于许多档案材料尚未解密,仍有不少扑朔迷离之处。经过学者们十多年的努力,真相逐渐清晰。委员会哪年成立?就有两种不同说法。1952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对委员会成员的判决书上写的是1942年4月,但1991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上,委员会成立的日期却是1941年8月。说来奇怪,两个日期都正确。成立委员会的建议不是苏联人最先提出的,而是波兰两位社会活动家埃利希和阿尔特向苏联政府建议的。他们两人都是犹太人,“崩得”的领导人。“崩得”是立陶宛、波兰和俄国犹太人总联盟的简称,参加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21年解散后,部分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1939年波兰被苏联和德国瓜分后,这两位犹太领导人认为斯大林比希特勒对犹太人好,便投奔苏联,向苏联政府提议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此时,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刚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国正在度短暂的蜜月,苏联怎肯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埃利希和阿尔特以反对与苏联友好的德国的罪名被捕入狱。世界各社会党出面干预,要求释放这两名犹太人。苏联置之不理,但也未马上将他们处决。这一拖延使他们得救了。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进攻,两位被关了一年半的波兰犹太人领袖才从监狱中释放出来。他们从囚徒一下子变成贵宾,未免有点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觉得自己成了反法西斯英雄。他们1941年8月向苏联政府建议成立国际犹太人反希特勒委员会,斯大林原则上表示同意。所以说委员会成立于1941年8月是正确的。8月24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犹太人代表大会,苏联海内外知名学者纷纷在大会上发言,如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卡皮察,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导演爱森斯坦,作家爱伦堡等。爱伦堡激愤地说:“还需要说一说这些'雅利安'畜生们对犹太人都在干些什么吗?他们当着母亲们的面杀死她们的孩子。他们强迫生命垂危的老人像小丑那样故作丑态。他们强暴女孩,用刀子割她们,拷打她们,用火烧她们。比亚韦斯克、明斯克、别尔季切夫、文尼察等城市都将作为提起来令人发指的地名永留于世。话说得越少越好——因为需要的不是说话,而是子弹。要知道,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是畜生。他们自己一直在说,对他们而言,芬兰的母牛比海涅的诗更高贵。他们在法国哲学家贝格森即将去世前还百般凌辱他——对这些野蛮人来说,他只不过是个犹太佬。他们下令把波兰诗人图维姆的著作丢到士兵茅厕当手纸:犹太佬。爱因斯坦?犹太佬。沙加尔?犹太佬。当他们竟然强奸年仅十来岁的少女和把活人埋进坟墓的时候,难道能够同这种人谈论什么文化?每当我想到一个希特勒德国的存在,想到这个国家已使十个国家沦为奴隶,我就感到羞于直视朋友的眼睛,害怕听到亲人的声音——说纳粹像人类,哪怕表面上像,都无法令人容忍。”(《真理报》)大会还通过一项“致全世界犹太兄弟宣言”。团结全世界犹太人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气氛高涨。斯大林极需世界犹太人的帮助,因为他们当中有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金融界寡头、工商业巨子、左右世界舆论的报业大王。国际犹太人反希特勒委员会呼之欲出了。埃利希和阿尔特认为自己是委员会理所当然的领导人:成立委员会是他们发起的,他们在西方是人所共知的反法西斯斗士。然而这时,波兰流亡政府在伦敦成立,并向苏联派遣大使。埃利希和阿尔特立即拜会大使,接受大使的指示。指示之一是寻找失踪的波兰军官,阿尔特还准备到乌拉尔集中营探查关押在那里的波兰士兵,以便把他们组成军团同红军一起对德军作战。他们完成任务后将前往伦敦向自己的政府报告。这两位过分积极的波兰斗士触到苏联的隐秘。四千名波兰军官的遗骸早已埋葬在卡廷森林的黄土中,万一被两位波兰人发现,世界上定会掀起轩然大波,极大地损害苏联的形象。这两人又在苏联监狱里关了一年半,对苏联监狱的真实情况相当了解,如放他们到英国去,不知会向西方说什么坏话。堵住他们嘴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永远无法开口。苏联国家安全部邀请他们商议事宜,两人高高兴兴地去了,从此再没出来。直到1943年,维辛斯基在莫斯科、苏联驻美大使李维诺夫在华盛顿,才同时宣读莫洛托夫的声明:“埃利希和阿尔特释放后仍从事敌对苏联的活动,号召红军战士立即停止同德军作战,并同德国签订和约。”声明之荒谬,用不着解释。
后记
湖南《湘声报》编辑向继东兄来向我约稿,我盘点了一下近两年所写的文章,约十万字。加上从另外两个不再版的集子里选出的几篇写苏联作家的文章,总共也只有二十几万字左右。写得这么少。除了不如我经常交往的几位老先生那样勤奋外,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搜集有价值的材料极不容易。2001年我在俄罗斯执教半年,经常去各大图书馆,一坐便是半天。翻一堆书刊,也找不到一两条有价值的材料。我说的“有价值”,最低标准是材料是真实的,而不是编造出来的。今天俄罗斯各派政治势力斗得你死我活,为了吹捧自己,打击对方,编造出各式各样的耸人听闻的事件。虽“有趣”并“吸引人”,但决不能使用。要判断材料的真伪也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这需要有眼光,即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才能对材料进行认真的比较、确认。我缺乏沙俄、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知识,所知晓的一点又多半来自我们这代人的必读书——严重歪曲历史的《联共(布)党史》。当然,近几年也读过几本有关的历史书,但历史知识仍然贫乏。这便是我搜集不到多少有价值的材料的原因。没有好材料便写不出读者爱读的文章,只好搁笔了。明年我有意译书。曾读过几部有价值、有趣味的回忆录。二十几年前我曾翻译过《回忆果戈理》,翻译过程中得到不少乐趣。只要认真地、慢慢地译,一定能获得曾经有过的乐趣。不赶时间,不急于出版,才能仔细琢磨句子,译得通顺一些,流畅一些,错误少一些。我写苏联作家的文章,都收入这本集子和《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里了。蓝英年2003年12月31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