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作者:周德东 页数:276 字数:2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鬼神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化。人类之初,由于不了解雷霆闪电山洪地震等等自然现象,就创造了鬼神文化。鬼神文化乃文学之母,作为一个文人,我对其充满敬慕之心。时间深邃,空间浩瀚——渺小的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探知永远是有限的,因此,恐惧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恐惧感来自遗传、经验、想象、暗示。它伴随我们一生。婴儿离开漆黑、柔软、温暖、寂静的子宫,对光明充满恐惧;长大之后,对黑暗、灾祸、玄虚、未知充满恐惧;于人生的尽头时,对死亡充满恐惧……东西方的惊悚文化不同。西方倾向于现实的惊悚。
内容概要
恐怖就是这么简单——人没来由地来,没来由地去,生死轮回之中,参透的都成了佛,他们回向的时候,早已告诉过我们所有的秘密,只是我们不明白。所以还是恐怖。 周德东的恐怖正在于此:静静地细密地咬啮你的恐惧,不是鬼,不是犯罪分子,不是外星人,不是任何身外之物,而是你自己。他的恐怖不需要解释,万籁俱寂,长夜孤灯,你倒吸一口气的时候,那口气凉到骨髓里,恐怖就来了……
作者简介
周德东,男,1967年出生。2000年开创恐怖文学事业,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恐怖文化热。曾出版恐怖小说十部。其中《三岔口》被著名导演李少红改编成电影《门》,即将公映。由新浪网、《中国网友报》、天涯社区、《胆小鬼》杂志联合发起的历时4个月的“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中国十大恐怖小说家评选”中,名列榜首。
书籍目录
寻人幽灵船你死我活毕业百分百美人计1816室脸噩梦成真洞穴一盒录音带邻居所有人都在撒谎
章节摘录
寻人《寻人启事》张巡每天吃过晚饭,都要看一看当天的报纸。窗外已经暗下来,台灯的光青青白白。空旷的客厅里只有他一个人,以及他翻动报纸的声音:“哗啦,哗啦,哗啦……”有那么一刻,他停下来,朝电视瞟了一眼。电视机关着,屏幕黑糊糊的。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要看它一眼,也许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可是,接下来他的心神就不再踏实了,说不清为什么。他点着一支烟,继续翻阅报纸。不过,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已经不再进入他的大脑了,变成了一个个象形符号。他看到了一个“巡”字,马上联想到了自己——他宽脸、宽身,却瘦骨嶙峋,和他的名字很相似。接着跳进他眼帘的是一个“死”字。他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个丧气的场景——一个人平平地躺着,像枯树一样僵硬,背部沉淤着一片血。他的双眼里,塞满了棉花。他又一次抬头朝电视机看了一眼。这一次,他看到了自己——那个他在黑糊糊的屏幕里朝他怔怔地望着,像鱼一样诡秘。他低下头,避开这种对视,接着翻报纸。在他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听到了敲门声:“啪,啪,啪……”如果敲门声很响、很急,反而显得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大不了是警察。而此时的敲门声很轻,就像不怀好意的悄悄话,敲了三下就停了。张巡放下报纸,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躲在门旁,一动不动地听。过了好半天,敲门声又响起来,还是那么轻,好像用的不是手指头,而是指甲。张巡把一只眼珠贴在猫眼上,朝外看去。楼道里竟然一片漆黑,看不到敲门人的模样。他没有开门,也没有搭腔,继续等待。他希望这个敲门声自消自灭。又过了好半天,门外的人再一次用指甲敲门了:“啪,啪,啪……”张巡“哗啦”一下打开门,楼道里的感应灯幽幽地亮了,他看到门外站着一个陌生的女人。她穿着一条纯白色的连衣裙,上下都很细,像一根筷子,没有什么曲线。她的脖子很长,令人担忧那颗脑袋的稳固性。她的头发从两侧垂下来,像两扇门拉开一条缝儿,露出一张脸,这张脸几乎和裙子一样白,而她的头发黑得不像真的。她的一双大眼睛望着张巡,含着深不可测的笑意。“先生,你好。”她说。“你找谁?”张巡警惕地问。她继续微微地笑着,把手伸进她的白色挎包,掏出一个奇形怪状的金属物。张巡本能地朝后退了退。她说:“我是开锁公司的……”张巡马上说:“我没有给你们打过电话啊!”她把微笑扩大了一些,说:“先生,我来是向你推荐我们公司最新研制的一种钥匙。”因为取暖费问题,这幢楼的居民和物业公司闹僵了,一直没有人管理。平时,捡破烂儿的,贴小广告的,收旧家具的……骚扰不断,不过,这么晚了上门推销还是第一次。“对不起,我不需要。”张巡很反感地说。她左右看了看,神情一下变得鬼祟,朝前跨了一步,低声说:“你听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是一种万能钥匙……”张巡一下就把门关上了。他靠着门站了一会儿,悄悄趴在猫眼上朝外看,楼道里又是一片漆黑。他不知道那个长相古怪的女人是不是还站在门外,轻手轻脚地走回了客厅。刚刚在沙发上坐下来,他就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女人推销的是万能钥匙!也就是说,他的门根本挡不住她!接着,他梗着脖子静静听了一阵子,门外没动静,这才把心放下来,又拿起报纸继续看。在报纸最后一版的右下角,看到了一则《寻人启事》,不由一下睁大了眼睛:寻人启事黄×,女,24岁,身高1.60米,披肩发,穿白色连衣裙,略瘦,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但是智力超常,具有强烈犯罪倾向,手段恐怖,难以想像。有知其下落者,请速与吉昌市都邑区松源小区4号楼4单元402黄窕(132000)联系。有重谢!张巡呆了。刚才那个女人会不会就是这个黄×呢?张巡在长野市,离吉昌市几百公里,这个精神病为什么跑到了长野市?为什么偏偏敲响了他的门?手段残忍,难以想像……他警觉地抬眼看了看,防盗门关得严严实实,落地窗帘静静垂着,纹丝不动……他站起来,走过去,突然把窗帘撩开,什么都没有,只有窗外一片明朗的夜空。回到沙发上,他再次阅读这则《寻人启事》,越琢磨越觉得奇怪:首先,启事上没有黄×的照片。这让他无法确定刚才敲门的女人是不是她。另外,这则启事对黄×的描述又过于简单——身高1.60米,披肩发,穿白色连衣裙,略瘦——没有什么显著的特征,大部分的女人都符合这种描述。还有,别的《寻人启事》都有联系电话,而这则《寻人启事》只有一个通信地址。张巡看来看去,总觉得几个字触目惊心——“白色连衣裙”。他决定给黄窕写封信,向她提供这个重要线索——有一个很像黄×的女人,在长野出现了。他之所以写这封信,还有一个原因:他对黄窕这个名字很熟悉。读大学时,他们中文系有个女孩就叫黄窕,很漂亮,她的老家就是吉昌市的,他不知道这个黄窕是不是那个黄窕。当年,向黄窕献殷勤的男生多如牛毛,只有张巡躲得远远的。直到毕业时,他才在她的留言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像林彪爱搞阴谋一样爱着你……写完了信,张巡打开抽屉拿邮票。自从有了电子邮件之后,他几年都没有写过纸信了,竟然不知道要贴20分的,还是50分的,或者是80分的。最后,他贴了一张一元的。他在信中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如果这个黄窕正是他大学的那个同学,那么她一定会打电话过来。接着,张巡就躺下了。大约半夜的时候,他隐隐又听见了那鬼鬼祟祟的敲门声,一下坐起来,心中的愤怒陡然覆盖了恐惧。她又来了!张巡披衣起床,轻轻走进厨房,拿起一把菜刀,然后又轻轻走到门口,静静地听。“啪,啪,啪。”那长长的指甲又敲了三下。张巡横下一条心,猛地把门拉开,却一下傻住了——光线幽暗的楼道里,只有一条白色连衣裙,像人一样站着。他手中的菜刀“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这时候,他“忽悠”一下醒了过来。奇巧的缘分一周后,张巡收到了黄窕的回信,她真的是张巡的大学同学。这是张巡第一次见到她写的字,和她的人一样,很漂亮。毕业后,张巡已经和她三年没见面了。他记忆中的她还是大学时代的样子,美丽、清纯、宁静……这些气质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黄窕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她没有去,而是应聘进了一家外企公司,做文秘。她说,黄×是她的妹妹,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前一段时间,妹妹因病走失了。她告诉张巡,他见过的那个女人肯定不是黄×,因为她妹妹的脖子并不长。张巡觉得这是一次奇巧的缘分,说不定,通过这一则《寻人启事》,他和黄窕之间还会发生一点浪漫的事情。有一点很奇怪,黄窕在信中依然称她妹妹为“黄×”。也许她是不想让张巡知道她妹妹的真实姓名吧。从此,两个人开始了书信往来。黄窕的回信总是显得迟缓一些,因此,每次张巡接到黄窕的信,都十分激动。在通信中,张巡说的更多的是大学时代的梦幻,现实生活的重压,以及社会转型期被彻底改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黄窕似乎不喜欢怀旧,也不关心现实,她更愿意说她的妹妹。渐渐的,张巡开始若隐若现地向黄窕表达他对她的爱慕之情。黄窕没有阻止他。这是一种暗示,至少证明她现在还是单身一个人。张巡的热情喷射得越来越猛烈,同时,他对回信的盼望也变得如饥似渴——邮递员每天下午三点钟送信。他总是在邮递员到达之前十分钟左右去小区信报室查看——看前一天的信。如果邮递员刚刚送完信就去看,若是没有,他就会十分失望,这种心情一直要延续到第二天送信的时间。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日子都是见不到黄窕的信的。而张巡在送信前十分钟去看,即使没有也没什么,因为再过一会儿,今天的信就来了,希望也就来了。他把无数失望的日子变得时时充满希望。他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黄窕一直没有给他打过电话,也没有把她的电话告诉张巡。三个月之后,他给黄窕写了一封信,只有一行字:黄窕,我要去看你。402从长野市到吉昌市,写信两天可以寄达。张巡是两天后出发的。他估摸,信到了,他人也到了。这是张巡第一次来吉昌市。他是一个自由撰稿人,给杂志报纸写一些稿件糊口。刚毕业的时候,他曾经在一家电台当文字编辑,因为和部门主任闹翻了,就辞了职。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出去工作。他坐的是长途汽车。窗外是广阔的田野,一片碧绿。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洗。车上的人不太多,没有坐满。其中有个女孩,穿着一条白色连衣裙。她坐在张巡的前面,隔着一排。这个女孩肯定没什么问题,因为她和男朋友在一起,两个人紧紧互相依偎着,一直在亲密地聊天。她始终没有回一次头。张巡盯着她的长发,心里又不踏实了:黄×是不是已经回去了呢?还有,假如以后他和黄窕真的在一起生活,是不是还要照料她的妹妹呢?黄×这样的精神病,害了人不负法律责任。和她在一起,那多恐怖啊。这时候,张巡仍然不知道黄窕到底结没结婚,或者有没有同居的男朋友。在信中,黄窕一直没有明确说明这件事。张巡意识到,他还是应该谨慎从事,不能冒昧闯到黄窕家里去,否则,万一黄窕家有个男人,那将十分尴尬。到了吉昌市,张巡坐公共汽车找到了松源小区。他来到4号楼前,在4单元里转了一圈,又走出来,坐在了楼下的花坛旁,静静朝上望。这时已是晚饭时间,楼下没什么人,只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在孤独地玩着水枪。他的胸前挂着一串钥匙,看来他的爸爸妈妈还没有下班。张巡的眼睛找到了402房间。黄窕家没有开灯,窗子上挡着帘子,那是一个黑色的帘子。张巡想不明白了:黄窕这时候就睡觉了?不可能,天还没有黑呢。难道她和哪个男人正在里面恩爱?难道她不在家?他站起身,走到那个玩水枪的男孩面前,蹲下身,对他说:“小朋友……”男孩警惕地看着他。他掏出一支精致的圆珠笔,递给他:“归你了。”男孩没有接,他很成熟地说:“你要我干什么?”张巡笑了,说:“麻烦你,到4单元402室帮我找个人,好不好?”男孩说:“我不去。”接着,继续玩水枪了。张巡又掏出一张五元的钞票,递向他,什么也没说。男孩迟疑了一下,把钱接过来,老练地捏了捏,似乎在检验是不是伪钞,然后小心地装进口袋,说:“男的女的?”张巡说:“女的,黄阿姨。”男孩拔腿就朝4单元跑去,很快消失在黑的门洞里。张巡突然意识到,他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应该告诉男孩,找黄窕。万一黄×在家……现在,402室里很可能只有黄窕的妹妹一个人在!不然,为什么白天挡着黑帘子?张巡惊慌地四处看了看,似乎想找一个藏身之处,却没有。他紧紧盯着4单元的门洞,心猛跳起来。门洞里死寂无声。他等待着,那个男孩领着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女人走出来,她面色苍白,两眼僵直……男孩一个人跑出来。张巡松了一口气。男孩跑到他的面前,说:“402室没有人。”张巡突然后悔了:应该和黄窕提前联系好再来。现在,他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马上返回长野市?找旅馆住下来?——说不定黄窕十天半月不回来呢。男孩嘟囔道:“刚才我把拳头都擂肿了……”接着,他担心地问了一句,“你不会把钱要回去吧?”张巡心不在焉地说:“不会。你去玩吧。”男孩马上跑开了。这时候天色有点暗下来。小孩子说话毕竟不牢靠,张巡决定自己再上去看看。他走进4单元的门洞,顺着幽暗的楼梯爬到4楼,停在402室门口,深深吸口气,然后轻轻敲了敲门。里面没有人应声。他决定放弃了。离开之前,他又用力敲了几下。楼下那户人家打开了门。张巡不再敲,走了下去。三楼那户人家的男主人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站在门口打量他。张巡从他面前走过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你敲好半天了吧?”张巡想,一定是刚才那个男孩敲门的声音太大了,引起了楼下人的恼怒。他马上说:“哦,对不起。”“你找谁?”那男人又问了一句。“我找402室的人。”张巡只好停下来。那个男人的眼里一下就闪出了一种异样的光,他愣愣地看着张巡,说:“你是她……”张巡想,这楼里的人一定都知道402室有个恐怖的精神病,于是他立刻补充道:“我找她姐姐。”那男人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她姐姐?”“怎么了?”张巡也警觉起来。“你找的人叫什么?”“黄窕啊。”“你是不是找错了?”“松源小区4楼4单元402室,没错吧?”这时候,三楼的女主人也走了过来,她站在丈夫身旁,怀疑地看着张巡。“你以前……见过她吗?”那个男人问。这句话一下就让张巡感到不对头了。于是,他把他和黄窕相识的经过简单讲了一遍。那个男人听完后,和妻子互相对视了一下。然后,他指了指楼上,低声对张巡说:“这房子有问题!”张巡一惊:“什么问题?”那个男人说:“我们刚刚搬进这个楼的时候,有几天半夜,楼上好像夫妻吵架了,又叫又骂又哭,还摔东西跺地板,吵得人根本睡不着,我们一直忍耐着。后来,他们终于不吵架了,半夜又有人弹钢琴——可能是他们的小孩。要是弹得好,我们就当做是催眠曲了,可是,那个弹钢琴的人好像是刚刚学,总是练音阶,断断续续,忽高忽低,更让人无法入眠……”张巡傻了。看来,黄窕不但结了婚,还有了小孩!那个男人接下来的话,一下就扭转了张巡的思路,把他的心掷进了黑暗的万丈深渊……他说:“前些日子,我们两口子实在受不了了,只好上楼去交涉,可是,不管我们怎么敲门都没有人出来。没办法,我们就找到物业公司投诉,让他们管一管。可是,物业的人告诉我们,402室根本没有人,空了一年多了!”张巡的脸色一点点白了。他寄信的地址就是这个房子啊。如果这个房子真的没有人,那么,这三个多月来,他写的那些信都寄给了谁?又是谁在给他写回信?!“你们问没问物业公司,这房子的户主是什么人?”“问了,他们说,好像叫袁什么,是个老太太,一年前死了!”阴森森的鬼气从张巡的头顶一点点渗透下来,渐渐蔓延了他的全身。他想逃了。这时候,那个小男孩从楼梯走上来。张巡问:“你干什么去?”男孩说:“找402室的人。”“不要找了。”“这次是另一个人让我来找的。”“谁?”“对不起,保密。”男孩一边说一边把手里的一张十元钞票晃了晃,显然是刚刚得到的小费,然后,他机灵地从张巡旁边钻了过去。张巡快步走下楼来,看见有个人正站在花坛前等待。这个人大约五十多岁,精瘦,干练,目光锐利,精力充沛,穿一身挺括的灰色西装,皮鞋锃亮,看上去是一个很讲究的老头。“你找402室的人?”张巡友好地问了一句。老头的眼神里立即有了一种敌意,他低低地说:“你干什么?”张巡说:“啊,我跟你一样,也来找402室的人。”“我不是。”老头说完,转身就走。张巡看见他钻进一辆半新的灰色富康车,很快就开出了小区,不见了。这时候,那个男孩跑了出来。他四处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人呢?”原来如此张巡是连夜坐火车回到长野市的。走进熟悉的家中,他感到万分疲惫,一头栽到床上就起不来了。这时,天还没亮。他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终于,他坐起来,打开台灯,又给黄窕写信了。青白的灯光,青白的纸,还有青白的手。想了半天,他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心里却涌上了一阵委屈,一阵悲伤。他对黄窕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就像一根根炽烈的火炬,纷纷投进水中,都被淹灭了。那水冰冷无边、黑暗无边、邪恶无边……他终于动笔了。讲完了他在吉昌市的经历,他问她:你到底存不存在?寄出信之后,他打破了老规矩——每天邮递员来送信时,他都等在一旁,变得急不可待。第七天,他收到了黄窕的信。黄窕说,她早就不在松源小区住了。那房子是她寡母的,一年前她死了之后,黄窕就搬到了北郊。她母亲姓袁。黄窕说,母亲死了,妹妹走失,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因此,她在那份全省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时,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骚扰和麻烦,她没有留下电话,而且登的是她家的老地址。她有个高中同学在邮政局工作,男的,正好负责松源小区这一带的邮件投递,只要有黄窕的信,他就会给她打电话,让她来取。黄窕说,她母亲很善良,死了也不可能闹鬼吓人,那吵架声和钢琴声是5楼的。过去,她家就受尽了折磨。因为那幢楼一点儿不隔音,所以,3楼一直误以为是她家。黄窕说,那个瘦老头也许是她父亲。她五岁的时候,她父亲就抛弃了她母亲,跟一个唱二人转的女人跑了,听说去了同岭市。后来他回来过两次,想看看她和妹妹,每次都被母亲拒之门外。他不知道她母亲已经死了。黄窕说,她收到他的信之后,专门跑到松源小区那个房子住了两天,可是一直没有把他等来……从日期上看,她第三天才收到他的信。张巡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所谓恐怖,就是一系列的巧合凑在了一起。可是,张巡的心里又有些不自在——为什么两个人的关系到了这一步,黄窕还不告诉他电话号码?难道她还防备他吗?而且,他早就告诉了她自己的电话号码,她却不曾打过一次。想了想,张巡又理解了她。她从小父母就离异,一直跟随母亲生活,一定在心理上渐渐产生了对男人的敌意。另外,现在她家中只剩下了她和一个疯妹妹,而她是疯妹妹的保护者,必须时刻警惕着……两个人的通信又开始了。渐渐的,张巡发觉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缓慢的交流方式,每当他在夜深人静时,面对洁净的纸笔,一下子就变得才思泉涌,感情丰盈,幸福如梦。他竟然不想接到黄窕的电话了,甚至一想到通电话,他就感到紧张。和从前一样,他在信中更多的是倾诉他对她的爱,而黄窕在信中更多的是倾诉她对她妹妹的爱。她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和想念妹妹,心急如焚地盼望她回来,哪怕被她害死。为此,她经常一夜一夜失眠……黄窕是张巡心爱的人,他不忍心让她这样被煎熬,他要为她分担,他要帮她解决这个问题,不管这个女疯子有多么可怕。
编辑推荐
《所有人都在撒谎》是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