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道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作者:邹纪孟  页数:352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说过,中国人的政治学问,无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事,即对治国平天下之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思想、观点、主张;一是治人,即处理政治舞台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这本书,专门谈后者,即治人的学问。  处于权力结构金字塔不同层次的人,都要面临上对下、下对上以及同一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还有一个如何自处的问题。这是一些极其重要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从政者个人的荣辱成败,也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这也是一些极其复杂、难于处理的关系,历代的从政者无不为之绞尽脑汁。  提到处理政治舞台上的人际关系,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词——权术。什么叫权术?以对权术有着深刻的理解而跻身于先秦思想家前列的韩非子,对此也没有明确而完整的定义,他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郭沫若说:“术就是手段,是人君驾驭臣民的权变,也就是所谓‘人君南面之术’。”

内容概要

实学通鉴系列丛书作者邹纪孟,自称一名站讲台、磨粉笔,以讲授古代诗词曲赋为业的教书匠,授课之余,研读历史,学而思之,于古人治事、治人之法,悟今世从政者为人处世之道,乃成一家之言。    本书是实学通鉴系列中的一本,专讲君臣关系,故称“局道”,书中援引国史中此类政治公案凡百余例,尽皆细说始终,辅以作者心得评述,时有点睛之笔,令阅者不胜唏嘘。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昔时之故人往事,当世之为政者,亦当为鉴,习之,思之,戒之。行之。

作者简介

邹纪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东方文化研究所教授,主攻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官场问题,是研究中国历代官场和权术问题的专家,也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
邹纪孟教授积数十年学问之功力,潜心于对中国历代官场奥秘的探索,对中国历代官场的权力得丧之因、忠奸贤愚之辨、官际关系之道、荣辱升沉之由的研究,尤为致力。至今,围绕中国历代官场这一主题,邹纪孟教授已有数百万字的著述面世。

书籍目录

驭下篇 第一章 立尊树威    第一节 制造神话    第二节 自我标榜    第三节 捏造民意    第四节 保持距离    第五节 否定前任 第二章 赏赐笼络    第一节 封以官爵    第二节 赏以利禄    第三节 示以宠信    第四节 感情投资 第三章 严刑重罚    第一节 兔死狗烹    第二节 骨肉相残    第三节 找替罪羊    第四节 精神惩罚    第五节 秋后算账 第四章 牵制防范    第一节 大度包容    第二节 用人不疑    第三节 明升暗降    第四节 监督揭发    第五节 派系平衡事上篇 第五章 选择君上    第一节 选同逞志    第二节 立亲固宠    第三节 立弱固权 第六章 谄媚君上  第一节 善窥上意  第二节 投上所好  第三节 有功归上  第四节 曲意逢迎  第五节 自轻自贱 第七章 欺诳君上  第一节 欺之以假  第二节 孤立其身  第三节 逢君之过  第四节 篡君之权 第八章 媚事左右  第一节 媚事后宫  第二节 媚事权臣  第三节 媚事外戚  第四节 媚事宦官应对篇 第九章 结党营私  第一节 物以类聚  第二节 鸡犬升天  第三节 武大开店  第四节 同床异梦  第五节 过河拆桥  第六节 树倒猴散 第十章 排斥异己  第一节 上纲上线  第二节 借刀杀人  第三节 挑拨离问  第四节 落井下石  第五节 设置陷阱  第六节 言甘心苦  第七节 捏造罪名  第八节 私进谗言自处篇 第十一章 招祸致败之由  第一节 触犯逆鳞  第二节 得罪权贵  第三节 结怨小人  第四节 盛极而衰  第五节 不肯合作  第六节 陷入文网  第七节 祸从口出  第八节 恃宠而骄 第十二章 保权固位之法  第一节 急流勇退  第二节 见风使舵  第三节 谨小慎微  第四节 避让权势  第五节 防患未然  第六节 城府颇深  第七节 自掩其美  第八节 知足常乐  第九节 忍者自安后记

章节摘录

  驭下篇  第一章 立尊树威  权威对于统治者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凭借它来号令天下,驾驭群臣。一个没有权威的统治者,是难以长期而稳固地维持其统治的。权威来自何处?来自至高无上的地位吗?来自至大无边的权力吗?不,地位和权力并不等同于权威。一个柔弱的幼儿,即使戴上皇冠,执以利剑,也没有多大的威慑力。权威应当来自于超凡卓绝的识见、力挽狂澜的魄力、百折不回的坚毅、能够付诸实践的丰富知识和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这是指主观方面;权威还应当来自于统治者在争夺天下时的武功和治理天下时的政绩,这是指客观方面。可是,古往今来,真正具备这些条件的能有几人?即使具备了其中某一方面而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又有几人?于是,为了取得权威、增强权威,便不得不人为地去立去树,大立特立,大树特树。虽然说这种靠立、靠树而取得的权威不能持久,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第一节 制造神话  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说什么“皇权神授”,宣扬一个人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出自“天意”,并不只是由于人力。因此,那些争夺帝位的人,无论是通过武力去强夺,还是通过阴谋去巧取;无论是在得位之前,还是在登基之后,总要编造出许多离奇的神话,以证明自己权力的取得,实在是“受命于天”,以此来增强政权和个人的权威性。这是威慑、驾驭臣下,统治百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  这些在今天看来自然是十分荒诞可笑的,但它却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现象。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编造龙蛇鬼怪的神话来实施统治的人大概不会再有了。但读读这些故事,或许对我们会有所启迪。  刘邦的父亲是谁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他的父亲叫太公,母亲叫刘媪,这对夫妻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刘邦排行第三。因此,他的父亲便是太公,这不应该有什么疑问的。  其实不然,传说刘邦的父亲是神。  据说,有一次刘媪干活累了,在汪洋大湖的堤岸上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而且做了个梦,梦见一尊天神破水而出,与她交欢。这时天空雷鸣电闪,乌云低垂,太公不放心,去湖边接他的妻子,正巧撞见了这个场面:一条蛟龙正趴在刘媪的身上。于是刘媪受孕,怀胎十月,生下一子,便是刘邦。  可见刘邦的父亲便是这条龙。由于他是龙的儿子,他身上便有许多怪异现象:他的长相似龙;他的身体上密密麻麻长了七十二颗黑痣;他酒醉熟睡之时,总有一条龙盘踞在他的身上。  后来,他当了一名小小的亭长,负责押解一批犯人到陕西骊山为秦始皇修建陵墓。这些犯人不堪虐待,半道上逃跑了不少。刘邦估计到达骊山时,这批犯人大概都会跑光,自己也难免一死,便干脆把犯人全都放了,说:“你们都自奔活命去吧,我也得找个地方躲起来了!”  犯人中有几个人愿跟他一起逃亡,刘邦便同他们痛饮一番,让一个人在前面探路。那人便抄近路向大湖的方向奔去,可没走多远又退了回来,说:  “前面过不去了,有一条大蛇挡路,咱们绕道走别处吧!”  刘邦此时醉意未消,说道:“男子汉大丈夫,还能怕一条蛇!”便借着酒劲,独自前行,挥剑将大蛇斩为两段,一行人顺利通过。  后来有个人从这里经过,看见一个老太太在朦胧的夜色中哭泣。那人问她哭什么,老太太说:“有人把我的儿子杀了,我正哭儿子呢!”  那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呀?”  老太太说:“我的儿子是天上白帝的后代,化作一条蛇卧在路中,被赤帝的儿子给杀了,我因此伤心。”说完,老太太便不见了。  这个神话流传开来,追随刘邦的人更多了,对他也更敬畏了。  这便是有名的“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故事。  这么说来,刘邦的父亲是龙,刘邦便是“真龙天子”,他当皇帝也就是天命注定的了。  【评说】  这自然是一个荒诞的神话,但是中国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大概和刘邦的这个故事有点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神话是怎么产生和流传开来的。刘媪在湖边与神交媾,只有刘邦的父亲太公一人看见;刘邦斩蛇时,更没有其他的人在场;后来刘邦逃亡芒砀山,其藏身之处的上空总有五色祥云笼罩,而能发现这一点的,只有他的老婆吕雉。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故事是由刘邦及其亲人编造的,甚至可能是在刘邦的授意下编造的。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编造这么些神话呢?这和刘邦的身份有关。  春秋战国以来,列国的国君都是通过世袭取得权位,他们都具有一个掌权者所应有的合法身份。第一个以皇帝自称的秦始皇,虽然有他是私生子的说法,但其王位继承人的身份却是不容置疑的。这些人无须借助什么灵异的神光,也能得到臣下的认可与服从。  刘邦则不然,他是江苏沛县中阳里一户农家的子弟,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土里刨食的泥腿、穷汉,他的身上没有一点天潢贵胄的血统。在楚汉相争的激烈角逐中,他比对手——身为贵族后裔的项羽,在先天的条件上差了一大截。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增加其在帝位争夺战中的影响力、号召力,显示其政权的合法性和威慑力,他才苦心孤诣地编造出了这些神话。  这便是在制造舆论,这种舆论在刘邦夺取政权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后世许多运用非正常手段夺取权位的人,看出了这种舆论的力量,便纷纷起而效尤。汉光武帝刘秀在准备称帝时,便声称梦见乘赤龙上天;刘宋王朝的开创者刘裕,据说早年在给人当雇工时,也经常有小龙忽隐忽现地随从;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也有两条龙在门外戏耍,三天后才离去……  王莽装神弄鬼  到了刘邦的子孙后代继承帝位时,便用不着再煞费苦心去编造什么神话了。老祖宗既然是真龙天子,他们便是正宗的龙子龙孙,他们当皇帝,上从天意,下合民情,谁还敢对他们不尊不敬?而当王莽想要篡夺汉朝的天下时,又不得不拣起刘邦当年用过的手段。  王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奸巨猾之人。他生当西汉后期,由于他的姑姑王政君嫁给了汉元帝,并被立为皇后,他便成了皇室的姻亲,即所谓的外戚。封建社会的官场,从来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家既然出了个皇后,王氏一门自然大沽其光。在王氏家族的扶植之下,王莽走上了政治舞台。他一生历仕元、成、哀、平四代皇帝,依靠着种种欺世盗名的手段,名声越来越隆,权力越来越大,官职越来越高,最后竞被封为“安汉公”,地位与皇帝只有一步之差了,他的野心也随之日益膨胀。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置毒于酒中,将年仅十四岁的汉平帝毒死;然后又挑选了一个刚刚两岁、名叫子婴的吃奶小儿为皇帝的继承人。明眼人一看就清楚:王莽要篡夺汉朝的江山了。  王莽明白,就这么平白无故地将刘姓的皇帝废掉,自己冕旒登场,非但不能令天下人心服口服,还会招致激烈的反抗。于是,他也要制造神话了,他的手段比刘邦来得更直接。  就在汉平帝死后的不几天,陕西武功县有位名叫孟通的小官,向朝廷献上一方石头,上圆下方,白底红字,写的是“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据说这块石头是孟通挖井的时候在井底发现的。  于是王莽指使一些大臣将此事禀报此时已是太皇太后的王政君,要求她同意由自己来当皇帝。无奈王政君不答应,还说:“这是欺骗天下,绝不能施行!”王莽只好暂时当了个“摄皇帝”。所谓“摄皇帝”,也就是代理皇帝,这个称号,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可以算作王莽的一大发明。  他这个“摄皇帝”,每当召见群臣、主持庆典时,便头戴皇帝冕旒,身穿皇帝衮服,动用皇帝仪仗,俨然已是皇帝了,只有在朝见太皇太后王政君时他才自称为“臣”。可王莽还不满足,他要继续制造新的神话。  一天,他亲自对老太后王政君说:“齐郡临淄昌兴这个地方,有一个亭长名叫辛当,在七月某个夜晚,一夕数梦,见一个高大的天神对他说:‘我是天帝的使臣,奉天帝的命令昭告亭长:摄皇帝应当成为真皇帝,你要是不相信我的话,在你管辖的地段中有一口新井可以证明。’第二天一早,这个亭长在他管辖的地段中巡视,果然发现一口从来不曾有过的新井,深入地下达百尺之多。我这个人最相信天命,既然天帝让我做真皇帝,以后我见太皇太后也不好再称‘臣’了,暂时称作‘假皇帝’吧!”  王莽此时已经完全掌握和行使着皇帝的权力,为什么在太皇太后面前还要自称“假皇帝”呢?原来他这个人生性虚伪,说得难听一些,就是既想当婊子,又要立贞节牌坊。他知道光编造一些天神之类的神话还不够分量,尤其是对太皇太后还没有什么威慑力,既然是要从刘姓家族的手中夺取帝位,还应该由刘氏的祖先出面发话才更好。  他的这个心思被人窥破了。当时长安城有一落魄无赖,姓哀名章,平时最好吹牛皮,说大话,骗吃骗喝,此时正穷极无聊。他看到那些替王莽抬轿子、吹喇叭的人,轻则赏金,重则封侯,早已眼馋。便迎合王莽的心理,借了些钱,做了一个小巧精致的铜柜,里面藏了两卷帛书。一卷上写“天帝授命策书”,另一卷上写“赤帝刘邦传皇帝位策书”,两卷书上都写着王莽应该做真天子,太皇太后要服从天命。哀章做好了这一切之后,便趁着一天黄昏,穿了一身黄色衣裳,装神弄鬼地将这个铜柜送到刘邦的神庙。  有了这件宝贝,王莽觉得骗术已十分周全了,便从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手中强行索取了皇帝的传国玉玺,废除了汉朝,建立了“新朝”,他便成了新朝真正的皇帝了。  【评说】  制造关于龙的神话毕竟太虚妄,毫无凭证,大野心家、阴谋家王莽摒弃不用,他蓄谋在人世间制造怪异。试看他所宣扬的白石、新井、金柜等几件事,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有证据,言之凿凿,在王莽看来,这会更有说服力;其实,也更加荒唐、滑稽。  王朝的嬗变、帝位的更迭,是封建社会最为重大的事件,即使不是合理的、合法的,至少也应该是严肃的、庄重的。如果不是史书上白纸黑字地记载下来,谁能想到在政治斗争中还会有这么多卑劣龌龊的小手法、小花招。  没有神话可以制造神话,没有理论可以制造理论,没有证据可以制造证据。为了攫取和巩固自己的权力,为了有效地驾驭臣下、统治百姓,身居高位的统治者们是什么骗局都可以制造出来的。这是中国封建统治术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愚民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武则天异曲同工  与王莽异曲同工的还有武则天。在丈夫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加紧了篡权的步伐。她的侄子武承嗣命人在一方白石上凿下了“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将字涂成紫色,交给一个叫唐同泰的人,让他出面献给朝廷,并交代让他说是在洛水中发现的。  武则天得到了这方石头后,如获至宝,亲自给这方石头命名日“宝图”,并将唐同泰提升为游击将军;然后又郑重其事地发布诏书,说自己要亲自到洛水边去拜受“宝图”;还举行祭祀,对上天表示感谢,同时召见群臣,命令朝廷内外的大臣以及皇亲国戚,提前十天赶到洛阳,准备参加拜受的大典。她又因此自封为“圣母神皇”,大赦天下。  过了不久,武则天又将“宝图”更名为“天授宝图”。洛水也被改名为“永昌洛水”,洛水的河神被封为“显圣侯”,禁止人们在洛水中打鱼垂钓,在河边还立庙祭祀;同时将发现石头的那一段河面称为“圣图泉”,在泉侧还专门设置了个永昌县。  就这样武则天还觉得渲染得不够,又将嵩山改名为“神岳”,封嵩山的山神为“天中王”,并比照人间的官职,授予山神以太师、神岳大都督的官衔,禁止在山上放牧砍柴。  【评说】  值得注意的是,孟通、哀章、唐同泰之流,他们没有能力去攫取功名富贵,却又不甘于寂寞,便窥伺统治者的需求,迎合统治者的胃口,用这些鸡鸣狗盗的小手法,去赚取一些残羹余汤。后世将这种人称为“抬轿子”者。不可忽视这批抬轿子者的作用,没有这批角色,最高统治者便孤掌难鸣,政治舞台上那一幕幕闹剧、丑剧也难以出场。  第二节 自我标榜  有那么一些帝王,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常常亲自出马,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或吹嘘自己如何所向无敌,或夸饰自己的文治武功,或炫耀自己的文章才学,或显示自己的勤政爱民,或表现自己的俭约自奉,或骂倒一切对手,以衬托自己的一贯正确。臣下自然只有迎合、称颂,齐声赞美“吾皇圣明”。即使有人知道他言过其实,谁又敢来揭他的老底呢?只能沉默。于是,帝王们在一片赞颂声中陶醉了。  其实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作为一个具有至高无上地位与权势的人,如果你的确建立了不朽的业绩,那么,功在人心,碑在人口,即使你不自夸,臣民对你也会怀有深深的敬畏;如果你无功无德,却想以这种手法来获得拥戴,只怕会适得其反。  秦始皇树碑立传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年中,先后五次巡游,其足迹北至今内蒙古,南至今湖南,东至今浙江,西至今陇西,那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的领土,他几乎都走遍了。他每到一地,都要刻石立碑,他刻碑的目的是什么呢?看看下面这些碑文便明白了: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除灭;黔首康定,利泽久长……  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皇帝奋威,德并诸侯;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皇帝之明,临察四方;  皇帝之德,存定四极。  通观碑文,一是颂扬他统一天下之功,二是颂扬他恩泽百姓之德,三是颂扬他治理国事之劳,张口不离皇帝,闭口不离皇帝。  看来秦始皇好名之心极重。不幸的是那个时代记录方式太原始,他只好用刻石这种拙笨的方式来记载自己的丰功伟绩,篇幅既不能长,数量也不能多。如果那时就有印刷术,为他歌功颂德的文字肯定会铺天盖地。

编辑推荐

  赏赐笼络:爵以驭其贵,禄以驭其富。“赏”,从来都是君上控制臣下最为有效的手段。楚汉相争中,刘邦在力量对比上远不是项羽的对手,但其高明之处在于,他比项羽大方,不吝封侯之赏,因而笼络住了人心,最后大败项羽于垓下。  牵制防范:一个掌权者在处理与下层的关系时,最关注的只有两点,即如何制造向心效应和如何防止产生离心效应。唐太宗李世民亲自过问刘师立蓄意谍反一事;他昕了刘师立解释后,不但不心存芥蒂.反而对他信任如初,更加宠信。这在刘师立及其他大臣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向心效应。  媚事左右:通过媚事那些最贴近皇帝、最受皇帝宠信、最具势力之人,进入权力中心,便可以大肆施展其谄君、欺君之术。杨国忠,一个沦落蜀地的无赖、赌徒,不相因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远方妹妹杨贵妃而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驭下,事上,应对,自处,君臣之战,臣臣之争,惊心动魄。  权力,财富,前途,性命,忠君之仕,为官之途,生死未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局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非常出色的古代权谋集大成作品!居然无人关注?可惜。此书内容非常丰富,例证扎实,评论得当,属于非常用心的作品,和市面上大部分同类的快餐读物迥然不同。在中国,起码在目前的国情民情中,混社会必须多读此类计谋史书,否则难以立足。
  •   一本令长智慧的书
  •   无论是例子还评说都很不错~
  •   这本书真的不错!纸质不错,里面的内容也让人易懂!
  •   写得有点太简单了,一段历史,一段漫长的岁月,就寥寥数百字一篇过去了……
    一日百战?没看出来。
  •   印刷质量不错,可供没事时翻翻。
  •   故事书的缩影,只是多了一点启蒙的道理
  •   和正道一样的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