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栽培新技术彩色图解

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编  页数:43  

内容概要

  食用菌味道鲜关,风味独特,自古被称为“山珍”,具有独特的食疗保健作用,被誉为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在西方国家被称为植物性食品中的极品。食用茵的生产、加工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食用菌栽培新技术丛书》包括蘑菇、香菇、木耳、平菇、草菇、金针菇、杏鲍菇、鸡腿菇、金福菇、大球盖菇、茶薪菇、大杯蕈、秀珍菇与榆黄蘑、灵芝与茯苓16个菇种,共14本。《茶薪菇栽培新技术彩色图解》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介绍了茶薪菇的栽培技术。《茶薪菇栽培新技术彩色图解》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食用菌科研、教学、生产、经营者,农村专业户和广大食用菌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二、生长发育条件(一)营养(二)温度(三)水分(四)光线(五)酸碱度(pH值)(六)空气第二章 菌种生产技术一、制种的设备及用具(一)灭菌设备(二)接种设备(三)培养设备二、母种的制作(一)母种培养基配方(二)母种制作(三)母种保存三、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一)培养基配方(二)原种制作方法(三)栽培种制作方法四、菌种质量鉴别和菌种保存第三章 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的安排二、栽培场所的选择及消毒三、栽培工艺流程四、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五、装袋六、灭菌七、接种八、培菌管理九、出菇管理十、采收第四章 病虫害及其防治一、发菌阶段杂菌污染二、出菇阶段病虫害三、主要防治措施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茶薪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菌环四部分组成(图1-1)。子实体呈伞状,单生、双生或丛生,多数为丛生。菌盖直径4~10厘米,初期为半球形且边缘内卷,成熟后伸展为扁平状,表面光滑,颜色初为暗红褐色,后变为浅褐色或浅土黄色,茵肉白色且不变色;菌褶初为白色,成熟后呈黄锈色至咖啡色,直生近弯牛,与菌盖分离呈箭头状;菌柄长3~l 0厘米,直径0.3~1.2厘米,近圆柱形,中实,纤维质,脆嫩,表面有纤维状条纹;菌环淡白色,外表面有细条纹,内菌幕膜质,淡白色,开伞后留在菌柄上部或附在菌盖边缘或自动脱落。内表面常落满孢子而呈锈褐色。  茶薪菇有一种菌株叫白茶薪菇(图1-2),其菇体颜色为白色,因产量相对较低,品质口感也相对较差,所以很少有大量栽培,市场上也少见。  二、生长发育条件  (一)营养  茶薪菇属于木腐真菌,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引起活树心材白色至淡黄色腐朽,使树干形成空洞。野生茶薪菇仅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培育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榕树、柳树、栎树、白杨等材质疏松、单宁成分较少的阔叶树木屑作为培养料。除杂木屑外,甘蔗渣、稻草、棉籽壳、玉米秆、玉米芯等均可作为其栽培原料。生理实验研究表明,茶薪菇纤维素酶、蛋白酶活性较高,但没有虫漆酶活性,利用木质素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袋料栽培中应加入适量的含氮物质作为辅料,如麦麸、米糠、玉米粉、大豆饼花牛饼等,以促进茼丝的生长,从而达到高产。茶薪菇在较大的碳氮比范围(25~70:1)内均能生长,最适合的碳氮比为60:1左右。此外,培养料中添加铁、锌、钾、镁等无机元素,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添加铜时,菌丝生长较弱。  (二)温度  茶薪菇属中低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3~27℃,30%℃以上生长快,但长势弱。20℃以下生长慢,但菌丝粗壮,活力强。茶薪菇菌丝体对低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4℃下可保存3个月而不失活力,在-10℃以下菌丝也不会死亡,只是处于休眠状态,温度一旦回升菌丝又恢复生长能力。  茶薪菇又属于变温结实型,在原基形成及分化阶段,昼夜温差的刺激能明显促进原基的分化和形成。不同菌株原基分化时间及出菇温度有一定的差异。大多数菌株出菇温度范围在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会影响出菇。温度较低,出菇缓慢,但菇体结实,菇形大,品质好;温度较高则易开伞且菌柄细长,菌盖薄,品质差。超过32℃菇体萎缩死亡,菌袋易被杂菌污染。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茶薪菇栽培新技术彩色图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