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性之生命如歌

出版时间:2004-1-1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王开林  页数:38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天才女作家萧红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个女人!”这不只是她个人的郁闷,而是民国女性共同的悲愤。这部为民国女性精心撰写的专著将乱世里中华女性的凄美和悲伤、刚强和勇毅、挣扎和奋进的生命历程全方位勾勒出来。     虽然中华民国只有三十八年,但在这战乱频仍、天灾迭至的三十八年间,民国女性作为典型的弱势群体用数以吨计的血和泪书写了辉煌而又悲怆的篇章。她们冲新局面封建专制和传统礼教的罗网,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追求完整的人格和平等的地位,付出全部心血,作出大量牺牲,终于拯救了沉沦已久的精魂。     这本书介绍了当时各阶层女性的醒悟和挣扎过程。最先解放手脚,开启灵智的是大家闺秀,她们堪称民国时期最炫目的“新新人类”。中华女性争回读书就学的权利后,冰心、刘和珍等先进女性竭力收复各项丧失已久的天赋人权。接着介绍超级明星、文艺女性、职业女性和青楼女性在凄苦的乱世中一步步艰难地摆脱束缚,亮出她们的真本色。     这本书配有民国女性的照片,她们的美貌、智慧和独特的精神风貌生动地呈示在我们面前,是如此真实和醒目,但也很揪心。也许看完这本书,你才会明白什么是生命如歌。

书籍目录

历史暗影中的明眸皓齿(自序)  A/前奏:新女性横空出世  一、休言女子非英物  二、女权和女拳  三、小脚权与大脚仙 B/大家闺秀  一、天雷勾地火  二、姐妹歧途  三、绝代风华 C/天地当中有我  一、天雷勾地火  二、姐妹歧途  三、绝代风华 D/超级明星  一、美貌+演技=成功  二、梨园悲欢  三、上海夜莺  四、红舞女和交际花  五、明星之死 E/文艺女性  一、闺秀派  二、打出幽灵塔  三、文学的药和心灵的创伤  四、生活如一袭华美的袍   五、漂泊的画魂 F/职业女性  一、上海滩的女老板  二、大学女校长 G/青楼女性  一、坠入烟花误一生  二、神女生涯原是梦 H/血泪在飞  一、快意恩仇  二、浴火的凤凰  三、东方魔女 乱世妖姬后记

章节摘录

  翁瑞午对陆小曼半生痴爱,可谓不惜工本,为了供养高消费的陆小曼,他变卖尽手中珍贵的字画和古董,荡尽家业,这一点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任何朋友都做不到的,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翁瑞午悉心尽力的照顾,以陆小曼的体质和心气,她不可能活足六十二岁。陆小曼在巨大的压力下仍对翁瑞午不弃不离,并非全因糊涂。相比之下,倒是那些义正词严的朋友们(包括胡适)脑瓜子太守旧了些。  1933年,陆小曼赴硖石祭扫徐志摩的墓地,并赋诗一首,活画出当时的心境: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1949年,女作家苏雪林见过陆小曼,在她笔下,陆小曼的脸色白中泛青,“头发也是蓬乱的,一口牙齿,脱落精光,也不另镶一副,牙龈也是黑黑的,可见毒瘾很深。不过病容虽这样憔悴,旧时丰韵,依稀尚在”,苏雪林还留意到,陆小曼仍用鲜花供奉着徐志摩的遗像。五十年代,大画家傅抱石探访过陆小曼,他对赵清阁感慨道:“陆小曼真是名不虚传,堪称东方才女,虽已年过半百,风采依旧。”同一个陆小曼,在女人眼中和在男人眼中竟有不小的差异,女人重细节,男人重整体,这话一点不错。  可以说,徐志摩的猝死相当于“震惊疗法”,使陆小曼痛悔于心,渐渐回归正道,重新捡起了搁弃多年的绘事。1942年,她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其师贺天健和大画家刘海粟等艺术界名人到场祝贺。1947年,她还应好友赵清阁和徐志摩的学生赵家璧之约创作了短篇小说《皇家饭店》,揭露孤岛时期上海妇女的两极命运,颇获文学界的好评。五十年代初,在陈毅市长的关照下,陆小曼成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和上海画院画师,在堂侄的辅助下还从事翻译工作,译出了《泰戈尔短篇小说集》。-她的内心世界显然已经寒冰消融,又有了做事的热情和兴趣。    民国时期第一位走红的女影星当属殷明珠,她出身于书香门天生丽质,能歌善舞,游泳、骑马、驾车样样皆精,因为她好穿洋装,摹仿外国影星维妙维肖,所以被人称为F.F.(Foreign  Fashion)女士,意为洋派人物。殷明珠十五、六岁时即已是上海交国际场合中颇有名气的小皇后。也是机缘凑巧,以绘制美女月份牌而著名的画家但杜宇决定拍一部比《阎瑞生》更精美的电影《海誓》,故事情节为:一位青年画家与纯洁少女相爱,两人立下誓言,负心者必蹈海而死。然而,好事多磨,那位少女一时恍惚,贪慕富贵荣  华,决定与表哥成亲,婚礼上,她记起旧日的誓言,猛然悔悟,于是奔向海边,决定践履毒誓。结局可想而知,画家及时赶到,救起了少女,有情人终成眷属。《海誓》的故事情节不算高明,但这部片子却是为殷明珠量身定制,女主角美丽的面容、漂亮的洋装、摩登的扮和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表演,无不赏心悦目,令人迷醉。凭借此片,殷明珠成为了沪上妇孺皆知的大明星,成为了众多少女崇拜的偶像,阮玲玉立志从影便是受了她的强烈影响。这部影片也促成了殷明珠与但杜宇幸福美满的婚姻,后来这对恩爱夫妻继续成功地合作了多部影片。殷明珠的美貌有一个很好的佐证:她女儿但茱迪1952年在“香港小姐”竞选中折桂,随后又在美国长堤举行的“世界小姐”竞选中荣获殿军,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少女在世界选美舞台上所赢得的最高名次。比《海誓》稍晚面世的影片《孤儿救祖记》捧出了另一位女明星,她就是王汉伦。王汉伦原名彭剑青,苏州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毕业于上海最好的教会女子学校——圣玛利女校。她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容貌清秀,性格柔中有刚。十六岁那年,由兄嫂作 主,她嫁给一位买办为妻,婚后她发觉丈夫在外面拈花惹草,对日本人奴颜婢膝,内心深为不满,很快便与丈夫感情破裂,分道扬镳。她自食其力,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和英文打字员。《孤儿  救祖记》招募演员时,她被郑正秋、张石川看中,成为明星公司头一部长片正剧的女主角。王汉伦没有辜负郑正秋的期望,她将一位有大家风范、性格刚强、忍辱负重而不惜牺牲自我的女性形象(余蔚如)演绎得活灵活现。影片上映后,一时间好评如潮,票房业绩令郑正秋喜出望外。当初,王汉伦决意从影,遭到兄嫂的斥责,她嫂于说:“我们家里过去都不许戏子坐高板凳,如今你去作戏子,丢尽了祖宗的脸。”她兄长还打算将她送交老家祠堂处罚。王汉伦生性刚毅,哪肯放弃自己的追求,乖乖就范?她索性与兄嫂断绝了关系,甚至放弃本姓,改姓为王,老虎头上有个“王”字,她借此表明自己虽是女儿身,但对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亲人的指责毫无畏惧,决不退缩。有人说,王汉伦是中国最早的演技派演员,《孤儿救祖记》之后,她在《玉犁魂》一片中有更加上乘的表现,她将一位受封建礼教束缚,想爱又不敢爱,以致忧郁而死的青年寡妇表演得极具心理深度,因此犁娘这个角色被评论家认定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性格突出的悲剧妇女形象。    丁玲不只是一位纸上谈兵的能手,她的感情生活同样惊世骇俗,颇为先锋,她二十一岁时与胡也频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同居,关系向于姐弟和情侣之间,有朋友揶揄道:“至少你可以和一个教授恋爱,来代替一个无名作者。”丁玲却不以为然。后来,丁玲更进一步,她同时爱着胡也频和冯雪峰二人,还选择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构筑三人世界,他们公开的三角恋爱很快就成为了黄色小报上的花边新闻,折腾得沸沸扬扬。丁玲我行我素,无惧无畏,她无视社会舆论所施加的强大压力,而两位心烦意乱的男主角却有些招架不住。由于担心天性敏感、诗人气质更显著的胡也频自杀,丁玲不得已舍熊掌而取鱼,嫁给了他,冯雪峰则黯然出局。1931年2月7日,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胡也频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上海龙华司令部,他留给丁玲的“遗产”只有一个小男孩和几册纪念他们罗曼史的薄薄的诗集。  “九·一八事变”之后,丁玲主编左联的机关杂志《北斗》。同年,她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33年5月,丁玲被军统特务绑架,从上海秘密押解到南京软禁起来。她试图越狱,未能成功,她为自己与叛徒冯达之间“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并导致怀孕、生育的同居关系感到懊悔不已。当时,外间谣诼四起,丁玲又气又恨,她后来回忆道: “我真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怀着一颗饿狼般的心,只想吃人!”软禁期间,丁玲险些死于伤寒症。  丁玲遭绑架后,沈从文出于友情和正义感奋笔撰写了《丁玲女士被捕》一文,为她鸣冤叫屈,还严词谴责国民党政府以党治摧残文学艺术的罪行。当时,报纸和社会上盛传丁玲已经遇害,沈从文在悲愤的心境下以丁玲为蓝本创作了小说《三个女性》,其中始终没有直接出场的女主人公孟轲是一位“不俗气”、“革命”、“吃苦”、“切实工作”、“朴素”、“不把那点经验炫人”、“不矜持”、“有些地方男子还不如她”的知识女性,她为了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最终遭到杀害。孟轲身上有着十分鲜明的丁玲的性格痕迹。    潘玉良(1899—1977),本名陈玉清,祖籍镇江,出生于扬州。她尚在襁褓时,父亲贫病而逝,八岁时又痛失慈母,从此孤星血泪,寄身于舅氏篱下,“改姓换名为张玉良。不幸的是,收养她的舅舅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待玉良长到十四岁,还未到破瓜时节(古人称女子十六岁为破瓜之龄),便将她诓骗到桐城,卖人青楼怡春院。玉良身材高挑,发育也很完全,却生成一副刀条脸(比瓜子脸稍长),算不上十分妩媚,后世的三大美人巩俐、韩再芬和李嘉欣相继在影片和电视连续剧中扮演过潘玉良,单以容貌而论,绝对是一种善意的美化。  当年,潘玉良寄身怡春院,起先只当个烧火做饭的粗使丫头,但她聪明伶俐,闲空里听师傅教曲子词和黄梅戏,过耳留心,忍不住唱几句戏词,不仅喉清嗓嫩,合辙合调,而且还蕴含着引人动情的缠绵意味。鸨母倒也有几分眼光,见她聪慧过人,便提点她学唱黄梅戏和曲子词。当年,在安徽地界内,清倌人真要是把曲子词和黄梅戏唱得一级棒,客官单享耳福就觉着特别开心了,任她相貌平平也不碍事。此后,两三年下来,论唱曲子词和黄梅戏的功夫,在桐城,若是玉良认了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  1913年,老同盟会员潘赞化出任桐城海关监督,履新之日,当地政府及工商界头面人物照例要设宴为他接风洗尘。除了酒席上面的觥筹交错,商会的马会长还特意安排了余兴节目,让玉良弹琵琶,启朱唇,讴歌一曲。潘赞化原是安徽桐城的富家子弟,曾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名校早稻田大学,见过不少世面。他眼看玉良只有中等样貌,却是当地的头牌歌手,便知道此女的才艺必有过人之处,要不然,也轮不到她来献艺。玉良那一曲《卜算子》果然唱得珠圆玉润,韵味和情致拿捏得十分妥帖,令人神思为之惝恍,心旌为之摇曳——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阙《卜算子》的作者是南宋天台营妓严蕊。当年,假正经的大理学家朱熹任浙东提举,他公报私仇,弹劾其治下的台州太守唐仲友狎妓,有伤官体。严蕊身居下贱,却勇敢正直,她在大牢里受尽刑讯逼供的多方折磨,始终不曾有一言一词诬陷唐仲友。两个月后,朱熹改官,岳霖(岳飞之子)接任,察觉严蕊案中颇有冤情,于是让她作词申诉。严蕊才情不俗,她用一阙《卜算子》唱明心迹,随即被当堂释放,还蒙岳太守特别恩准,解除乐籍,从此跳出火坑。这阙小令从玉良口中唱出来,同样情韵悠邈,耐人寻味。  “你念过书吗? ”  “回大人,我没念过书。”  席间,就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在潘赞化的心中竟激起密密层层的涟漪,他对玉良生出怜惜之情,她是不该委身于风尘的啊!  桐城商会的马会长两眼贼精,见潘赞化青睐玉良,便有意撮成这桩美事,明摆着的巴结机会,他哪肯错过?事不宜迟,马会长派人去怡春院交涉一番,当天夜里,潘赞化就收到了一份“不成敬意的薄礼”。潘赞化留过洋,受过现代教育,向来尊重人权,眼下,他收到一份活生生的“大礼包”,自然感到震惊,仿佛人格受了羞辱。他让玉良先回去,为了不使她感到尴尬,他说自己有意观览一下桐城的风景名胜,改日请她做他的导游。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历史暗影中的明眸皓齿(自序)  这是一部图文书——  一部怀旧的图文书;  一部写照中华民国女性命运的图文书;  一部瞩望历史深处的哀伤和凄美的图文书。  天才女作家萧红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个女人!”这不只是她个人的郁闷,而是民国女性共同的悲愤。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滨江述怀》一诗中反诘道:“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这也不只是她个人的存疑,而是民国女性共同的质问。近、现代文明若一如既往地漠视女性的处境,怠慢女性的要求,轻忽女性的权利,便只能算是残缺的文明。较之欧美女性,中国女性曾经走过的解放之路更为坎坷,更为漫长,更为艰辛,她们所受的损害、摧残和蹂躏也更为怵目惊心,对此,一位具备现代理念的知识分子确实很难做到视若不见,无动于衷。  中华民国的寿命满打满算也只有短短的三十八个年头(1912—1949),这三十八年间,整个国家战乱频仍,天灾迭至,作为典型的弱势群体,民国女性用数以吨计的血和泪书写了辉煌而又悲怆的篇章,她们冲决封建专制和传统礼教的罗网,探寻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追求完整的人格和平等的地位,成就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业迹,用血和泪撰成了一部伟大的传奇。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长达数千年,中华女性的屈辱史也差不多与之等长。在二十世纪前半叶,民国女性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付出全部心力,作出大量牺牲,终于拯救了沉沦已久的精魂。  她们活出了百分之八十的真;  她们活出了百分之一百的善;  她们活出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美。  民国女性生命如歌,有欢歌,也有悲歌;  民国女性生活如梦,有美梦,也有恶梦。  无论是欢歌,还是悲歌,也无论是美梦,还是恶梦,她们照单全收,不曾有半点踟蹰,她们以弱肩和纤手承担道义、责任,令许多骄狂不可一世的“男子汉”、“大丈夫”瞠乎其后,望尘莫及。  民国女性的明眸皓齿、红颜秀发、丽服华衣和独特的精神风貌,经由一帧帧照片得以保存下来,我们所看到的某些瞬间的呈示异常生动,真实,醒目,而且揪心,它们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犹如电波一般不可捉摸,而又精微之至。我们不妨称之为官方历史的民间注脚,正是这些注脚使某些高头讲章的话语霸权化为零,甚至变成负数。  毫无疑问,从历史的角度看个体,个体模糊难辨;从个体的角度看历史,历史则焕然如新,没有半点缺损,甚至一丝皱纹。  二十一世纪是“她世纪”,即女性的世纪。她们除了一如既往地以母亲的爱、妻子的情、姐妹的谊、女儿的心抚慰男人,还将启用“理解优于隔绝”、“建设优于破坏”、“媾和优于交战”的理念,使这个愈益疯狂以至于濒临崩溃的世界最终拔出仇怨的泥潭,回返到和平友好的轨道之上。  在“她世纪”的紧要关口,我们反顾来路,民国女性践冰履霜,披荆斩棘,曾叛逆过、抗争过、奋斗过的历程宛然就在眼前,其勇毅和智慧令人感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女性之生命如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知道王开林就是从此书开始的。在书店见到此书,并未在意。只是民国确有许多光彩的女性如陆小曼、林徽音等吸吲了我,让我不经意的翻了下。初看题目,杂乱无章。直接找一些熟的便看了下来。当时想这样书也就在书店看看,不值一买。孰料,一看放不下手来,欲罢不能,当即就买了。那时还不打折呢。到家看一气呵成,也有林妹妹看西相记的感觉,余香满口。王开林仿佛是高明的服妆师,运剪如风,锦袍顷就;又若工笔绘手,风华绝代之林徽音、楚楚可怜的林白微等等,浅笑轻颦,跃然纸上。特别是写张爱玲、苏青合传的那篇《生活是华美的袍》,更是落笔成珠,咳吐为玉,试看结尾:苏青一生一世付出爱的情感,一生一世诚心诚意在作“红泥小火炉”,让别人暖手暖身子,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位于平朴处见奇特,于奇特处见隽永的女子,就这样含恨而逝,她再也无法看到身后那点荣光仿佛“流萤渡高阁”似地在世间闪现。其实,她大可不必太担忧,文学史不可能总被“独眼龙”的左公一手遮天,论及抗战时期上海的废墟文学,苏青总还会与张爱玲成为荆棘鸟的两叶翅膀,驮着歌声飞向远方。这样的文字即令大家来写,也会令其难以措手。至若《漂泊的画魂》、《神女生涯原是梦》等篇亦足堪玩堪赏。平生不解藏人善,逢人到处说项斯。后来一遇到爱读书的人我总是推荐此书,推荐王开林。我单位小寒听我说,向借了此书。迟迟不还,我实在等不及了。向她要,她居然弄没有了。心痛,心痛。过有半年,她突然说,找到了,我高兴得,当即送她一本宋词选作为报答。此书最终还是失去,让小谢,我戏称她是《聊斋》中的小谢一借不还。现在我在当当网中居然买到了。记得那时,天天盼,天天查订单。终于来了,打开包装,如良友久别重逢,我把书紧紧的抱着,好象能听到我怦然的心跳。向读书的朋友,特别是闺中少妇,推荐此书,奇文共赏。感谢当当网,感谢王开林。纳兰秋水2007、11、8日
  •   看完这本书,深深感叹民国女性如花的生命,让我们现代女性自叹弗如。书分的类别很全,没有一点儿职业偏见,图片·文字都很棒,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尤其适合喜欢民国历史,喜欢故事的人。想见那绝代风华……
  •   非常好,值得深思女性的社会地位
  •   曾经的女性是那么的卑微,可是又是那样的图强。
  •   非常好的一本书,很喜欢.图片非常珍贵,资料详实感人.感谢作者王开林先生及当当网!
  •   一本人物传记 文字很温暖
  •   这本书描绘了那个年代里女性的生存与奋斗,一个又一个坚强伟大的生命感动着你我。我敬仰着那个时代的女性,那是个革命的年代,只是这场革命不再只由男性来进行,千百年来生活在男性阴影中的女性也开始了一场波澜转阔的革命,先驱们用灵与血让自己在记录历史的文字中不朽,而后辈们在她们开辟的新大陆上仰起头颅,沐浴那数千年来只能属于男人的阳光——爱情,学识,抱负,荣誉。。。。。。。这些中国女性遗失了五千年的珍宝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统统找回,那个年代我们失去太多,但最终找回了平等的人格,公平的权利.她们有柔情更有血性,向往爱情,并勇敢热烈地追逐着她们认定的美好;嫉恶如仇,从深闺中走出,无比勇猛地和侵略者斗争。我始终觉得那个年代的女性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在最伟大的革命者,因为那之前所有的革命都属于男性,都只是推翻一个政权去建立另一个政权,但无论是谁当权,都未曾改变女性受压迫的局面,因为这只属于雄性。可在这场革命中,女性开始觉醒,爆发出令人惊叹震撼的伟大力量,不仅用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与男性同胞一样共御外敌,浴血奋战,完成属于整个民族的救赎与革命,同时在短短几十年内推翻了五千年来男性霸权主义,完成属于女性的突围。
  •   作爲一本想了解民囯時期知名女性的基本讀本來説,還可以。有所收益。當作入門讀物。
  •   内容和图片都挺好,可是我收到的这本书像旧的,有点破损和压痕
  •   因为书出版的早,书就显得有点旧啊…不过书的内容还好咯…
  •   怀念那个年代
  •   希望看到内容更深入、更详实的东西。
  •   对了解那个时代有一定的作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