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国书店 作者:滕学钦 页数:327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完稿以后,友人建议我按惯例写一篇李贺诗论或论李贺诗之类的文字放在前面,但想来想去,觉得自己要说的已基本融入全书的疏与译中,不想再重复。至于李贺诗通论、总论已屡见于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更何况近年来还出现了大量李贺诗研析和资料整理方面的文章,如果再硬去写通论类的文字怕是只能拾人牙慧。斟酌再三,决定还是藏拙为妙。但话又说回来,专家们在李贺研究中的错漏之处亦是客观存在,现结合读贺之我见,作些补漏拾遗工作,整理出来,以供同好者作为参考。 李贺的生卒年及生平大事厘定 一、李贺的生卒年问题 由于史料奇缺,李贺的确切生卒年一直引人争议。今人推算的重要依据是杜牧的《李贺诗叙》中的两条记录,即唐大和五年杜牧写叙时离李贺去世“凡十有五年”,又说“贺生二十七年”而卒,但因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却得出李贺三个生年、两个卒年的不同结论。究其原因,在于推算中或纯用虚年或纯用足年。本人认为这两种推算方法都是错误的,应该说“凡十有五年”不存在虚与足的问题,十五年就是十五年,从公元831年(大和五年)前推十五年即公元81 6年(元和十一年),这就是李贺的卒年。叙中说“贺生二十七年”,这个二十七年则应按中国古代生下即为一岁的计算方法进行推算,二十七年应是虚岁,足岁应为二十六岁。从卒年816年上推26年,李贺的生年应该是公元790年(德宗贞元六年)。
内容概要
本书系作者积多年阅读心得、对李贺诗进行重新解读的一部力作,《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今译》有两大特点:一是以简疏方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李贺诗中的大量谜团和古今读解中的诸多谬误进行大胆破解和廓清,以期还原李贺诗的本来面目,二是将李贺诗歌逐一做了语体今译,这在国内的李贺诗歌研究,欣赏领域尚属独步。译作旨在展示李贺诗意脉贯通的特点,注重于内涵的挖掘,力求做到以诗译诗。
作者简介
滕学钦,山东省青岛市人,1942年生。山东省作协会员、青岛市作协会员。自1979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于《青岛文学》、《山东文学》、《人民文学》、《十月》等文学杂志及报刊上发表小说、评论、随笔等几十万字。1999年由北京出版社结集出版短篇小说选集《闲着也是闲着》。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地方志及古典诗歌今译写作。
书籍目录
卷一 李凭箜篌引 残丝曲 还自会稽歌并序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示弟 竹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七夕 过华清宫 送沈亚之歌并序 咏怀二首 追和柳恽 春坊正字剑子歌 贵公子夜阑曲 雁门太守行 大堤曲 蜀国弦 苏小小墓 梦天 唐儿歌 绿章封事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天上谣 浩歌 秋来 帝子歌 秦王饮酒 洛姝真珠 李夫人, 走马引 湘妃 南园十三首卷二 金铜仙人辞汉歌 古悠悠行 黄头郎 马诗二十三首 老夫采玉歌 伤心行 湖中曲 黄家洞 屏风曲 南山田中行 贵主征行乐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 罗浮山人与葛篇 仁和里杂叙皇甫浞 宫娃歌 堂堂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致酒行 长歌续短歌 公莫舞歌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恼公 感讽五首 三月过行宫卷三 追和何谢铜雀妓 送秦光禄北征 酬答二首 画角东城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后生感忆座人制诗 嘲诮贺复继四首 昌谷读书示巴童 巴童答 代崔家送客 出城 莫种树 将发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 难忘曲 贾公阊贵婿曲 夜饮朝眠曲 王濬墓下作 客游 崇义里滞雨 冯小怜 赠陈商 钓鱼诗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答赠 题赵生壁 感春 仙人 河阳歌 花游曲 春昼 安乐宫 蝴蝶舞 梁公子 牡丹种曲 后园凿井歌 开愁歌 秦宫诗 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房中思 石城晓 苦昼短 章和二年中 春归昌谷 昌谷诗 铜驼悲 自昌谷到洛后门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卷四 艾如张 上云乐 摩多楼子 猛虎行 日出行 苦篁调啸引 拂舞歌辞 夜坐吟 箜篌引 巫山高 平城下 江南弄 外集 补遗
章节摘录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②。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短短八句,容量却大,辞采夸诞,句意跌宕,艺术特点极为突出,是长吉的代表作之一。但历来注家不仅不予重视,且错解甚多。如释“罗浮山人”为道士,释“博罗老仙”为老道士,释“洞”为洞府等等,硬把游手好闲的道士与织葛这种艰苦的劳动牵合在一起,却不知“山人”就是山民, “老仙”就是老者,而“洞”就是山洞,是织葛的场所。在洞内织葛是因为洞内具备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再如“啼鬼工”一句,注家更是望文生义,解释得一塌糊涂,如释“鬼工”为鬼斧神工,须知鬼斧神工是指织作水平,水平怎么会啼?会啼的只能是人,是长年在石板上织葛的鬼一般的人。“啼”是因为苦不堪言,并不是因为送人一块葛布就“痛惜得哭起来”。结尾两句是告诫裁衣人:下剪时不可冒失,剪坏了不要推说刀剪不够锋利。言外之意谓织葛不易,要知道爱惜。 “吴”、 “湘”二字俱为借代,非实指。全诗围绕一块葛布展开,高度赞美了织葛者的劳动,对织葛人的痛苦深表同情,指出葛布的享用者、兰台(皇宫)中人是造成他们悲惨境遇的根源。此诗可与《老夫采玉歌》并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