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作者:杨东胜,陈枚 著 页数:34
内容概要
《清明上河图(清院本)》汇集了除花鸟画以外的许多画科的技法,如人物鞍马用工笔设色、山水树石系用青绿画法、建筑舟船用界画法、浮云流水用白描画法,总的来看,该图属于工笔画。画家们用局部近似焦点透视、整体属于散点透视的取景方法展现了18世纪以苏州城为主要特色的城市风貌。 该图的总体布局系陈枚的思致,十分紧凑,全无拖沓之嫌,画中高潮迭起,将动态性的高潮与静态性的高潮巧妙地结合起来,一浪高过一浪,既充满节奏感、又戒除简单重复,极富戏剧性的艺术变化。如最早的动态性小高潮是前段的娶亲活动,之后的静态性小高潮是看戏活动。画中最热闹的大高潮是中段虹桥上下的人物与车船的活动,最清幽的静态性大高潮是最后一段的皇家御苑。各高潮之间的过渡段均起到了视觉衔接、防止审美疲劳的作用。全卷宛如一曲用民族乐器演奏的交响乐,从曲调悠扬到渐渐亢奋,最后进入庄重和优雅的审美境界。 全卷设色独具风格,色彩在柔和中显得丰富而统一。用色较为简明,用法颇具特色,润在天水,浓在林木,重在山石,红在檐柱,鲜在佳丽,明在人物,艳在春色,稳在建筑。这是清宫院体高头大卷人物画风的基本特性。 透视效果是该图突出的艺术特色,人与人之间、人与建筑之间的比例关系因远近不同所带来的大小变化,与建筑一并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十分恰当合度。画家们受到西洋绘画中透视法则的影响,西洋传教士画家很可能对画中一些难度很大的透视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如屋顶和桥的坡面透视等属于上、下斜平行斜面透视和上、下平行成角透视等。界画建筑、舟船不仅仅工在精细,而且在结构上的细微之处如榫铆之间的关系等,皆一丝不苟,几乎可以依图营造。然而,该图界画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写实性,更重要的是,画家把这些机械、呆板的线条组合成富有情感变化的建筑艺术品,如质朴的农家围子、坚实的桥梁和城墙、沉稳的车辆和舟船、精巧的牌楼和亭台、温馨的平民宅院、清雅的士人园林、幽深的寺观殿宇和雄壮的皇家御苑等不同的审美内容都让人深深地沉醉于尺幅之间乃至方寸之中,耐人寻味。画中的界画和人物线条多用铁线描,劲挺有力,工致而不板滞,繁复而不凌乱——合乎规矩。 画中的山石、林木颇具清初“四王”之一王犟富有生韵的表现风格,画家们借鉴了青绿山水画树石坡堤的手法,方显草木华滋的江南水乡,较“苏州片”清明上河图要儒雅温润得多。特别是画中十多种树木的艺术处理,可谓匠心独具。馒头柳是前半段的主要树种,这是一种枝叶向上长的柳树,画家用浓密的墨点挥洒而成,间或点缀着其他夹叶树木和桃花、修竹等植物,使全卷在变化中形成统一。 画中的各类建筑囊括了明清两代建筑的基本形制,如宫殿、园林、寺观、民居、牌楼、街道、桥梁、城门和城墙等,还有包括各种车轿、舟船等交通工具,均不是来自画家的想象力,而是五位画家在江南和京师以及从两地之间水路中丰富的生活基础上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提炼,特别是图中的宫廷建筑代表了清代最高的外观设计水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