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 页数:314 字数:262000 译者:杨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为普通读者而写的。异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场景,不同国家、地区、社会群体的手势和行话,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差异和碰撞,不同于普通游客的广阔视野和专业深度,难于替代的个性化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可以说《裸眼》传达了丰富而立体的文化信息。
从1967年的《裸猿》到1997年的《人与性》,我已经出版了16本书,它们是我对人类的观察结果。这些书中所缺少的是旅程中更为个人性的、类似于逸闻趣事的方面。旅途中发生过许许多多奇特的事,每一件事都从某种角度有助于理解我访问的地方、我在那里遇到的人。在本书中,我将试图以一系列简洁素描的方式呈现它们,呈现人性,犹如我在探索人类之旅中所见到的那样……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莫里斯(Morris Desmond) 译者:杨军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引言1 探索马耳他群岛(1968-1974) 社会检查官 黑玛丽的棺木怎么这么小? 在赫耳墨斯号航母上痛饮朗姆酒 岩石上的鲨鱼 寻找费尔弗拉晰蜴 能同你聊几句吗? 可口可乐像雪片一样落下来! 驴面女郎怎么了? 萨尔沃和他的魔毯 谁弄掉了那些绿斑点? 放开他,西尔维娅! 长着胡子的渔船 已故的吉米·本? 俄纽比斯来访 变懒了的大脑 屋顶上的魔鬼2 探索兰萨罗特岛(1974) 在火山口烤面包3 欧洲人的手势(1975-1976) 比语言更响亮4 远距离看意大利人(1977) 乔治·拉夫特再次出手 解决问题的大师富里奥5 太平洋上的豪华邮轮(1978)6 探索直布罗陀(1978)7 足球探索之行(1979-1980)8 非洲的人类探索之旅(1981)9 在日本的人类观察(1982)10 人类探索之旅(1993-1994)11 人之性(1996)12 92天周游世界(1998)后记与本书所描述的旅程相关的德斯蒙德·莫里斯的其他著作译者的话
章节摘录
书摘在赫耳墨斯号航母上痛饮朗姆酒 有一天,我在瓦莱塔遇到一个在岸上度假的年轻英国水兵。他转过身问我,在英国的时候,他时常能在电视上见到我,对不对? 于是我们礼貌地东拉西扯一番。出乎我的意料,他向我发出邀请,邀请我访问他的军舰。那军舰刚刚抵达马耳他港口,预计作几日逗留。我不太想去,但我不是有急智的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他显然以为我在认真考虑他的建议;而我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或者接受他的邀请,或者承担冒犯他的风险。我听见自己说,愿意在第二天上午去他那里。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礼仪,我们经常会被拖进自己绝不情愿的尴尬境地。为什么?我既然讨厌战争,为什么答应到军舰上去?但愿军舰之行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小小回报。 第二天上午,我登上皇家海军赫耳墨斯号航空母舰,与一帮水手(这是他们用的字眼)猛喝朗姆酒。他们都觉得和平年代毫无刺激可言。那么,打破这种单调无趣的局面必定是战争对人的一种重要奖赏。事实上,当我局促地坐进他们窄狭的铺位舱——四壁钢铁,又让我想起幽闭症时,我不可遏制地产生一种荒谬的想法,觉得战争主要是一种对抗乏味生活的工具,其他传统功能统统是第二位的。对这艘大型军舰的无形威力,年轻的水兵们看来都难以理喻地为之着迷。这种威力又是如此深刻地内生于航空母舰,于是,在巨大的灰色舰只上,一股无用武之地的气氛弥散着。 一名摔断了一只胳膊的水兵告诉我,他昨晚梦见了女王,她在一个超市偷了6瓶色拉油,但遇到了麻烦。我猜他想让我做个精神分析。我差点想给他点线索,不过还是忍住了,没问他是否认识梦中的女王。 我很快明白了他们的主要目标:尽可能多地让我灌进黑朗姆酒,这样在我离开军舰的时侯,我会难以步履稳定地走过那倾斜着的长长舷梯。这不是带有敌意的做法,他们用身体语言清楚地告诉我他们想以这种方式把我变成他们的一员。起初他们要倒满我的酒杯时还有些迟疑,不久便毫无顾忌;大街上的一次偶遇在这里发展成了用酒量的大小来测试男人的气概。大家还不忘指出这些事实:他们是英国人,我也是英国人;喝点朗姆酒仍然是英国海军的一项传统,美国海军便没有这种乐趣。上午的狂欢酒宴又成了事关民族荣誉的一件事。 最后我总算逃离了酒宴。道别后,我开始面对那舷梯。他们都在看着我。尽管双腿已经不怎么听话了,我还是决定好好表演一番。在长长的舷梯上,我要神气活现地走,而不是僵硬地一步一挪。朗姆酒完全控制了我,我像是在充进了空气的垫子上行走。好不容易来到舷梯尽头,胜利已在眼前。像在马背上一样,腿老是不听话地向外趔趄。我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总算到达码头,又踩在坚实的路面上了。我转过身来,无力地对他们笑着挥手。我能觉察到他们为我骄傲,因为我通过了测试。 酒会给我带来那么大的麻烦,原因当然在于我并非酒鬼。除了在一些社交场合,偶尔来点葡萄酒外,平时我是不喝酒的。那些朗姆酒倒入空空的肠胃,充塞着血管,简直要把我活活拆散。还在年轻的时候,我就跟许多同龄人一样,很快体会到喝上一夜酒的严重后果。洗手间的地板倾斜起来,又开始慢旋转——这种时刻很难忘记;衣服上留下呕吐物的气味,也会长久地驻足于记忆之中。试过几次之后,年轻人的经验中便增加了一条:“再不这么喝酒了。”我说到做到了,但看来许多年轻人并非如此,实在让我迷惑不解。 这种让年轻人喝得醉醺醺的仪式非常流行,足以使酒商们凭此造起一座座豪宅。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那不过是一场酒量的比拼,伴随着不间断的絮絮叨叨,然后大家一起去撒尿。有次我做了一个不愉快的实验,加入了一块撒尿的一伙人;我装着跟他们一起喝酒,其实完全清醒(我很想说这是为了科学观察的目的,但真正的原因是那一阵子我患上肝炎,不能喝酒)。总之,随着夜色的加深,我看到一些逐步发生的变化。最初是微醉,那种时候可说是一种享受,他们表现的很尖刻的幽默感;接着他们真的醉了,嘴里喋喋不休,在内心深处却越来越深沉,甚至达到一种哲理性的高度,但从外部来看,他们却愈发变得愚蠢;最终他们醉过了头,或者呕吐、打斗、多愁善感,或者干脆醉得不省人事。 这种生活小插曲经常发生,它的真正魅力在于能让人们“分享”痛苦时刻:粗野的幽默,自制力的丧失,暴力威胁,恶心,宿醉后的身体不适等等。在任何团体中,如果成员们觉得他们共同面对着某种灾难,他们也就经历了一个有力地拉近相互之间感情的过程。无论是被劫持的人质,还是海难的幸存者,或者是战火中的土兵,他们之间的感情都要比悠闲环境中的人们来得紧密。如果能共度极具戏剧性的24小时,那将比平淡无奇的24年更能促进人们的关系。有两种酒宴的方式:一种是安静的、非常节制的;另一种激烈得多,能迅速使人的情绪攀升,达至危险的地步。显然,后者对人们之间关系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前者。宿醉的不适过后,饮酒者会觉到他们一起从“集体痛苦”中解脱了出来,这种感受很奇特地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所以,对现代的年轻人而言,虽然不可能再有原始狩猎群体的那种冒险和刺激的生活,但他们有狂饮酒宴,这同样能使他们建立一种紧密的社会联系,如狩猎群体的成员们一样。只有像我这样孤独的人才不会对酒宴上瘾。 早期的部落社会将艺术与生活用品融为一体;想对他们解释我们的态度大概是很困难的。他们的艺术品同时是功能性的,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没有对审美和实用性的区分,他们的生命因而更显丰富多彩。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大量增长,为此需提供大批的生活用品。我们买现成的东西,不再自己设计、制作、装饰。当然,我们仍有一点点的审美自由,但无论是对色彩还是形式的选择,我们都受到了生产者的严重限制乃至扼制。生产者享有审美自由;在行使他们影响广泛的自由时,他们也同时削弱了千百万个体消费者的自由。 在现代社会,这种“削弱了的自由”的现象增长很快,不可避免地减少了日常用品的审美多样性。虽然如此,也不是没有对审美上的一致性的抵制。正因各地都会出现这种抵制,我们才没有淹没其中。即使是最墨守成规的人,偶尔也会放松一下自己,作出不受限制的审美选择,自己决定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和形式。毫无疑问,最好的例子出现在受城市化影响程度最低的地方,如马耳他的渔村。 当然,渔人们虽参与了全岛范围“海上艺术”展,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贡献。每年,每个渔人都要把船重新油漆一遍(考虑到大自然的侵蚀作用,这是必要的),船体的各个部分用什么颜色,渔人都要作出选择。最简单的办法足将整个船漆成一种颜色。在其他国家有这种情况,但不是马耳他。这里,船体的20个部分中,每个部分都被单独看待。选用哪种色彩基本不会对船只的使用产生什么影响,渔人所考虑的主要是视觉效果。唯一的例外是船底,那儿人们常用一种以铜为原料的油漆,可以防止粘上海藻、贝壳之类的东西。 大致看一下400幅长着胡子的渔船的卡片,我发现几个油漆的原则——正是它们使得这些船显得格外有趣。 首先要清楚地表明“我是一艘马耳他船”,“我属于某个渔民”。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把所有马耳他船只都漆成红色,再在船身印上船主的姓名。某个政府部门或许会乐于采用这种办法,不过,显然这不是马耳他的规则。每艘船使用什么色彩完全由船主决定。上述的两句话仍然要说,但却是以有趣的方式说出来的。 他们是这样做的:在船的20个部分中,面积越大,选用色彩时越保守;面积越小,色彩的变化越多。这样,从远处看来,所有的船都标记出了“马耳他”。到了近处能看到较小的部位时,个人化的色彩选择就清楚地显露出来了。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80%的船只船身漆成蓝色。这里是船体面积较大的部分,“传统压力”在这儿也表现得较为明显。与此形成对照,防波板上的小把手只有40%漆成了黄色,虽然黄色是这里的人们最喜欢的颜色。换句话说,将面积较大处的颜色选择与面积较小处作个比较,前者对马耳他传统的妥协是后者的两倍。 因此,色彩传递出国家的和个人的两个信息。它们都不是固定的,没有一种颜色可以独霸船身的任何一个部位。根据单位面积的大小不同,总是有一些变化。此外还存在着地区差异;南方更喜欢某些颜色(如蓝胡子),北方更喜欢另一些颜色(如红胡子)。当然,这也不像地区足球队的球衣颜色那样一成不变,到处都有例外。正因为有这些例外,停泊在渔村的渔船才散发出格外复杂的视觉魅力。 由于渔船在细微处表现出的个人化色彩选择,每艘渔船的整体色彩效果都是独特的。差不多都是。精确地说,400艘船中的398艘都是独特的,另外两艘则是一模一样的。真奇怪。我调查了一番,发现两只船很不寻常地属于同一个渔民。 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也增加了渔船的魅力。油漆的时候,人们总是在一种明亮的色彩旁边选用它的对比色,浅色总是与深色比邻。为了使渔船看起来多姿多彩,人们使用至少五六种颜色。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文版序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是我一生的事业,为此,我去过外国的许多地方。从一开始,我便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决定了我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于我所属的文化。我去过90个国家,在每一个地方,我都特别留意人们的行为方式。令人欣慰的是,表面上的差异之外,人都是一样的。我们穿不同的服装,听不同的音乐,但在本质上,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因此,对我来说,研究文化的相似之处与研究它们的差别同样重要。的确,地区间的差异引人人胜,但人类深层次的一致性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裸眼》一书轻松地回顾了我周游世界的行程,记录了一些有趣的插曲。除了香港特区,书中未有有关中国的描述,因为直到几周以前,我才有机会首次访问你们所在的这个迷人国度。现在我是可以谈谈中国了,但几年前写作《裸眼》时我当然无此资格。 很遗憾,今年的中国之行时间非常匆促,不过我在上海的所见令我惊奇不已。之所以选择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博物馆里珍藏着很多商朝的青铜器。我一直对古代中国——尤其是商代、汉代、唐代——的艺术品情有独钟,认为它们是世界艺术奇珍的一部分。今天,我刚刚结束为期三月的环球之旅,我得说,站在上海博物馆珍贵的青铜器、陶器前的那一刻是这次旅程的亮点。然而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不在博物馆。对从未到过现代中国的西方人而言,他心目中的上海应该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富有历史沧桑感和神秘感,充满冒险和奇迹。果真作如是想,那么现代上海所带来的冲击只能用震撼一词来形容。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有着数不清的、高耸入云的新建筑。漫步街头,你会觉得在不久的将来,与上海相比,纽约不过像个小村庄。这里的气氛令人振奋,似乎预示着中国正在步入新的黄金时代。 真想立刻重返上海,在那里多逗留些日子;真希望能有机会去中国的其他地方。与此同时,我也希望你们喜欢《裸眼》,欣赏在过去的50年里,我在世界各地所做的人类行为观察。 德斯蒙德·莫里斯 2003年4月于英国牛津
编辑推荐
《裸眼》一书轻松地回顾了我周游世界的行程,记录了一些有趣的插曲。除了香港特区,书中未有有关中国的描述,因为直到几周以前,我才有机会首次访问你们所在的这个迷人国度。现在我是可以谈谈中国了,但几年前写作《裸眼》时我当然无此资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