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全二册)

出版时间:2003-01-01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杨格  

内容概要

《轨迹》是年轻女记者杨格的一套系列,分《融入的路上》和《回望故里》两本。正像书名“轨迹”一样,这是一套张扬个性、忠实反映杨格生活历程和笔耕历程的书,是一套虽未脱稚嫩,但对读者来说又是值得阅读、耐人回味的书。

作者简介

杨格,1963年6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女,彝族。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大学毕业后曾在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民族报、中国商品评介杂志社工作。1989年4月到上海,先后在北京《中国经营报》上海记者站、中共闸北区委统战部(社院)等单位工作。1993年4月调入上海市政协《联合时报》工作至今。
1994年出版个人新闻散文集《不恨水流西》;1998年、1999年曾先后采写报道张瑞芳、光未然(《黄河大合唱》词作者)等20位名人的文章,其文全部载入东方出版中心发行的《锦秋人生》(1999年版)一书;1998年、1999年采访上海、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北京的一组散文通讯入选由叶辛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生命的眼光――少数民族作者的散文诉说》(1999年版)。
杨格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开设人物专栏――“生命之光”,在人民日报网站“人民网”上有散文专集――杨格文集。

书籍目录

展开历程
不是回忆
历史故事
诠释沉默
学生时代,你记住什么书了吗?
十年一聚
情深谊长
设想重逢
很远很近
春天珍贵
起步
不恨水流西
梦远的时候
关于散文
让“沉重”存在
一年终结
人民网的包容
楚雄,认同真实
接触上海
延续生命的光辉
――中美合资上海利男居公司和九十七名婴儿
基辛格来了
――记徐匡迪市长、赵启正副市长与基辛格的会面
生命的意义
――感悟旅德艺术家王小慧的摄影作品
听心声
――六位市十一届人大代表在迎春的一刻
一○四人,写一本书
――写于《在日中国人自述》作者访沪之时
欣赏创意
――香港市务推广业博览一瞥
心会安静
――比翁迪和意大利商场音乐会
心灵环保
――李乐诗讲企鹅的故事
异域氛围
――上海艺家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黄志新、张添福速写
血脉相连
――华文老师素描
连结故乡
――加拿大上海联谊会成立追记
古国文明
――想起奥运老人陈咏声
竞争,艺术三角带的话题
――上海博物馆、美术馆、展示馆一览
舞出经典
――上海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观感
缘在中国
――法国版古典芭蕾《葛蓓莉娅》首演上海
经典的意义
――音乐剧《日出》演出成功
百年悲情
――意大利经典歌剧《蝴蝶夫人》观感
大剧院“教室”
――小提琴大师帕尔曼上课
仍旧自然
――美籍华裔歌唱家田涪江举办独特音乐会
尚公,永被记忆
听古诗
――写在《诗情画意》节目播出三○○期之时
骑车到香港
――内蒙古三位旅者的单车万里行
“双妹”回来
――由上海家化纪念品想到的
没有主题
――奚美娟了却心愿
旧房子的意义
――吴迅中学的由来
南部来的女孩
――读龙应台的书
雕塑一个唐朝
――一个饭庄的建筑特色
一种祝愿
――静安寺的和平之钟
拍尽历史
――古邑文化摄影艺术展一览
一个家族的故事
――孙中山亲属上海行随访记
大情感
――孙中山与澳门
收藏上海
――徐元章画展
分享丰富
――“悉尼九九――中澳文化交流展”一览
三万元,精神之富
――“吴文祺、胡恩惠语言学奖学基金”设立
为历史冲动
――圆明园三个国宝展览记
达到极致
――社区侨界“瑞虹新城”杯交谊舞速写
心中的国旗
――一份提案背后的浪漫故事
心情故事
父亲:生命坚韧
读懂一个故事
苛求故乡
依稀毕节
去看毕节
有家的感觉
家园
给予机会
鸟飞去
年底了,旧友来到梦中
不写什么
童年的冰块
地老天荒
大故乡
传说吗?
年氏
缘结两国
西递哲理
看什么?
遗直
善终
体会休闲
走向灵山大佛
苏州很远
雕花大楼
郭庄可住否?
纪念的形式
不解李叔同
回看八百年
绍兴厚重
为缘而聚
自然成景
一起年轻
支持教育
金九金信
为了富裕
年轻的力量
守住往事
渊源
西部的歌
需要希望
台风来了
八月呼兰
八月漠河
八月北极
一景
旅游的概念
用山
回归后的第一个国庆
存在
享受福泽
这一代人
“永然”
花莲诱人
生命
三毛,下次再来看你
最后的心情
融入的路上
沉浸久远
浦东:美丽艰难
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轨迹(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