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四川巴蜀书社 作者:房锐 页数:3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已近七周年了。回忆建院之初,可谓筚路蓝缕,百废待举。生计尚且艰辛,何谈科研!然而就在此际,我们却依靠“化缘”而来的一点经费,设立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科研基金”,并制定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科研奖励条例”,从而启动了文学院科研新的里程。 七年来,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已成长为拥有三系五所、六个本科专业、九个硕士授权点的我校最大的科研教学实体。教学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教学任务的日益繁重,然而可喜的是文学院的广大教职工,尤其是中青年教职工却敏感到科研较之以往更加重要。因为教学中科研含量比重越高,就越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这也正是学校“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的战略方针实施的保证。于是他们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读博士、搞科研、评职称,开创了中文系——文学院有史以来令人欣喜、最为繁荣的科研局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丛书”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于2001年应运而生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丛书”是一种文学院有关专业、不拘形式的丛书。凡属文学院教师所著且受文学院出版资助的学术性专著皆在其列。“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则以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为单位组织编写。我们希望文学院所属各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将来都能认真编写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反映出自己专业水平和特色的教材,这也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规范培养规格和模式的有效途径。 近七年来,文学院随着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逐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最近两年的年投入额皆在40万圆以上。现在在学校的关怀和出版部门的支持下,“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丛书”、“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两种丛书第二批又开始出版了,她显示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科研又跨上了新的台阶,我们有理由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书籍目录
敦煌曲子词与《花间集》汤■(1)论花间词的传播及南唐词对花间词的接受 赵晓兰(21)试论《花间集》在词史上的意义 汤■(40)前后蜀作家考略 张海(63)前后蜀著作考略 张海(88)前后蜀讽谕诗初探 张海(117)西南民族关系史上的惨痛一页--对大和三年蜀中丧乱与雍陶诗歌的再认识 房 锐(134)雍陶应举、落第诗试探 房锐(145)雍陶寓居云南说辨析 房锐(152)《雍陶行年考》补正 房锐(164)薛逢蜀中诗简论 王红霞(168)唐求初探 房锐(176)唐求诗歌述评 房锐(197)贯休交游考略 张海(211)《禅月集》结集及其版本流传考 田道英(224)《西岳集》考 田道英(236)贯休蜀中诗歌编年考证 田道英(241)试论贯休的讽喻诗 田道英(250)张■考略 张海(276)《"花间"词人事辑》"孙光宪"条补正 房锐(288)孙光宪江南、湖湘之行考述 赵晓兰(294)对《北梦琐言》结集时间的再认识 房 锐(307)从《北梦琐言》看唐五代人的婚配观 房 锐(314)《北梦琐言》与晚唐五代历史文化 房 锐(325)后记 房锐(334)
章节摘录
书摘从敦煌曲子词里的“曲子”到唐五代京师坊间的“曲子词”,再到《花间集》中的“诗客曲子词”,最后发展到宋人的“词”,这一连串的概念的演进,说明它们的内部因素包括词调、格律、音乐等方面有相承有变化。而对其词体内部诸要素的具体分析,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不难看出,三者的联系是主要的,也是始终的。敦煌曲子词实际上奠定了后世词体基本走向,《花间集》和宋词是直接由之发展来的。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敦煌曲子词的一些特性,有时并不完全为《花间集》所继承,反而后世的宋词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更加接近于唐代词体的倾向来。而《花间集》所反映的燕乐系统,既直接源于唐代宫廷教坊,又因特定的历史原因而有着固有的地方特色。在敦煌曲子词不再为中原燕乐所熟悉以后,《花间集》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补给了宋代的燕乐教坊曲。明乎此,我们就不能不对《花间集》在中国词文学史上地位加以特别的肯定:在敦煌曲子词发现以前,《花间集》是考察词体的起源和成熟的最早历史依据;它是宋词的最早范式;而在在敦煌曲子词发现以后,它又有力地旁证了唐代是曲子词的真正发生期,盛唐宫廷盛行的燕乐,已经培育出了这种通俗音乐文学的范式。敦煌作为燕乐的发源地之一,较中原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机缘来直接、及时地发扬光大之。这里保存的中原和西北两地的曲子词是真正的早期词体,有着独立的音乐品质和文学品质,足以代表此种新兴的音乐文学的最高成就。而西蜀由于历史线索的断裂,所以在赵崇祚编辑《花间集》的时候,已经不能得以见到这些曲子词的实体了。这一方面与中唐以后河西陷蕃,中原时局板荡,两地已经失去正常联系的历史情景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温庭筠以前,许多曲子词的作者是不留姓名的,随写随弃,这样也就更容易散失。最为重要的是,中原的曲子词最初就是生长在宫廷内的,既为统治者所尽情享受,又为那些竭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上层阶级所避讳歧视。因此,中原的民间反倒不容易见到这些早在宫廷风靡盛行的作品。敦煌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机缘,幸运地将它们相当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从而使得这一断裂千年的历史线索补缀了起来,我们又恰好幸运地通过《花间集》理出其与宋词的交错复杂的渊源关系。如此一来,我们可以重新观照近世学者人为地将词体的发展变为唐宋元三代歌辞的“曲、词、曲”的历史程式,而谓那种“词、词、曲”的历史程式为“感性程式”的做法①,以及那种以“饮伎歌舞辞”(以《尊前集》为代表)及“文人著辞”(以《花间集》为代表)作为从“曲子词”而“宋词”发展过程之间的两个阶段②的看法,从而不难审视《花间集》之于词史上的意义。P61-62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项目的结题成果,内容包括对前后蜀作家及著作的考略,雍陶应举、落第诗试探,雍陶寓居云南说辨析,贯休交游考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