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1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李弘学 编 页数:2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阐述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图例介绍了佛教诸尊的手印,涉及“十八印契、苏悉地手印、胎金护十八印图”等。
书籍目录
总 序绪 说一、概述二、十八印契(一)护身法(二)结界法(三)道场法(四)劝请法(五)结护法(六)供养法三、苏悉地手印四、胎金护十八印图(一)胎藏界印图(二)金刚界印图(三)护摩私记印图(四)十八道私记印图(五)四度法要集五、不动立印像图六、宽文九年手印图(一)胎藏界念诵次第(二)不动十四根本印(三)金刚界念诵私记(四)十八道念诵私记七、手印图目录汇编(一)苏悉地仪轨印契(二)佛说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修真言大悲胎藏生大曼孥罗王普通念诵仪轨(三)京都高山寺藏本《印图》(四)京都仁和寺藏本胎、金二部印图后 记
章节摘录
本尊圣众既已临道场,必须置门卫,以备戒护,故结修法所属三部部主明王之印,以驱除常随之魔(此中有部主即警护明王之真言,依其修法的不同而异。金刚部修法用降三世明王,佛部修法用不动明王,莲华部修法用大威德明王或马头明王,宝部修法用军茶利明王,羯磨部修法用金刚夜叉明王),坚固道场,即结部主明王印;并在虚空张网,以坚固之金刚网覆道场上,令人其中者无障难,即结虚空网印;又在道场四方设栅,周围绕以火焰护卫之,即结火院印。 (13)结部主印,又称部主结界印、辟除结界印(只列一种),即合二掌,屈二食指,二无名指人掌内,二拇指竖开。其真言咒文为:“崦(归命)阿密里都(甘露)纳婆缚(发生)畔(恐怖)发旺(摧破)婆缚诃(成就)。”其意为:“归命甘露发生摧破恐怖o” (14)结虚空网印,又称金刚网印。印相同地结印,但二拇指捻二食指。其真言咒文为:“崦(归命)尾婆普罗(遍)捺罗乞叉(拥护)缚日罗(金刚)半惹罗(网)畔发吒(破坏)。”其意为:“归命广普拥护金刚纲摧破恐怖。” (15)结火院印,全称金刚火院印,即以左手掩右手之背。其真言咒文为:“崦(归命)阿三摩(无等)拟尔(火焰)畔发吒(破坏)。”其意为:“归命无等火摧破恐怖。” 3.金刚界行法 金刚界初行表白 慎敬三世常住净妙法身摩诃毗卢遮那、阿闲、宝生等,四知心品应正等觉者、金刚界大曼荼罗中自性所咸内证眷属三十七尊,弥勒、不空见等贤劫一千诸佛菩萨,那罗延、俱摩罗等五类诸天、后妃眷属,乃至佛眼所照微尘刹土现不现前三宝境界。谨白言:夫曩劫乘种之因内催,今生知识之缘外资,胎藏勤行日数渐积,今更迎金刚界曼茶罗,调香、华、灯、涂供具, 自今日今时起首,一日三时所勤行也。如法现行,一印一明皆具四种曼荼功德;一华一香悉成三世常恒供养。所仰者,三密教法总持功力何空;所供者,五部圣众本誓有凭者欤。然则酬今勤行依此善根,速遂绍隆佛法素怀,必满现世当生悉地,乃至法界平等利益。 金刚界初行结愿作法 后普供养、次佛布施(先洒水,降三世印明加持,薰香顶戴奉之)。 赞:四智赞、阏伽、振铃、发愿,次打磬,读卷数。次启白: 佛子日来之间,谨依佛教,虽勤修金刚界行法,凡夫具缚身,三业、四仪误多,佛眼照见可耻可恐,仍持诵秘密真言,唱种种宝号,咸如法清净善根。 灭罪印真言(打。结诵出罪方便印明,如十八道)。 金刚轮印真言(打。印明如十八道,右转道上散之)。 佛眼印真言(打。印言如十八道)。 南无摩诃毗卢遮那如来(丁) 南无本尊界会(丁) 南无佛眼部母菩萨(丁) 南无金刚轮菩萨(丁) 南无一字金轮佛顶(丁) 南无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丁) 南无降三世明王(丁) 神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在佛教的大小乘寺院中,佛龛内都有佛像,东西亚的佛像多半采用历史上的佛陀坐禅、说法、涅檗的姿势。亚洲北部的国家,佛教造像就更加复杂,在大乘佛教显教的殿堂,有着各种不同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及各种守护神像。善男信女们走进佛寺,对着顶礼膜拜的佛教诸尊,多不知道他们的名称和特征,更难知道其出典。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者甚多。对于佛教密教曼茶罗(坛场)上的诸尊,则更是茫然了。法门寺地宫的发掘和文物的出土,继之地宫曼茶罗的破译,更引起了学界和教界对于曼荼罗的重视,想了解曼茶罗的人士骤然增多起来。拙著《佛教图像说》出版以后,学界和教界的同仁,都希望我能系统地介绍一下曼荼罗文化。 由于现代教育的普及,佛像逐渐被视为重要的精神象征。例如,以阿弥陀佛表示智慧和仁慈,观世音菩萨有无边的慈悲,文殊菩萨代表有无上的智慧。佛教密教古代神秘的仪式仍然被认可;密教的各种佛像,更是佛教教义上的理想、博爱和哲学意义上的象征,或具有力量而为众生膜拜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的精神生活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佛教文化作为传统文化而对外进行交流,曼荼罗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是自然而然的事。国家已经划出6000亩地扩建法门寺和法门寺博物馆,拟建成世界朝拜小心之一。密宗在海内外得到复苏和发展,想了解曼荼罗的人士越来越多,而这方 面尚是一片未耕耘的处女地。我对曼荼罗亦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巴蜀书社的周道贵先生约我写这方面的稿子,使我犹豫再三。巴蜀书社是我的老关系,对我的支持很大;周先生是我重庆一中的校友,美意难违,只好拙笔试而为之。不妥之处,更盼学界朋友和教界大德指正。 弘学合南 二○○三年元月六日子苦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