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作者:汪国真 页数:3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汪国真——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绕过的名字!多年不曾念过,不曾记起的篇章,却原来还能够只看了开头,就径自背诵下去。整理一下少年时的心情,顿觉清纯许多!本书收录了他的多篇散文,有《流行》、《美与风度》、《男人女人》、《修养》、《批评》、《婚姻》等。
作者简介
汪国真,1956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是中国大陆当代著名诗人。出过多部诗集如《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等。
书籍目录
流行时尚毁谤制胜选择赞美执著势利观念礼物说美虚假人生承认贪婪赌博平庸忠告沉着诱惑争辩处世偏见烦恼文学美与风度成功与素质幽默未来评论真诚个性容纳气度魅力淡泊成材时间纯洁天才眼光明星书韵理解等待借鉴男人女人必然理智微笑审时清醒青年修养聪明才华诗歌思想弱点磨难偏激潇洒欣赏格调通俗秘密模仿变化拒绝清高金钱权威孤独忍耐谦虚批评狂妄宁静承诺容貌命运少年感情哲学逆境生活友情真实经验音乐思考嫉妒忧郁愤怒流言沉默无聊失误自信规律深刻艺术舞蹈服饰幸福时髦虚荣失恋伤害态度乐观信任言论婚姻比较鉴赏年龄说爱贫穷给予恋爱谎言方法名声勇敢英雄崇拜胆识深沉浅薄远见传统含蓄报复从容亲情美与距离美与爱情音乐与人完美宽松健康宽容热情参与高雅喜欢风气荣誉价值变革教育经典运筹雨的随想海边的遐思我喜欢出发平凡的魅力友情是相知一起出发彼此的馈赠黄昏里的琴声有一份孤独有那么一个日子一番感慨走出喧嚣往事如昨勇往直前走向远方头上是片湛蓝的天转念一想春天,你慢点走走出孤独诚实气度伙伴批语父母心早点回家退稿感受青春我当倒爷儿读者的力量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怀念军服买书没人比你好“写给下个世纪”不妨有一个榜样我最初的文学生涯读文学史一得流行与流传关于“纯诗”文学会大萧条吗?也谈高雅
章节摘录
流行 一度流行的东西,可能是时代的产物,在经过了相当长时期(不是三五年),曾经流行的东西再度流行,则必然是价值的产物了。某种服饰、作品、语言,一般都只是在青少年中流行,这说明青少年对新鲜的事物抱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和喜好。 唐代诗人崔护在《题都城南庄》诗中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流行的事物中有些将很快被时间淘汰,有些则有永久存在的价值,是可以“桃花依旧笑春风”的。 一般来说,凡是流行的东西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没有鲜明个性的东西则难以流行。独特产生魅力,流行因为独特。 以不屑的态度拒绝流行,并不能表明拒绝者的高超。很多时候是因为拒绝者没有使自己的东西流行得高超,于是只有以拒绝流行来表明自己的“高超”了。 流行的事物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却多是富有时代气息的事物。很多人不愿被人视为孤陋寡闻的落伍者,因此,一种东西开始流行,很快便有更多的人为其推波助澜。 作品的流行与否同作品的品位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流行的作品未必就是俗的、品位低的;不流行的作品未必就是雅的、品位高的。反之亦然。法国作家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出版后,立即被抢购一空,“两个月销去的册数比《圣经》九年卖的还多”,但其并不俗,品位也不低。而不流行的作品中平庸浮华之作不是比比皆是吗? 流行既可以是因为对公众的迎合,也可以是因为对公众的引导。迎合性的东西其生命力一般是短暂的,引导性的东西其生命力一般则较久远。所谓引导是把握了未来的一种趋势,所谓迎合则是抓住了公众一个时期内的情绪。 时尚 不合时尚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跟不上时尚,一种是在建立未来的时尚。 时尚,有时就像古代埃及女王克莉奥佩屈拉的鼻子。法国哲学家巴斯噶是这样形容她的鼻子的:“如果克莉奥佩屈拉的鼻子短一点的话,整个地球的面貌将为之逊色。” 若在一个时期内时尚不明显,往往说明这个时期公众心目中没有特别富有魅力的人或东西。 作为一个艺术家或企业家,有为与无为的区别常常是这样表现出来的:有为的引导时尚,无为的跟随时尚。 聪明人可以嘲笑时尚,却不能轻视时尚。嘲笑时尚是因为眼光超越了时尚,轻视时尚你将难有作为。 时尚与其说是爱好问题,不如说是心理问题。公众心理形成时尚,爱好倒成了其次。 时尚是可以制造的,若不能在所有人群中制造时尚,也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制造时尚。 一个社会高层人物的言行,往往对形成某种时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唐朝杨绾,为人清廉,车服俭朴。他担任宰相才数月,风气大变。当时的御史中丞崔宽,非常有钱,在皇城南边有座别墅,听说杨绾拜相,立即私下叫人把别墅拆了。中书令郭子仪,听说杨绾拜相,即将厅内乐舞减少了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承朝廷恩宠,每次外出,前呼后拥,骑侍达百余名,听说杨绾拜相,当天就锐减侍从。其他望风改奢为俭之人,更是数不胜数了。 历史上社会的剧烈变动之后,带来的不仅是思想、制度、政权的变化,同时也将会带来时尚的大变。 毁谤 古人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由此可知,生活中遭人毁谤的人常是些事业有成威信颇高的人。 只要对你的毁谤还没有严重到触犯法律的程度,遭人毁谤便不必太过认真,也不必非要与毁谤者理论清楚。既然毁谤是小人所为,同小人怎能够理论得清楚呢?争取更大的成功,成就更大的事业,这不但是对毁谤最有力的回答,也是最高明的回答。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忿而影响了长远的追求。“小不忍则乱大谋”,是为至理。 对于毁谤可以有两种态度:一是辩白,二是不理。更多的事实证明,使毁谤销声匿迹,最为明智的选择不是辩白,而是不理。误会是可以解释的,毁谤却难以解释。何况若有人存心毁谤,解释旧的谤言又有新的谤言产生。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没有什么人是能够靠毁谤建功立业的,也没有什么人的清白是毁谤玷污得了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