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田东江 页数:306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新闻时事评论作品精选,共计189篇,被分成六部分,包括:监督、监督,还是“缺乏监督”;引咎辞职,欲休还说;审计需要“风暴”;贪官的本质:蛀虫+流氓;须知痛痒切吾身;一二三四五,上网打“老虎”。
作者简介
田东江,笔名潮白,河北三河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78年初中毕业读技工学校,1980年起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重型机器厂当工人。1985年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92年起在广东省政协机关编辑《同舟共济》杂志,1997年调入《南方日报》。著有《意外或偶然——报人读史札记》(商务印书馆,2006)。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监督、监督,还是“缺乏监督” 还是“缺乏监督”? 该“可惜”什么 几时借鉴“鹅蛋牌”? “年关病”伏于平素 靠媒体曝光才能推动整治? 梁柏楠的生日宴 莫让规定成为“狼来了”童话 “面子工程”的评判标准 由剑阁砸碑而想 民评官,大势所趋 摒弃“之最”癖 靠什么杜绝表面文章? 是否“民心工程”需由百姓评判 有些问题是督察组无能为力的 “造假”问卷瞅准了“检查”的软肋 为什么诸多“关口”会纷纷失守 “人肉搜索”的积极一面 让财政问责成为监督利器 由周久耕落马看监督 宁愿“草根监督”没事可干第二部分 引咎辞职,欲休还说 ……第三部分 审计需要“风暴”第四部分 贪官的本质:蛀虫+流氓第五部分 须知痛痒切吾身第六部分 一二三四五,上网打“老虎”后记
章节摘录
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绩效评价,不管是“官评官”还是其他的什么评法吧,总之在多数地方一般与老百姓无关——甭说从前,现在基本上也是。这样做,不能说一定就存在问题,但它带来的一个可能结果是:百姓怨声载道的部门,不妨碍其成为年度先进。前两年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什么部门,会议室不都是锦旗满墙?那么,给百姓以参与权,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作为检验一个部门职能行使水平的重要标准,无疑打破了传统的干部政绩考核方式。至少,从操作层面上体现了纳税人的意识,为公民参政议政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满洲里的这种做法已经连续坚持了几年,评议的部门较去年增加了29个,评议的百姓由1万人到2万人,增加了整整一倍,可见他们是认准了这条“民评官”的路子。 “民评官”的重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很可能代表了今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一定意义上看,“民评官”实际上是监督的一种形式,监督政府部门诸如“以人为本”、“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等挂在嘴边的口号是否放空炮,是否仅仅属于有口无心的表态。不过,“官评官”,皆大欢喜,弊端丛生;“民评官”,也未必形式可取,套用即可。显而易见,它也是很容易走过场的。比如有个地方,请来几十名居民代表听取有关人员述职,然后当场给他们打分。他们也是作为“民评官”的实践来宣传的。但这种评价,戴的就只是“民评宫”的帽子而已。双方不过只打了一个上午的照面,根据他讲的那几句就下结论,这种评价的准确性能不令人疑窦丛生吗? 按照我对新闻报道的理解,满洲里的“民评官”是完全放手交给群众,满意不满意,由你打分。对此笔者也有一点疑问:欲评价必须得有了解,得有对评价对象负责的态度;因此,凭感官印象不行,凭道听途说也不行,个人泄私愤等因素掺杂在内就更加不行。那么,抽样抽出来的评价者怎样能对要评的100多个部门得到比较清晰的了解呢?这又引出一个问题:“民评官”既然是大势所趋,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今年年初,媒体曾经报道中国高校首家“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在兰州大学正式挂牌。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他们把临街的房子粉刷了,而相邻的房子样貌依旧:甚至如果同一幢房子,把临街的一面粉刷了,而另一面样貌依旧,弄成一副阴不阴、阳不阳的模样,大约可以认为是“面子工程”。 ——《“面子工程”的评判标准》 中国的贪官一旦东窗事发,虽然证据确凿,也鲜有老老实实认罪的。这其实就是贪官流氓性的一面。他们不是不认识,而是在放刁撒泼。 ——《贪官的流氓性》 有一天,对菜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突发事件出现,人们不再本能地谈论到“背景”,是不是才可以小声地说一句,我们在法治社会的路途上又前进了一步? ——《“背景”是对法治的藐视》 清朝有个叫裴阴森的,说起话来~如他的名字。他说官员离任之后,“凡德政碑、万民伞之最多者,其政声之悲可知矣”。 ——《“万民伞”重出江湖,很新鲜》 仿佛华南虎的“失踪”与“出现”,与生态环境、与人的愚蠢政策并无干系,倒与政治千丝万缕。 ——《“盛世出国虎”,愚不可及》
编辑推荐
这些年,“缺乏监督”的声音我们听得太多了,几乎成了公式,可以套用于所有权力部门人物的落马。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