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段功伟 页数:184
Tag标签:无
前言
段功伟同志用“行思”定位这本书,比较准确。他从大学毕业进入南方日报工作起,就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勤行勤思的记者。他信奉“脚底出新闻”,跑得很勤,硕果累累。在南方日报,他是一个获奖大户,几乎每年都有作品获奖。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最激烈时,他的报道《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考验了“南方风骨”。当时,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找到了非典的病原,是衣原体,并通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要媒体发布新闻。但段功伟同志深入采访了广东专家,他们都反对这个结论。他将这个情况告诉了我。报,还是不报?身为总编辑,我很费思量。最后,我们慎重作出决定,如实报道。这样,南方日报发出了全世界媒体中唯一不同的声音。这篇报道持真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极大鼓舞了广东专家,为战胜非典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作品获得中国新闻报道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他本人也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记二等功,被中宣部和全国记协授予“优秀记者”称号,并先后在人民大会堂和部分省市作巡回事迹报告。
内容概要
2008年以来,围绕时政报道的转型升级和组织策划,作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同事们一起开怀畅想,激情实践:这本书就是这一段“行思”的结集。2008年以前主要是作为一名记者,追求更多的代表作。书中对这段“行走”的经历作了回顾和提炼。
作者简介
段功伟,男,湖北英山人,1996年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进入南方日报工作。曾获中国新闻奖3奖(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广东新闻奖10次(一等奖4次、二等奖4次)。现为南方日的时政新闻中心主任。
书籍目录
上篇:思 第一章 红海突围:政治报道的迷失 引子:时政记者的困惑 时政报道的当下迷失 时政记者迷失三相 时政报道的拐点 结语 附一:打开政治报道增量空间 附二:大格局下的机关报及其时政报道 第二章 蓝海召唤:政治报道的回归 引子:为什么是政治报道 “权力机构的圣经”怎样炼成? “议员必读”神话怎样诞生? 争持不下的议员为什么要听报纸的? 西方政治名记怎样群星璀璨? “文人论政”怎获密苏里新闻学院奖章? “批评即团结”怎样成为中共党报传统? 结语 附一:守与变:严肃大报的内容与渠道选择 ——读两本解密《华盛顿邮报》的书 附二:世界文化霸权体系与“中国话语权”的护持 ——读萨义德的《东方学》与《文化与帝国主义》 附三: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起落看中国 第三章 进入蓝海:政治报道的经略 引子:“两会苏珊”的启示 优化党报DNA的路径选择 观念更新:“发现”政治报道 内容拓新:盘活存量,打开增量 手段创新:改造表达与表现形式 结语 附一:重大会议报道的“胜经” ——近年来《南方日报》的策划演进与突破 附二:战役性报道的机制变革与战法创新下篇:行 第一章 机关报如何经营社会新闻 ——从《南方日报》“包机救人”报道谈起 坚持政治家办报提升社会新闻的层次 亮点与可读性结合满腔热忱开展正面报道 新闻与理论相携把好题材做透 附:为了一个受伤弟兄 (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第二章 回到起点报道民主政治 附:质询案告诉我们什么? (广东新闻奖二等奖作品) 第三章 小记者敢写大文章 附:总书记一道几何题情动粤港澳 (广东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第四章 身在高处望自远 附:中毒姐妹终于有救了 (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第五章 寻求政治家办报与独立思考的统一 ——《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引起的几点思考 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与坚持独立思考 坚持政治原则与政治家的眼光、智慧和勇气 “偶然”获奖与“必然”准备 附: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第六章 机关报怎样才能增强报道的影响力 ——《南方日报》国产血透机系列报道的启示 立意:从政治责任感的高度出发经营重大题材 挖掘:报道视觉举一反三,事实细节翔实准确 报道:通盘考虑,整体推进,有章法,有条理 附:国产血透机为何备受冷落? (广东新闻奖二等奖作品) 第七章 纾解良知与利益的紧张关系 附:救命骨髓为何难以救命? (广东新闻奖二等奖作品) 第八章 在大事件中寻找标志性事件 附:全国搜求肝肾星夜移植救人 (广东新闻奖二等奖作品) 第九章 冷峻梳理纷繁热点 附:“药闹”喊痛为哪般? (广东新闻奖三等奖作品) 第十章 且行且试挺进深蓝 附:风起南方 (纪念南方日报创刊60周年专题片解说词)跋
章节摘录
2009年5月,我返武汉大学“回炉”学习,参加面试。其中有一个题目,要我谈谈当时政记者的感受。 这是一个让我百感交集的题目。从业多年,始终与时政为伍,没有人们眼中“官记”的良好感觉,有的却是一身沉重,甚至困惑。 在不少人的眼里,机关报的时政记者出入党政机关,随领导开着大会小会,与那些走街串巷,甚至“潜伏暗访”的报料记者相比,多么体面风光,多么令人艳羡。 但实际上,一种“认同危机”常常伴随着时政记者。 一方面,在很多读者眼里,时政报道官话连篇,面目可憎,不忍卒读。而在新闻专业主义者眼里,时政记者是“官方”记者,时政报道严格来讲只能算宣传,其新闻品质和专业价值自然不能与“非官方”记者的作品相比。也就是说,在读者中心主义和新闻专业主义评价体系中,时政记者和时政报道是难以得高分的。 另一方面,时政记者不甘心得不到这种认可,心中仍有新闻理想在升腾,于是总想在报道中搞点创新,来点新意,却不一定能让“官方”接受;再加上对材料的占有总有局限性,对领导意图的把握不可能永远到位,结果很可能是报道难以让领导满意。 如何在新闻的标准和宣传的标准间求得平衡,是每一个时政记者必须攻下的难题。 如果说这是时政记者的一种职业困惑,那么这当中也有着深深的体制性烙印。时政报道不改,时政记者的困惑难解。时政报道的当下迷失 在正式展开之前,还是先厘清一下时政报道与政治报道的概念。 政治报道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概念,中国的新闻学术系统一直有它的位置。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认为“对国家、政党和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会议、政治事件、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就是政治报道。而就我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时政报道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将“时政”定义为“当时的政治情况”。“百度百科”援引金梦玉主编的《专业新闻报道教程》说: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报道范围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 从这些定义看,时政报道与政治报道大同小异。但目前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将“时政”视为偏正结构,时政新闻等同于时事政治新闻,主要指关于重要领导的时事要闻,比如有些媒体设置专门的时政报道组,就是专门负责报道重要领导活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时政报道是政治报道的一个分支。第二种是将“时政”视为并列结构,意即时事和政治。在这样的情况下,政治报道是时政报道的一个分支。事实上,现在不少媒体正是采用这个意思,将时政新闻分为政治新闻、政法新闻、科教卫新闻等,甚至还包括有关社会建设方面的新闻,不过政治新闻始终要在其中占大头。另外,时政报道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如果与国际接轨,似乎更多是用政治报道这一概念。本人一直从事一线实践工作,无意穷究二者的学理区别。为了叙述方便,我在书中没有严格区分时政报道和政治报道,或者说采纳了“时政报道≥政治报道”的意思。 我们说时政报道必须改革,首先是其地位决定的。那么,在党报的业务格局中,时政报道处于什么位置呢? 政治在社会生活中有巨大影响力,时政新闻始终是读者最为关注的焦点。没有时政新闻做脊梁,媒体的腰就硬不起来。不做时政新闻、做不好时政新闻的报刊难以进入主流媒体的行列。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也说:政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曾被称为是“报纸的心脏和灵魂”,最早的报纸主要报道政治新闻。 事实上,时政报道是党报性质、责任、职能的集中体现。我们常说的“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有三个被时政报道涵括,即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时政领域始终是新闻必争之地。国家为什么三令五申严管时政类报刊?因为这里是舆论争夺的核心战场。就媒体而言,可以说“得时政者,得天下”。 时政报道严肃、权威,业务创新难度更大。一般认为,时政报道的创新是党报业务改革最难、最后的环节。时政报道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列党报业务创新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党报走市场的成败,从而也直接关系到党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成败。用李良荣教授的话说,“时政报道不突破,我们国家的新闻改革难言成功”。 可如此重要的时政报道,偏偏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长期以来,面对都市报、晚报等城市日报的挤逼,省级机关报感到压力重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