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李希光 页数:65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转型中的新闻学》从商业环境的新闻学、新媒体环境中的新闻学、全球传播中的新闻学、党报环境下的新闻学、新闻报道与新闻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商业环境中的新闻学第1章 媒体与新闻一、什么是媒体?二、什么是新闻?三、什么是坏新闻?四、坏新闻的另一种表现:事实让位于观点五、新闻的两个层次第2章 市场经济中新闻的运作与功能一、回避重大新闻二、商业利益取代公共利益三、窥视新闻学与新闻退化四、公司新闻学取代公正新闻学五、好新闻与新闻的未来第3章 传媒人与新闻人一、对新闻定义的不同理解二、对待丑闻的不同态度三、对新闻策划的不同态度四、新闻人才面向公众、传媒人才面向受众五、解决方案之一:平衡与公正原则六、解决方案之二:突出新闻人才的作用七、谁是下一代记者?第4章 新闻自由与新闻公正一、媒体与新闻自由二、记者:你是谁?三、守门员与议程设置四、受众行为与传播障碍五、新闻学核心原理:公正性第5章 新闻的平衡、真相、偏见一、新闻事实的平衡二、新闻观点的平衡三、新闻议题的平衡四、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平衡五、使用中性的新闻语言六、平衡对待被采访者七、媒体偏见个案分析:戈德堡与他的《偏见》八、媒体偏见的五种表现第6章 媒体的功能与存在价值一、建筑在媒体的新闻功能上二、目标指向公共部门第7章 新闻与事实一、事实的图解二、事实的叙述框架三、事实与信源四、事实的视觉传播五、电视画面与事实真相六、网络与事实传播七、“新闻事实”的全球化第8章 媒介批评的新观察点一、深刻的报纸,浅薄的电视二、锚地、光环与概率论三、用数字观察新闻四、线性、混沌、蝴蝶效应五、复杂性理论、说谎者悖论六、“瓶子里的妖精”七、呈指数增长的新闻价值、倒金字塔第二部分 新媒体环境中的新闻学第9章 在新媒体环境中讲故事一、新媒体与新记者二、网络记者与传统记者三、谁是真正的记者?四、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五、新媒体给传统记者的挑战六、网络媒体新闻的表现形式七、浮光掠影的网络读者八、诱惑读者上钩的技巧第10章 跨媒体新闻学的悖谬一、新新闻VS守门员二、娱乐化、全球化VS知情权、民主化三、趋同VS趋异四、媒体的融合VS跨媒体记者五、日新的技术VS古老的故事六、合法信源VS非法信源七、网络新闻消费节奏VS传统新闻生产周期八、今天的网络VS昨天的电视九、旧媒体网络VS流媒体网络十、跨媒体集团VS新闻学核心第11章 媒体巨头的出现与新闻自由的终结一、新旧媒体灵与肉的结合二、信息全球化走向非民主三、自由的网络世界面临威胁四、传统新闻等式面临挑战第12章 来自虚拟空间的真实挑战一、新闻出口的多元化环境和信息源的多元化二、网络新闻传播的滚动化三、网络信息传播的无阻碍化四、网络传播的逆反心理五、新闻传播的全球化六、网络传播的无守门员与无中央控制性七、网络新闻传播的个性化八、新闻媒体一体化九、变化了的传播和新闻话语十、“公民记者”的大量涌现十一、新闻传播的商业化十二、国际资本支撑西方新闻霸权十三、数字鸿沟——信息穷人与信息富人十四、新闻原理和伦理面临挑战第13章 新媒体与旧宣传的终结一、传统媒体环境让位新的媒体环境二、网络舆论迫使官方反省旧宣传模式三、网络舆论的三个案例四、网络影响中国的议程设置第14章 网络媒体与中国的议程设置一、中美撞机事件与媒体议程设置二、互联网时代的议程设置第15章 网络媒体的未来一、网络媒体生路何在?二、关于网络媒体的疑问第16章 网络媒体的公信度第三部分全球传播中的新闻学第17章 什么是全球新闻传播?一、什么是全球化传播二、新闻传播的民族中心与地缘中心三、现代媒体的力量和危险四、面对全球传播的挑战第18章 全球传播中的新闻自由与新闻品质一、帝国传播时代的到来二、感官冲击力决定新闻品质三、帝国新闻传播模式四、以信息对称突破帝国传播壁垒第19章 全球传播中的新闻架构与国家利益第20章 全球传播中重大国际事件的议程设置一、政策制订者、公众舆论与议程设置二、中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三、美国媒体阿富汗报道的定量分析四、美国媒体中东报道分析五、美国政府和媒体对国家形象的塑造第21章 “9·11”新闻学一、画面、直播与倍增的传播效果二、恐怖牢笼与失去思考的媒体三、感情宣泄与一边倒的舆论四、从一种声音到新闻自由的侵蚀五、全球新闻传播的结构与议程设置六、全球传播的战略与技巧:形象、情绪、政策第22章 卫视新闻频道与宣传新战车一、“新闻频道”还是“宣传频道”?二、“新闻频道正在成为真相埋葬者”三、“新闻频道”与制造公众情绪第23章 全球传播对新闻核心价值的冲击一、“‘9·11新闻学”的冲击二、从“他们的战争”到“我们的战争”第24章 全球传播中的战争新闻学一、战争中的媒体与政府二、新闻用语的策划与传播三、如何获得战争的真相?四、战争中的中国媒体第25章 非西方媒体如何在全球化时代营造自己的品牌一、半岛电视台成功经验剖析二、半岛电视台提供给中国媒体发展的思考三、结论第四部分党报环境下的新闻学第26章 新闻与宣传一、新闻不是宣传二、新闻不是另一个星球上的故事三、新闻不是传言四、新闻的力量来自哪里?第27章 从埋葬导语到埋葬党的声音一、无新闻型导语二、会议型导语三、表彰型导语四、无故事型导语五、概括型和概念型导语六、埋葬新闻型导语七、导语写作的技巧第28章 党报媒体环境的演变一、“换一下思维方式”二、“美女就是坏女人”三、正面宣传四、一面新镜子五、关注底线六、增加透明度七、调查性新闻第29章 党报改革的新路子一、突发新闻考验时效性二、党报如何“接近”读者三、讲故事:摆脱旧的宣传模式四、党报代表公众利益第五部分好新闻的标准第30章 新闻框架与新闻视角一、新闻框架理论二、叙述框架的类别三、冲突框架第31章 新闻的视觉化一、可视画面二、鲜活场面三、兴奋点与卖点四、可视化与现场细节五、细节的力量六、把“僵尸”变成活人七、“语不惊人誓不休”八、新闻观察力九、关键时刻、关键人物、关键引语十、不拐弯抹角处理新闻第32章 新闻的感觉化、故事化一、受众感官与新闻感觉化二、让人能看到、听到、闻到,甚至触摸到三、新闻故事化的三种技巧四、一事一报,一人一报第33章 超越倒金字塔的新闻学一、宁要没有电视的报纸,不要没有报纸的电视二、罗素的风格:讲述普通人的普通故事三、斯诺的风格:讲述代表时代的故事四、超越倒金字塔五、高情感场景与案例第34章 新闻媒体如何发表观点和言论一、新闻报道中的观点表达二、媒体需要怎样的评论家?三、言论作者为何要标明身份?第35章 科学新闻与公共信息的传播一、科学技术的公共传播二、消灭公众的科学赤字三、科学研究与新闻学的差异四、科学家与专家的不同功能五、谁是合格的科学记者?六、谨防新闻界与科学界联手制造"媒体明星"七、科学家与新闻记者有分歧吗?八、记者与科学家有共同点吗?第六部分新新闻观与新闻教育第36章 复兴新闻学教育一、新闻课堂与现实的冲突二、“故事在哪里?”三、为公共服务,还是为利益集团服务?四、传播学陷阱五、新闻学的核心课程是什么?六、新闻学的学术风气与学者风范七、不做新媒体的奴隶八、走在路上的新闻学课堂第37章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一、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二、从“学而知之”到“惑而知之”三、从“单调乏味的课堂”到“充满激情的战场”四、从“教师”到“教练”附:2004年清华一年级新生在得胜堡上“大篷车新闻学课堂”后的感言
章节摘录
《偏见》讲述的是美国新闻界内部盛行的一种公司文化,揭露了美国三大电视网在新闻报道中常常一边倒的问题。作者以新闻界一名知情人的角色披露了这样一些内容:为什么美国大电视网的黄金时节会漏报某条重大新闻?美国新闻机构政治上的正确性是如何压倒事实真相的?美国媒体精英是如何与美国社会相脱节的?为什么美国媒体大肆宣传艾滋病在异性中广泛传播的神话?为什么美国主流媒体把一些人的激情演说称之为自由演讲,而另一些人的演讲称之为煽动恐怖主义?《60分钟》这样知名的栏目是如何通过记者的偏见扭曲新闻的?偏见是个人的价值观造成的,还是追求收视率、耸人听闻新闻和金钱造成的?新闻既然有偏见,通过何种方式,能够平衡新闻报道? CBS资深记者伯纳德·戈德堡在这本书里叛变了教父,泄露了一个秘密:美国的新闻媒体和美国大多数记者都是有政治偏见的。戈德堡试图在这本书中揭穿美国媒体的神话,向公众展示,公平、平衡和诚实这些基本的新闻学原则已经从美国的主流电视网消失了。这本书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让读者清醒地发现,原来记者们报道的所谓事实,更多的是记者们个人的意见。 一个社会往往有三种批评声音:主流声音、合法的批评声音、极端的批评声音。《偏见》的批评则被美国主流媒体视为一种极端的批评。对于这种批评,主流媒体希望这本书像一道闪电——不久便会被人们忘却。这本书在2001年12月问世后,连续14周刊登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400多个电台节目专访、几十家有线电视台访谈。在国际上,从巴西、瑞典到中国,有无数的媒体采访和报道他或评论他的书。但是,美国三大电视网没有一家对他进行访谈。正如作者在《偏见》中把美国的新闻媒体比作黑手党——如果你吐露了家庭内部的秘密,你死定了。一个美国学者的书评写道:“我真诚地对戈德堡写这本书表示敬意。由于这本书,他毁了自己的职业,但是,他看上去并不在意。对于他来说,在CBS升官发财远没有讲出真相更为重要。” 在好莱坞描写华莱士的《60分钟》的影片
编辑推荐
《转型中的新闻学》结构宏大,视野广阔,内容丰富,文字富有激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