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讲诗

出版时间:2008-11-01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朱自清  页数:170  
Tag标签:无  

前言

  学术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了前人的成果,后人才能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前人的成果,后人不得不重复前人的研究,而且未必能达到前人的高度,“广陵绝响”是人类学术史上经常不得不面对的千古遗恨。要是人类的学术研究成果始终能得到传承,人类能取得的进步肯定要大得多。  秦始皇时代,多数儒家经典被付之一炬,或者被禁止传播。博士伏生将《尚书》藏在墙壁间,秦汉之际的战乱过后大部分已经遗失,只剩下二十九篇。伏生就以此为基础,终身传授《尚书》。在他九十余岁时,汉文帝派晁错去他家学习。此时伏生已口齿不清,由他女儿转述才大致完成传授。尽管由于双方所操方言的差异,导致晁错的一些误解,但基本内容还是得以流传。“薪尽火传”,靠的是火种不灭。中华文明能够长盛不衰,并发扬光大,靠的就是一代代的火种。  印刷术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书籍的流传,但人为的破坏还是会使有些书籍从此毁灭,往往使一门学问后继无人。而且,对严谨的学者来说,总会有一些研究的心得或某项具体成果来不及整理成文,或者因种种原因没有发表,只能靠口耳相传。

内容概要

学术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了前人的后果,后人才能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前人的后果,后人不得不重复前人的研究,而且未必能达到前人的高度,“广陵绝响”是人类学术史上经常不得不面对的千古遗恨。要是人类的学术研究成果始终能得到传承,人类能取得的进步肯定要大得多。  朱自清先生是古典诗歌研究专家,在传统诗学方面成就斐然。《诗言志辨》征引大量诗歌作品及计论原著,详细考察并阐明了传统诗学中“诗言志”这一最重要的诗学观念,从“诗言志”到“诗教”说,从“比兴”到“正变”,条理清晰,论证严密,资料翔实,胜义叠出。《古诗十九首释》释义明理,别开生面,把诠释诗歌中的典实与阐发诗歌中的意蕴相结合,体现了新旧文学的融会贯通,形成了既长于注释考证,又善于鉴赏批评的研究特色。《论诗学门径》是一篇指导青年读者诗学入门的文章,颇具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白清。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代表作品有《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背影》、《儿女》、《给亡妇》、《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又是在这一时期成就最高者之一,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书籍目录

论诗学门径诗言志辨 序 诗言志 比兴 诗教 正变《古诗十九首》释

章节摘录

  论诗学门径  本文所谓诗,专指中国旧体诗而言;所谓诗学,专指关于旧诗的理解与鉴赏而言。  据我数年来对于大学一年生的观察,推测高中学生学习国文的情形,觉得他们理解与鉴赏旧诗比一般文言困难,但对于诗的兴味却比文大。这似乎是一个矛盾,其实不然。他们的困难在意义,他们的兴味在声调;声调是诗的原始的、也是主要的效用,所以他们虽觉难懂,还是乐意。他们更乐意读近体诗;近体诗比古体诗大体上更难理解,可是声调也更谐和,便于吟诵,他们的兴味显然在此。  这儿可以看出吟诵的重要来。这是诗的兴味的发端,也是诗学的第一步。但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工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就还了别人。我不是说他们不应该读十部诗集,我是说他们若不能仔仔细细读这些诗集,读了还不和没读一样!  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现在并不劝高中的学生作旧诗,但这句话却有道理。“熟读”不独能领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粹的语言,有它独具的表现法式。初学觉得诗难懂,大半便因为这些法式太生疏之故。学习这些法式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多少应该像小儿学语一般;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朱自清讲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对朱老师的诗的方面的心得独到,一本值得大家看的书。
  •   书的内容没得说,绝对经典,趁着双十一的时候半价买下,性价比显得更高了。这是这个订单中最让人满意的一本。
  •   好书,作为孩子学习是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