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张慎 主编 页数:7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直观的公理”所规定的原则是,“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量”。首先,现象均表现为量,一个客体只有作为量的表象才是能够被思维的。其次,这种“量”是一种“广延”的量,即部分的表象先行于整体的表象,且.整体的表象是通过对这些部分的量之表象的延续的综合,始成为可能的。例如,我们表象一条线,总是从某个点开始,然后在意识中产生出所有的部分,最后形成十条线。康德认为,这条先验原理给先天知识带来很大的扩展,因为几何学乃是关于空间纯直观的广延的量的科学。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德国古典哲学的界定 二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三 德国古典哲学的特征及代表人物 四 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在中国第一篇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一章 德国启蒙运动 第一节 德国启蒙运动 第二节 德国启蒙时代的哲学 第三节 德国启蒙运动的理论焦点 第四节 德国启蒙运动的自我理解 第五节 虔敬派运动 第六节 通俗哲学 第二章 与文学并肩而行 第一节 狂飙突进运动:赫尔德 第二节 从狂飙突进运动到古典文学:席勒 第三节 德国文学的旗帜:歌德 第四节 浪漫派运动:施莱格尔兄弟 第三章 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第一节 “科学‘的理念 第二节 自然哲学作为自然科学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 第三节 自然科学成就概观:天文学、数学、化学、生物学 第四章 学院哲学与学术自由 第一节 哲学在大学的地位 第二节 哲学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第三节 哲学与学术自由第二篇 康德 第一章 生平与著作 第二章 《纯粹理性批判》 第一节 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第二节 先验感性论 第三节 先验知性论 第四节 先验理性论 第三章 《实践理论批判》 第一节 《实践理性批判》在康德哲学中的位置 第二节 实践理性与自由的实在性 第三节 纯粹实践理性基本法则 第四节 纯粹实践理性对象 第五节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力 第四章 《判断力批判》 第一节 《判断力批判》的缘起 第二节 反思判断力的提出 第三节 审美判断力批判 第四节 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第五章 政治哲学 第一节 为知识奠基与为自由辩护 第二节 自由与权利 第三节 一种最好的政体:共和制 第四节 一个哲学的千年王国:永久和平第三篇 费希特 第一章 生平与著作 第二章 知识学及其演变 第三章 呼唤自由的社会政治学说 第四章 道德宗教与人性尊严第四篇 谢林 第一章 生平与著作 第二章 自然与精神 第三章 《先验唯心论体系》 第四章 绝对与人类自由 第五章 宗教与神话第五篇 黑格尔第六篇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主要参考文献人名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这也就是说,范畴的规则作用在于直观质料的综合方面,在于使直观杂多的综合达到统觉的综合统一。在范畴的先验演绎中,康德论证了范畴的这种规則作用,现在他需要进一步做的,是具体展现这些“范畴的客观运用的规则”,这些规则一起构成了“一切纯粹知性原理的体系”。这一体系是依据量、质、关系与模态四组范畴衍生出来的,因此相应地共有四种知性思维的原理,它们分别是“直观的公理”、“知觉的预知”、“经验的类比”和“一般经验思维的公设”。其中,“直观的公理”和“知觉的预知”属于“数学性的原理”,因为它们具有直觉的确定性;“经验的类比”和“一般经验思维的公设”属于“力学性原理”,它们具有的是推论的确定性。不过,虽然有此不同,但康德强调,它们作为纯粹知性的思维原理都与“内感官”相关,也就是与时间的表象相关。“直观的公理”所规定的原则是,“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量”③。首先,现象均表现为量,一个客体只有作为量的表象才是能够被思维的。其次,这种“量”是一种“广延”的量,即部分的表象先行于整体的表象,且.整体的表象是通过对这些部分的量之表象的延续的综合,始成为可能的。例如,我们表象一条线,总是从某个点开始,然后在意识中产生出所有的部分,最后形成十条线。康德认为,这条先验原理给先天知识带来很大的扩展,因为几何学乃是关于空间纯直观的广延的量的科学。“知觉的预知”这条原理的规定是,“在一切现象中.实在的东西作为感觉的一个对象具有内包的量,即具有一个度”③。这条原理涉及的是有关现象中的“质料”的感觉,而不同于“直观的公理”涉及的是现象的“形式”方面(空间与肘间)的直观。
后记
思想是没有国界的,今天,当“全球化”、“地球村”等词语曰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媒体上时,理解西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就变得更加重要和必要,因为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基础之一。在此要深深感谢叶秀山、王树人两位先生策划了这套八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并邀请我们参加此项工作。本书希望为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贡献微薄之力,这是西学东渐以来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极为有幸地邀请到了陈嘉明、韩水法、邓晓芒、黄裕生、谢地坤等同志参加本书的撰写工作。陈嘉明撰写了第二篇第一、二章,韩水法撰写了第二篇第三章,邓晓芒撰写了第二篇第四章,黄裕生撰写了第二篇第五章。谢地坤撰写了第三、四篇。张慎撰写了绪论和第一、五、六篇,并主持了全书的结构设计和审读,编写了主要参考文献,修改了人名索引等。本书邀请到的撰稿人都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某个领域有专门造诣的中年学者,他们既在文本翻译方面有所建树,又对其中的某些问题有独到的研究。这次他们能联手就德国古典哲学写点东西,实为难得,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希望本书既能帮助读者回顾德国18—19世纪的思想史,又能使读者从现代的立场去理解那个特殊年代的哲学问题,从而在21世纪确定自己的思维定向。我们期待与读者的交流,更期待同行的批评和指教。
编辑推荐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6卷)》是叶秀山和王树人编写的,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