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训 全三册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作者:刘大治 编  页数:1016  译者:刘大治 注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传统使你成为地道的中国人。传统在哪里?在古代圣贤的训海中。集子中十七种童蒙读物,荟萃圣者语录、贤人轶事,是品行的佐助、后人的良师。  为了提供研究我国古代文化思想的资料,帮助广大读者和青少年正确理解古代启蒙教育读物的内容和实质,以便以史为鉴,应出版社的要求,由刘大治同志选择了常见的入种读物,编了《中国古训》一书。在每种读物之前均加了一篇简介,评介该书或出书的情况、内容特点时代局限以及版本源流,每篇在二千字至五六千字左右。此外,又对原文加以注释、意译全文或句意,一般都作典故注释。校注者所做的这些工作,是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的。

作者简介

刘大治,男,一九四五年生,神州市人。现为福建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曾担任《出版辞典》、《中国古籍提要·丛部》主要撰稿人。出版有《刘克庄年谱》、《沈葆桢事迹编年》,并主编《福建长乐七姓史记》等书。另有古籍论文十余篇发表。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序/许怀中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三字经名贤集小儿语续小儿语重订增广贤文幼学故事琼林家诫要言朱子家训女儿经改良女儿经女小儿语龙文鞭影弟子规声律启蒙二版后记三版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喻(yù):喻的历史来源有二:一、西汉时苍梧太守谕猛改姓为“喻”,东晋有喻归,为猛之后。此后无“谕”氏,晋改为“喻”。二、赐姓。南宋有愈樗,是梁朝愈药之后,赐姓“喻”。望出江夏、南昌。柏水窦章    [注释]柏(bǎi):柏氏的历史来源有三:一、远祖始于上古,传说古帝柏皇氏后代有柏氏。二、周时有柏国(今河南西平县西)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原国名为氏。三、传说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赢姓。录此备考。望出魏郡、济阴。    水:水氏之得姓据考证为时较晚,惟《百家姓》有列。其始祖可能由于某种原因需要改姓:或正居住水边,或见水而起意,就指“水”为氏,后代相延。另有为复姓水丘氏所改。此姓仅浙江鄞县和江苏吴兴有之。望出吴兴、临安。    窦(dòu):窦氏的历史来源有二:一、出自姒姓,以事为氏。夏朝夏后氏帝相失国被杀,其妃有仍氏方怀孕,从“窦”(墙洞)中逃出,奔归娘家有仍(山东济宁市东南),生遗腹子夏王少康。少康二子杼、龙留居有仍,遂为“窦”氏。二、古代氐族(也称西南夷)南北朝时多分布在陕、甘、川一带,亦有窦氏。族酋名窦茂。望出扶风、观津、河南三郡。    章:章氏的历史来源有三:一、出自姜姓,以国名为氏,其远祖始于春秋。周封齐太公姜尚的支孙于鄣国(今山东章丘县。一说在平阴县),齐灭鄣,子孙去邑旁改姓“章”。二、章国为任(妊)姓国,此为另一说。三、福建永春畲族钟姓所改。望出豫章郡。云苏潘葛    [注释]云:云氏的历史来源有三:一、出自妘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始于春秋。传说帝喾时火正(火官、火神)祝融的后代封于郄国(有作郧国,在今湖北安陆;一说郧县),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郊氏。后去邑旁为云氏。又有雲氏、芸氏、郧氏、员氏。二、颛顼之后有妘姓,又分出云氏。三、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的代北复姓牒云氏,进入中原后改为云氏。云氏和雲氏为不同的两个姓,但现已混而为一。望出琅邪郡、河南郡。    苏:苏氏的历史来源有二:一、出自“己”姓,以国为氏。上古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受封于苏(今河北临漳县西一带)。周武王时司寇忿生亦封于苏,后迁于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称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国所灭,后世子孙以其原国名“苏”为氏。二、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北魏代北鲜卑族复姓拔略氏南迁中原后改。望出武功郡、河内郡、扶风郡。  潘:潘氏的历史来源有三:一、出自姬姓,以国为氏。远祖始于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陕西北部),为毕国之附庸,后代以国名为氏。二、出自芈姓。为颛顼之后。周代楚国王族芈姓之后,以字为氏。三、少数民族复姓所改。北魏代北鲜卑族人三字姓“破多罗”氏改。望出荥阳、广宗、河南。    葛:葛氏的历史来源有四:传说上古时代葛氏远祖始于“古葛天氏之裔”,或云在伏羲氏之前,为神话传说,不足为信。二、夏代诸侯方国赢姓葛伯之葛国(今河南长葛县一带),灭于商汤,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三、东汉光武帝时洪氏(其先祖系上古伏羲时的水官共工之后)昔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兵拥光武有功封下邳僮县侯,浦庐让封于其弟文。南渡长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分出。四、南北朝北魏代北鲜卑族复姓贺葛氏人中原定居后所改。望出顿丘、梁国、句容。奚范彭郎    [注释]奚(xī):奚氏的历史来源有二:一、出自任姓。本为黄帝时任姓后裔,夏代有奚仲(车的发明者)任车正(掌管车辆的官)。原居于薛(山东漆县东南),后迁于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子孙以王父字“奚”为氏。二、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北魏代北地区鲜卑人人中原定居,其中达奚氏、薄奚氏均改单字“奚”氏。望出谯国郡。    范:范氏系以邑为氏。始祖系唐尧裔孙刘累之后,子孙历经虞舜、夏、商,均称唐杜氏。人周后改封于杜(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时称杜伯。宣王杀杜伯灭杜,其子隰叔(亦称杜隰)弁晋为士师(古代司法官吏,掌禁令、狱讼、刑罚等),曾孙士会(大夫随会)食采于范邑(今河南范县),世称范武子,子孙遂以邑名为氏。望出高平。    彭:彭氏的历史来源有二:一、以国为氏,源出大彭。大彭为商代诸侯,封于彭,建大彭国(今江苏徐州市一带),后代以国名为氏。二、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晋代安定胡人水胡族有彭氏;西羌、南蛮各族亦有彭氏。望出陇西、宜春。    郎:郎氏的历史来源有二:一、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春秋时鲁懿公之孙费伯曾居郎城(今山东鱼台县东北,一说在曲阜郊区),其后遂有郎氏,始祖费伯,费、郎是一家。二、历史上的南匈奴人姓氏。望出中山郡、魏郡。鲁韦昌马    [注释]鲁:鲁氏出于姬姓,始于周。周公旦之子伯禽受封于鲁(今山东曲阜一带),建鲁国,传三十四代,历九百余年,至鲁顷公时为楚所灭,迁至下邑,子孙遂以原国名为氏。望出扶风、新蔡。    韦:韦氏的历史来源有三:一、出自祁姓,以国为氏。夏王少康封其别孙元哲为御龙氏,于豕韦(今河南滑县一带),在商为豕韦氏,建豕韦国,后代以封地名中的“韦”为氏。因少康系彭祖之后,故“彭”、“韦”原是一家。二、避仇改姓。西汉时韩信被吕后所杀,事后,萧何让蒯彻藏韩信子孙于南粤(今广东、广西一带),子孙为避仇,取“韩”字的一半“韦”为氏,相从者亦以“韦”氏传世。三、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姓氏。汉代疏勒国有韦氏。望出京兆郡。    昌:昌氏的历史来源有二:一、出自妊(任)姓。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为四母所生,分成十二个胞族,昌姓为妊(任)姓之后,子孙多在岭南(今五岭以南地区)一带。二、黄帝有子昌意(嫘祖所出,颛顼之父),后代取其名字中的“昌”为氏。望出汝南、东海。    马:马氏的历史来源有三:一、出自赢姓,以邑为氏。始祖为颛顼后裔伯益的支孙,赵惠文王的大将赵奢,奢因战功被封为马服(今河北邯郸西北一带)君,子孙便以“马服”为姓,后又简为马氏。二、少数民族改姓。如东汉大司徒马宫本为马矢氏,改马氏;金代西域人马庆祥人居临洮狄道,遂以马为氏;元朝的月乃和,以其祖官全国马步指挥使,因改马氏。三、元明时期回教徒(穆斯林)多用马氏。望出扶风、平阳。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我国古代早有启蒙或发蒙教育,所谓发蒙,意即开发蒙昧。《风俗通·皇霸》上说:“亦足以怯蔽启蒙矣。”指开始教导处于蒙昧状态的儿童识字读书,灌输最早的思想教育内容,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广义地说,启蒙亦指通过宣传教育,使后进的人们接受新事物而得到进步。    古代启蒙教育的任务,主要由遍及城乡的蒙馆承担,蒙馆有落魄文人自设的,有地主、商人家设的,也有用祠堂、庙宇地租收入、地方公益进项或私人捐款开办的。    蒙馆教学用的课本称为蒙学书。社会的发展使普及文化变成了社会的需要,贵族士大夫有条件学习儒家经典,而平民百姓在“辟土殖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之余,为略识之无,粗通文字,而不至于受人欺骗的思想指导下,便不得不另求捷径,于是,像《百家姓》、《日用杂字》等所谓“村学”便应运而生。    蒙书历史由来已久。秦李斯《仓颉篇》、西汉史游《急就章》等便是最早的蒙学书,《汉书·艺文志》收有小学十家,所谓的“小学”,也就是蒙学。    但这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也并非只为村夫牧子的诵读而设。封建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也极为重视在少年儿童中灌输那一套纲常伦理的封建道德规范,所以古代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对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便同样采用了像《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书。在这些品类繁多的蒙书中,为适应儿童多记性、少悟性的特点,多采用韵文形式,并竭力做到言简意赅,合辙押韵,易学易记,于朗朗上口之余,学到有关道德、伦理、天文、历史、地理、文学、社会、民俗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这也正是蒙书之所以能够长期流行、为社会长期接受的原因。这种独特的长处和优势,遂比士子在通儒硕学的经论中所学的要多得多。这种独特的优长,是不能也不应一笔抹杀的。仅在这一点上,即有其在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价值。    无庸置疑,产生和流传于封建社会的蒙学书,同样属于封建文化的范畴。它们颂扬了忠孝仁爱、四大五常的封建道德,明显带有时代局限性和落后性,但如果经过科学的分析批判和适当的释文解字,出版这些过去曾经是家户晓、而现在已经逐渐生疏,甚至不知不晓的传统蒙学书,还是一件有益于文化史、教育史研究的事情。    我认为,每个社会、每个时代、每个阶级,都很重视对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只不过是内容、手段和方式不同罢了。今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在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努力建设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对少年儿童进行智力开发,灌输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这是培养无产阶级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供研究我国古代文化思想的资料,帮助广大读者和青少年正确理解古代启蒙教育读物的内容和实质,以便以史为鉴,应出版社的要求,由刘大治同志选择了常见的八种读物,编了《中国古训》一书。在每种读物之前,均加了一篇简介,评介该书或出书的情况、内容特点、时代局限以及版本源流,每篇在二千字至五六千字左右。此外,又对原文加以注释、意译全文或句意,一般都作典故注释。校注者所做的这些工作,是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的。    校注者和我素不相识,看了他的简历,得知他曾经走过一段坎坷的道路,靠他的勤奋和严谨的自学精神,专心于学习和研究,发表过论文《闽刻版画丛谈》、《刘克庄年谱》等,编撰有《闽人年谱知见录》、《柯蔡渊源考略》和《陈元光开漳史事系年》等,我被他刻苦自学和专心研究的精神所感动,为他撰此小序,带有奖掖新秀之意。                                                          1991.10.17于榕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训 全三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