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3-1 出版社:上海书画2 作者:刘小晴,庄新兴 页数: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赵孟頫生于南宋宝祐二年(公元一二五四年)卒于元朝英宗至治二年(一三二二),终年六十九岁。赵是宋太祖之子赵德芳的裔孙,字子昂,号松以雪道人,别署水晶官道人。因是古称吴兴的浙江湖州人,故人称“赵吴兴”。元仁宗时,拜翰林学士承旨,故又称“赵承旨”,卒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故后世又称其“赵文敏“。幼即陪敏,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十二岁丧父,十四岁以父荫补官,因年少仍闭门潜心读书写字,当其弱冠时书名已雀超于乡里,人从争得其片纸只字为荣。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登称,元世祖搜访遗逸于江南,遂应选入觐,惟后便步入仁途,大德三年(一二三三年)擢集贤直学士并屡屡迁升,因其为帝王荔枝裔,状貌佚丽,操履纯正,博学多才,文词高古,书画绝伦且双旁通佛学玄微,故倍受帝恩,从表面上看可谓官至一品,推恩三代,极荣华富贵之至。但事实上他并无实权,在宦海中以南人而受蒙古贵族的猜忌,他只能寄情于书画,潜心于释道,故其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和写经墨迹。 赵孟頫五负即开始学书,初学宋高宗,便有出蓝之观,听时则专意于二王,虞集《跋越孟頫临智永千文》谓:“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活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谐《圣教序》而入其,至于草书,饮《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姿、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他不仅力追 二王,以复古为创新,更能从古篆、隶书、章草中去触类旁通,晚年则又羼入李北海行楷意,其书能在前人的基顾同上,博彩众长,贯穿斟酌,厚积薄发,形成了他流丽飞动,温润妍雅的书风而独步书坛,元代书法几乎被他一人所笼罩。
媒体关注与评论
赵孟頫生於南宋宝祜二年(公元一二五四年),卒於元朝英宗至治二年(一三二二)终年六十九岁。赵是宋太祖之子赵德芳的裔孙,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署水晶宫道人,因是古称吴兴的浙江湖州人,故人称[赵吴兴]元仁宗时,拜翰林学士承旨,故又称[赵承旨],卒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故后世又称其为[赵文敏]幼即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十二岁丧父,十四岁以父荫补官,因年少仍闭门潜心读书写字,当其弱冠时书名已雀起于乡里,人人争得其片纸只字为荣。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登位并灭南宋而统一中国,赵则隐居故里,沉酣于诗文书画之中,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元代政权渐稳,元世祖搜访遗逸于江南,遂应选入觐,以后便步入仕途,大德三年(一二三三年)擢集贤直学士并屡屡迁升,因其为帝王苗裔,状貌呋丽,操履纯正,博学多才,文词高古,书画绝伦且又旁通佛学玄微,故倍受帝恩,从表面上看可谓官至一品,推恩三代,极荣华富贵之至。但事实上他并无实权,在宦海中以南人而受蒙古贵族的猜忌,他只能寄情于书画,潜心于释道,故其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和写经墨迹。 赵孟頫五岁即开始学书,初学宋高宗,便有出蓝之观,中年时则专意于二王,虞集《跋赵孟頫临智永千文》谓:[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书,饱《十七贴》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姿、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他不仅力追二王,以复古为创新,更能从古籇、隶书、章草中去触类旁通,晚年则又羼入李北海行楷意,故其书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贯空斟酌,厚积薄发,形成了他流丽飞动,温润妍雅的书风而独步书坛,元代书法几乎被他一人所笼罩。 赵孟頫学书十分刻苦用功,特别在临摹上,每临一贴,多至数百通,且落笔迅疾神速,相传他能[日书万字]。尤精于小楷、行书、行楷诸体,他的行书犹如一个风流潇洒、俊秀清逸的才子,显得雍容恬静、风流蕴藉,翩翩动人,是典型的江左风格。由于他是宋室后裔,后又入仕元朝,这段历史就给他的人品蒙上一层阴翳,致使历代评论家对其书法亦贬褒殊悬,或捧为[尽掩古人,超入魏晋]或贬为[熟媚绰约,自是贱态]其实[人品]二字,就书法而言,并非指他的政治立场,而是指其文艺修养,[熟媚]二字,本非坏事,熟贵在贺熟,[媚]贵在雄秀,赵孟頫的字还是很有骨力的,外标冲霭之容,内含清刚之气,其书不可及处正以韵相胜,后人学之不当,多肉而少骨,则无有不滑入佻媚甜俗一路,这一点是初学者必须注意的。 赵孟烦光福重建塔记》是其行楷书的代表作品,此卷书于至治元年二月三二一年,正是赵孟頫逝世前一年所书。纸本,纵二十八点六厘米,横二百八十四厘米。此卷作品为其晚年所作,笔力清劲圆润,体势端庄中杂以流丽之态,字里行间,自有一种清刚雅正之气扑人眉宇,实可为初学行书者的最佳范本,我们可以从他的笔法中上窥二王之妙,今影印刊出,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一瓢
编辑推荐
当为罕世珍品,可以说是初学者的最佳范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