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尺牍

出版时间:2000-7-1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胡传海  页数: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具有专业知识和大众普及的双重性质的知识读物,用平实的语言,分明的层次,紧凑的结构,循序渐进,让读者认识尺牍,了解尺牍,欣赏尺牍,薄薄一册,雅俗共赏,是一道可口的知识小菜,味足而悠远。    尺牍由古演变至今,是书信的总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语言多变。我们都曾接触。这种交流方式普遍而大众化,其实它有着风格、表现上的差异,有着格式上的差别,还有着久远的历史演变过程。深入了解一门常见的艺术,何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呢?无论是电话还是手机的产生,尺牍仍被普遍地使用着,因为它的有形,因为它能保留得更长久。当我们更深刻全面地了解它,能更灵活运用它的结构风格和表现手法,或许,就更具有可观赏性,也就更具保留价值。尺牍的魅力,等待着你发现和表现。  书谪中“*”表示左边一个“龠”;右边一个“厂”字头,“厂”字头下是一个“七”字,“七”字下是一个“虎”字。

书籍目录

尺牍的历史演变古代尺牍的基本格式尺牍书写的风格化表现

章节摘录

  古代的“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 ,即送信之人。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刘兰芝请母亲谢绝县令派来的媒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这里的来信,指的就是来说媒的使者。“信”的这一意思,常见于汉魏六朝的文献,不能误解为以后的“书”和“信”。到了晋朝,“书”、“信”己成了复合词,这在《晋书·陆机传》中已有记载。唐人诗多见“书信"一语,而且有了单单以“信”指函札信件的用法。如王昌龄《寄穆侍卿御出幽州》:“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贾岛《寄韩潮州愈》“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等等,这里的书信已确指信件的意思了。以“书”指信件的古义一直沿用至今。诸如“惠书奉悉”,指的就是信件收到了。  古时与“书”相近的文体,还有“启”和“牋”(亦作“笺”),均为奏记一类,略同于“上书"和“表”。不限于对君,但流行于对尊长及朋友之间。《文心雕龙·奏启》云。“高宗云:启乃心,沃朕心,取其义也。孝景讳启,故两汉无称。至魏国笺记,如云启闻,奏事之末,或谨密启。自晋来盛启,用兼表奏。陈阵言事,既奏之异条;让爵谢恩,亦表之别干。这里“启的取义和作用己很明白。后世沿用“启"以示慕敬,与“书”之叙事议论已无差别。如宋叶梦得一札,即用“启”,从其行文、书写的方式来看,都不乏恭敬之意(图二)。  “牋”在魏晋南北朝,主要为臣下对后妃及太子诸王陈述之用。如三国魏杨德祖(修)的《答临淄侯牋》,陈孔璋(琳)的《答东阿王牋》,晋阮嗣宗(籍)的《为郑冲劝晋千牋》等,除开头结尾有“死罪,死罪”之词外,其功用与“书”、“启”相类似。正如前述,至于“札”、“牍”、“简”、“帖”之类主要以书写工具来划分区别,其功能与“书”、“信”、“启”、“牋”并无致。综上所述,所渭的“尺牍”是逐渐由种通用的文体,逐渐地演变为私秘性较强的书信体的。  有人把真止意义上的书法作晶定格在魏晋时代,这里有几个因素,一是由于自由精神的崛起。人的主观表现的欲望空前地高涨,力图在寻找一种最能表现人的主体精神的有效媒体,而书法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已渐趋成熟,适宜于表现人风神骏爽、天姿超迈的行草书已问世。所以,书法成了挥洒人的精神意趣的最佳表现手段。是由于书写具已渐趋稳定。笔、墨、纸(绢素)、砚等文房用具的问世,使书法的表现性更为直接,它已不像甲骨文需契刻在牛、龟胛骨上,钟鼎文需浇铸在铜鼎之中,石刻文需镌刻在山石之上,而用毛笔直接的书写,将带有制作性质的二度文化创造转换成为最直接的情感渲泄。三是由十尺牍的兴盛。魏晋时代的名帖几乎都是尺牍,私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问和舞台。中陶的书法可以说由最具实用功能然而又带封闭性质的尺牍开始,逐渐走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开放的空间形态。由尺牍衍变为书(诗)稿,奏章、诔文、扁额、对联、条幅、斗方等一切可能表现的形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应该说各个时期的书法风格影响了各个时期的尺牍书法的表现形  式,而各个时期的尺牍书写又推动了书法整体风格的演进。  像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的《初月帖》(图三),骨势洞达、神韵卒灵、意境悠远、笔势流畅。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魏晋草书的风韵=用笔秀美道逸点画概括明确,行气贯达自然,章法明朗舒适,寥寥五行,项格书写,一气呵成,款款写来,一如行云流水,了无滞碍。从此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尺牍的几个特点:话语不多,简练明确;书写随意,不过多讲究程式,与魏晋人洒脱的自然风貌有关;十分追求上下字势之问的映衬与呼应及字的大小错落变化。如果再参照其所书写的《姨母帖》、《平安帖》、《奉橘帖》(图四)、《丧乱帖》、《得示帖》等都可看出这一特点,同时,他又表现了善于变化,力求每帖一个面貌(当然不悖离体风格)的手段。  唐朝的博大雄浑的气势同样影响到书法上,以颜真卿为代表的唐代书法,追求开阔的气度和雄迈的风姿。在 其尺牍书写中也是如此。像《争座位帖》(图五)就是颜真卿在代宗广德二年(764)写给仆射郭英畛的书信手稿。马时郭为了谄媚宦官鱼朝恩f在两次隆重集会上指麾百官就 座而任意抬高鱼的座次。为此,颜在信中斥责他的行又“何异清昼攫金之士”。此帖“书法气势充沛,劲挺豁达, 而且许多字与行还写得豪宕尽兴,姿态飞动,似乎也显示 了他那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金开诚《颜真卿的书法》)有人将此帖同王羲之《兰亭序》并列为“双璧”从此帖中我们也可看到唐朝手札语言气势磅礴,书写方式大气自然,已十分接近后代的尺牍形式。  五代杨凝式开创了“乌丝栏”(即画界栏)的方式,但由于杨凝式书法多数写在墙壁之上,年代久远,自然已不复存在,但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从未米芾的《蜀素帖》(此是诗稿)中仍可窥见一二,这开创了后代的信纸格局。如前清翰林张元济的信札(图六)就是写在这种界栏纸上,然而他只是把这种界栏作为一种映衬手段,笔致纵横遒逸,气势雄放跌宕,加之隐约之乌丝栏,使雄奇之美中更增添了一份妩媚。在宋代的尺牍书写中苏轼偏于浑厚圆融(图七),黄庭坚强调笔致荡漾(图八),米芾强调真趣的流露(图九),而蔡襄则以儒雅风貌见长(图十),可谓各执一端。当然像理学家朱熹的谨严(图十一)与邵*(图十二)的纵逸也形成了对比,而南宋将军韩世忠(图十三)与文学冢陆游的尺牍(图十四),也写得有板有眼,一丝不苟。宋朝书法是写意为主,而能在尺牍书写中依然保持这种状态的我以为是米芾,因为他是性情中人,性格豪放不羁而不拘礼法,所以,在尺牍中仍然能纵横笔墨,使其尺牍看起来更像是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  如果说元代赵孟頫书法的最高成就在哪里其实,还是表现在他的尺牍上(图十五),他在尺牍书写过程中更为放纵和随意,并增添了一份魏晋人的洒脱和儒雅,他的复古样式为后代也提供了资源。明代书法朝更为多样化方向发展,这种迹象在明中叶的书家尺牍上反映出来,唐寅的甜美秀逸风格(图十六)参之毕恭毕敬的书写方式,多少使我们感觉到与传说中的飘逸洒脱的他有那么一段距离。而文征明的尺牍(图十七)与其书法创作一样保持着一致性和完整性,清秀遒美。狂放的祝允明在尺牍(图十八)书写中既遵守传统,但也表现了其独特的才情。而干宠的尺牍(图十九)则写得古色古香,笔姿超迈。至于晚期的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图二十)、干铎等似乎更倾心于大幅的创作,而尺牍作品也一仍似其作品风格。明朝是抒写性灵的时代,每个人在这种时代都能表现出其超然而独特的个性面貌,像主张复古的书法理论家邢侗的尺牍(图二十一)儒娟秀、一丝不苟,并含章草笔意。而剧作家汤显祖的尺牍(图十二)秀美飘逸,抒写性情,也不乏是一幅佳作。至于画家龚贤的尺牍(图二十三)则写得跌宕变化,有板有眼,悦目悦心。可以说尺牍的内容和形式在明代已臻达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那就是在尺牍抒写中可能抒情的成份已逐渐超越于言事的成份,这样,书法的表现性已就进一步凸现出来了。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具有专业知识和大众普及的双重性质的知识读物,用平实的语言,分明的层次,紧凑的结构,循序渐进,让读者认识尺牍,了解尺牍,欣赏尺牍,薄薄一册,雅俗共赏,是一道可口的知识小菜,味足而悠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怎样写尺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