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技法史研究丛书

出版时间:1999-12-01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杜哲森,宋晓霞 著  

内容概要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吴镇(1280——l345)以终牛隐居、擅画隐逸题材著称,其传世作品的图式与母题充分表现了古代文人理想中的精神价值与艺术境界。在文人画鼎盛的元代,吴镇的绘画不仅和元代前期的士大夫画有一种心境上的区别,而且在中后期的“元四大家”中亦独具风貌。吴镇的创作及其在画史上的地位,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所特有的文化品质。本书即尝试通过讨论吴镇传世作品及其相关的绘画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画史上视象结构之流经衍变的形态分析为基础,揭示出文人画发展中潜在的创作倾向和文化意识,研究吴镇在中国关术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抱独全其天吴镇的隐逸与士人文化传统及其时代第二章 濡翰写其怀吴镇的笔墨之道与传统绘画以书入画的历史演进第三章 因心造其境吴镇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与文人山水画的本体化发展第四章 烟水托其生吴镇创作的情思所系与历史文人绘画的精神归向吴镇传世画迹图录历代流传吴镇画迹简表所引著录书编年表

章节摘录

  画为心迹,格冈品殊。研究吴镇的画迹首先要剖析其心迹和人品对创作的影响。  中国画的格局,至元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士夫弄翰,以画名家,蔚成风气。按诸家之所习擅,山水为第一,其次为画竹。表现文人这一特殊阶层之思想、志趣的文人画创作得以确立。究其缘起,固然是由于蒙汉易祚、世事多艰,士人阶层政治失意,遂兴希企隐逸、寄情山水之风尚。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原因尚不止于此。  元代是蒙古族上层贵族集团掌握国家权力的时期。在元代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即已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仁义道德为行为规范的庞大的封建政治体系和宗法社会组织。发韧于草原文化的蒙古帝国,为了巩固其凭藉武力建立的政权,作出了种种努力和妥协。然而蒙、汉这两个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文明的进程亦不相同,要想在一个复合皇朝中找到文化上共通的价值依据,不得不经历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1]。作为社会中的特殊阶层一一联结皇权与“溥天之下”的关键环节--士人阶层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中,必然面临着一尴尬局面。元初画家如龚开、郑思肖、温日观等面对时局“泪泉和墨写离骚”的遗民心态毋庸赘言,其他文人如何调适白处,亦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元朝不足百年的历史,汉族政权虽然中断,但学术尚有传承,人物尚有规仪。继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后,元人在宋人的基础上多有延续,华夏文明生机未断。史学方面,不仅有《辽史》、《金史》、《宋史》之纂修,更有《文献通考》(马端临撰)这一典章制度通史巨著的完成。经学方面,元代延续中国学术思想之精华,朱学之盛行、普及远过于宋代。此外,继承了中国文化巾藏书、修书、讲学传统的“书院之设,莫盛于元”(《日下旧闻》)[2]。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画技法史研究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