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4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作者:陈述 页数:3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杭州运河丛书》分为《杭州运河历史研究》、《杭州运河文献》(上下册)、《杭州运河风俗》、《京杭大运河图说》、《杭州运河古诗词选评》、《杭州运河桥船码头》、《杭州运河遗韵》共八本,从多方面、多角度充分展示了杭州大运河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提示大运河对杭州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的意义,为研究、保护、治理和开发杭州大运河,提供了一份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的珍贵资料。本书为其中的一本。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论著部分,叙述大运河的形成和历史、功能和地位、运河与杭州城市发展、运河整治历史与管理制度、运河文化风貌等,下编为译著部分。
书籍目录
上编序(陈桥驿)/1第一章 大运河的形成与发展(李志庭撰)/3第一节 大运河的始凿/3一、我国东部地区地理大势/3二、大运河的始凿/8第二节 江南运河的形成/10一、秦统一之初东南地区的政治形势/10二、江南运河的形成/10三、六朝时期江南运河的发展/11四、浙东运河的形成/12第三节 隋代南北大运河的开通/13一、隋朝初年的运河大势/13二、隋代南北大运河的开通/14三、唐宋时期南北大运河的整治和演变/18第四节 元代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及其发展/22一、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22二、元朝世祖以后京杭大运河的整治/25三、明清时期对京杭大运河的整治/25四、历史时期京杭大远河的衰落及新生/28第二章 大运河的功能与地位(李志庭撰)/31第一节 大运河的功能/31一、航运/31二、灌溉/40第二节 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44一、保障国家的统一和安全/44二、促进经济的交流与发展/46三、推动科技的革新与进步/49四、承载文化的交融与繁荣/52第三章 运河与杭州城市的发展(徐吉军撰)/56第一节 隋唐五代杭州城的崛起与发展/56一、隋代南北大运河的开通对杭州城市的巨大影响/56二、唐代杭州城市的崛起/57三、五代杭州的发展/58第二节 北宋杭州城市的繁荣/59一、北宋杭州城市经济的发展/59二、大运河对北宋杭州的影响/62第三节 南宋杭州——“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65第四节 元代杭州——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77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江南名城/79一、明清杭州城的发展/80二、发达的工商业/81三、运河边的市镇/86第四章 运河的整治与管理(项文惠撰)/92第一节 隋唐杭州运河的治理与开发/92一、隋代重修江南河/92二、宋璟、崔彦曾开沙河/93三、白居易引水人河/94第二节 吴越杭州运河的治理与开发/96第三节 北宋杭州运河的治理与开发/99一、北宋杭州的运河水系/99二、苏轼浚茅山、盐桥两河/101第四节 南宋临安运河的治理与开发/104一、地方官吏的疏浚/104二、运河上的桥/107第五节 元代杭州运河的治理与开发/110一、元代杭州的运河水系/1lO二、地方官吏的疏浚/112第六节 明代杭州运河的治理与开发/113一、地方官吏的疏浚/113二、杨碹/115第七节 清代杭州运河的治理与开发/115一、清代杭州的运河水系/115二、地方官吏的疏浚/118第八节 民国时期杭州运河的治理与开发/120第九节 建国以后杭州运河的治理与开发/122第五章 文化风貌(顾希佳撰)/128第一节 风俗民情/128一、农业生产习俗/128二、运河交通习俗/138三、商贸习俗/145四、岁时节 令/155五、民间信仰习俗/165第二节 口头文学/174一、民间故事/174二、歌谣谚语/186第三节 文化娱乐/196一、戏曲曲艺/196二、歌舞杂艺/206三、竞技游戏/212下编第一章 运河之都——杭州/219第一节 唐以前的杭州(运河以前的杭州)/219第二节 唐宋时代的杭州(其一,地理的变迁与城址的拓展)/231第三节 唐宋时代的杭州(其二,城市建立的过程),/240第四节 唐宋时代的杭州(其三,大杭州的人口)/251序/251一 北宋的户口/251二 南宋的户口(一)/256三 南宋的户口(二)/261第五节 大杭州的发展与浙西开发小记/268第二章 杭州运河的整理/275第一节 唐五代的运河/275第二节 宋代的运河/277一 城内运河/277二 城外运河/282第三章 杭州与两浙运河/290第一节 浙西大运河(附:银林运河)/290第二节 浙东大运河(附:江海运河)/295第四章 作为海港的杭州/301第一节 杭州作为海港的地位/301第二节 外港——关于澉浦/313第三节 浙东的外港——明州(宁波)/326第五章 杭州的码头与码头市/330第一节 码头的意义与沿革/330第二节 杭州的码头/345一 城南码头/346二 城东码头/355三 城北码头/360第三节 城外厢与码头市/364第六章 杭州与中国近世的文化/368附图:图1.浙江图图2.西湖图图3.九县山川总图图4.余杭县境图图5.杭州府城与北新关图图6.西湖行宫图图7.运河图图8.城北码头图图9.钱塘县境图译者说明/383
章节摘录
书摘四、历史时期京杭大远河的衰落及新生 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大力治理运河的同时,又大治黄河,黄、淮、运一度相安于时。及至乾隆后期,尤其是嘉庆、道光以后,疏于河工,使运河艰涩日甚一日。咸丰三年(1853)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北徙,冲垮张秋镇运堤,挟汶水走大清河至利津人海,安山以北运河遂涸。同治(1862-1874)年间漕粮改以海运为主,仅十分之一仍由河运。光绪二十七年(1901),漕粮全部改折,漕运停办,封建政府对于运河的投入和热情锐减,运河日趋残破。 民国初年,北京至通州的通惠河,河道犹存,但缺水断航,船舶早已绝迹。 天津至临清的南运河,因有漳、卫二河在临清注入,尚无断流之虞,虽有淤浅,尚可通行千担以下民船。 山东境内鲁运河,黄河以北一段,先前借黄济运,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早已淤塞;黄河以南一段,水源尚较充足,但闸坝多已废圮,调剂水源已有困难,致使半数河道淤塞,剩下的另一半仅能勉强维持小型船只通航。 江苏台儿庄至淮阴的中运河,因有沂、泗、洳诸水作为水源,可通行民船。但夏秋之际,如遇洪水暴涨,冲毁堤岸,则航行受阻。 淮阴至扬州的里运河,所经为平原地区,湖泊广布,河网密集,水源较为稳定,千担以下民船自可畅通无阻,吃水较浅的汽船亦可往返行驶。 长江以南的江南运河,除江苏镇江京口常受江潮冲击、浙江杭州钱塘江岸常受海潮侵扰外,其余河段水源丰富,可以终年航行无阻。 浙东运河也始终保持着通航状态。 针对其时京杭大运河的现实和面临的种种困难,民国时期曾对运河进行了一些局部的整治。如:河北境内,民国7年(1918)改建南运河,马厂减河口滚水坝为减水闸。苏北地区除了多次浚深运河、修筑河堤以外,民国23年至25年(1934-1936)期问又相继修建了邵伯船闸、高邮船闸、淮阴船闸、刘老涧船闸。江南运河、浙东运河沿途各地方当局也多次对河道、河堤进行了浚治。 民国24年(1935),水利工作者曾提出治理运河方案,但民国政府鉴于各方面的原因,无力付诸于实施。 解放以后,浙江、江苏、山东等京杭大运河沿线各省,竞相对辖内各段运河进行了整治。1958年4月,国家批准了交通部提出的整治运河工程计划。京杭大运河从此又获得新生。 P28-29
编辑推荐
《杭州运河丛书》分为《杭州运河历史研究》、《杭州运河文献》(上下册)、《杭州运河风俗》、《京杭大运河图说》、《杭州运河古诗词选评》、《杭州运河桥船码头》、《杭州运河遗韵》共八本,从多方面、多角度充分展示了杭州大运河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提示大运河对杭州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发展的意义,为研究、保护、治理和开发杭州大运河,提供了一份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的珍贵资料。本书为其中的一本。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论著部分,叙述大运河的形成和历史、功能和地位、运河与杭州城市发展、运河整治历史与管理制度、运河文化风貌等,下编为译著部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