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作者:冷晓 页数:181
内容概要
清代康乾盛世,两代帝王都在执政时数下江南,这是清王朝统治中国两个半世纪中的政务大事,也是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韵事。《康熙·乾隆两帝与西湖》是康熙、乾隆西湖览胜最权威、典型、内容完备、体例科学的历史纪实。
书籍目录
导言/1一、南巡起因/3二、南巡目的/12三、行程遗事/19四、临幸杭州/24 (一)行宫胜概/24 (二)西湖览胜/36 (三)凭吊古贤/101 (四)佛国巡礼/112 (五)巡阅海塘/160 (六)巡视政事/166五、南巡评说/168后记/181
章节摘录
书摘二、南巡目的 清代,康熙朝在尽灭明裔、平定叛乱后,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反清复明”的思潮此起彼伏,还时时出现义民为反对官僚地主巧取豪夺而举起义旗。面对文人士大夫的反抗思潮,顺治时曾颁发《大清律》,禁止文人结社。玄烨继位后,他借鉴的都是前朝明代“宽猛相济”的策略。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如《明史》之狱、《南山集》之狱等;另一方面宣扬“治平”,提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词科等笼络人心。同时重视水利,奖励农垦。为稳定社会,调整满汉关系,玄烨开始数下江南。 康熙二十八年(1689)春,玄烨初巡杭州,在《泛舟西湖诗》中除盛赞西湖景色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云: 此行不是探名胜,欲使阳和遍九垓。“九垓”,指的是九州八极的华夏大地。玄烨十分欣赏梁简文帝《南郊颂序》中提出的“九垓同轨,四海无波”的境界,但愿华夏各族思想文化“同轨”,不但“四海无波”,而且希望和煦的阳光遍照大地。这种愿望随后就成了康熙、乾隆屡下江南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每次清帝南巡,除“巡视政事”、“阅兵校射”、实施“赏罚信明”、安抚军心外,大量活动都从稳定民心的政治需要出发,“禅山谒陵,蠲租免税”。他们先后祭祀孔庙、明陵,拜谒历史名人陵墓,召见江南名士,擢选汉人入朝为官,并迎合汉地习俗,参庙礼佛,斋僧赐物。他们都曾在各地宣诏蠲免赋税、漕粮,甚至截留原应上缴的漕粮平粜给百姓,以示“皇恩浩荡”。至今塘栖还保留着乾隆蠲免漕粮的御碑,有些寺庙志书也有类似的记载。 对于南巡,弘历在《御制南巡记》中称:“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两事,一日西师,一日南巡。”而他的南巡比之其先祖康熙帝则潇洒超脱得多,他自称:“偷闲游佛国,问景憩僧寮。”(弘历《昭庆寺作》)而且巡礼寺庙之多,逗留时间之长,吟诗题咏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 康、乾两朝历时均约六十年,两位清帝先后下江南巡视亦均为六次: 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玄烨初下江南江宁(今江苏南京)巡视后回銮。 康熙二十八年(1689)春,玄烨第二次南巡来杭。 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玄烨第三次南巡来杭。 康熙四十二年(1703)春,玄烨第四次南巡来杭。 康熙四十四年(1705)春,玄烨第五次南巡来杭。 康熙四十六年(1707)舂,玄烨第六次南巡来杭。 乾隆十六年(1751)春,弘历初次南巡来杭。 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弘历第二次南巡来杭。 乾隆二十七年(1762)春,弘历第三次南巡来杭。 乾隆三十年(1765)春,弘历第四次南巡来杭。 乾隆四十五年(1780)春,弘历第五次南巡来杭。 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弘历第六次南巡来杭。 后人称清帝南巡之举为“巍巍盛典”“熙朝盛事”,昭示了“德威”。其实,南巡的意义要深远得多。清帝南巡,对于改善满汉关系、安定人心、稳定社会、巩固清朝统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清帝南巡足迹到处,留下了大量题字吟咏,丰富了各地的文化,并使这一珍贵的人文遗产留传后人,成为宝贵的文化资源。(P12-18)
编辑推荐
清代康乾盛世,两代帝王都在执政时数下江南,这是清王朝统治中国两个半世纪中的政务大事,也是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韵事。本书是康熙、乾隆西湖览胜最权威、典型、内容完备、体例科学的历史纪实。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