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吉林文史 作者:赵立 译评 页数:1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三十六计》是我国流传较为久远,普及面较为广泛的兵法通俗读物,它集历代兵家“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和谋略奇书之称,书中的不少计名、用语为人们耳熟能详,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它不仅可以用于军事,对于启迪人们的心智亦功不可没。 我国古代,兵书丛集,蔚为大观:仅见于记载的就有三千余种,保存至今的也不下千余种。其中《三十六计》格外被人看重。故古书有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可见,《三十六计》所涵盖的有关智谋的丰富内容,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今天,人类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但是,人们对《三十六计》还是情有独钟,那是由于被其所富含的“巧”与“智”所深深吸引,认为其不仅可以用于军事,推而广之,还可以将其引入政治、经济、哲学、人生、管理、商界等各个相关领域。
书籍目录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蟑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跋
章节摘录
书摘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反。译文等待天时对敌方造成了困难,再诱之以人为的假象。假若向敌方发起进攻仍有困难,那就把敌方引向出战之路,反倒更为有利。评点“调虎离山”原意是用以比喻为了便于行事,设法引诱别人离开原地。《西游记》第七十六回:“……正中了我的‘调虎离山’之计。”《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操密谓玄德日:‘君令汝屯兵小沛,是掘坑待虎之计也。’”这与本计略有不同。本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也就是说,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而且兵力众多,防范严密,这时,万万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应为以计相诱,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从而聚而歼之。此计与“引蛇出洞”有相同之处。东汉末年,军阀纷起,各据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而年少有为,他继承父志,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公元一九九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的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天险可以凭依,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当时,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深知如果用强攻,那是很难获胜的。他便与众将商议定出一个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刘勋极为贪财的弱点,孙策便派人去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了一番。信中说,刘勋威名远扬,令人倾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信中称,上缭经常派兵来侵扰我部,而我部力弱,不能前去征讨,请求刘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方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在信中极力讨好他,便显得万分得意。而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就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便免去了后顾之忧,立即决定发兵上缭。对此举,部将刘晔则极力劝阻,可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和甜言所迷惑。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前去攻打上缭,城内空虚,便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快去占据他的老窝吧!”于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遭到顽强的抵抗。而十分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却一直不能取胜。正在此时,突然得到报告,知道孙策已经攻取了卢江,明知是中计了,却已后悔也来不及了,只好灰溜溜地投奔曹操去了。彭德怀元帅,为人豪爽,敢讲真话,敢打硬仗。但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历次战役中都非常注意运用计谋,创造过很多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著名将领。一九四七年三月,国民党调集二十三万人,向陕甘宁解放区发起进攻。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三月十九日,党中央主动暂时撤离延安。我军撤出延安以后,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野战军,采用“蘑菇”战术,同敌人进行周旋。西北野战军在彭总的指挥下,运用“调虎离山”的计谋,打得有声有色。我军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公开向安塞方面撤退,而我军主力则埋伏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敌军派出五个主力旅向安塞扑去。三月二十五日,敌三十一旅的旅部和一个团进入了我军在青化砭的伏击圈。我军只用了一个小时,便全歼敌军,活捉了敌军旅长李纪云。胡宗南发现我军主力不在安塞,就急忙把主力调到延安以东,企图与我军决战。而我军主力则迅速转移到榆树坪一带休整,只派一小部分力量同敌人周旋。四月十四日,敌军一三五旅沿瓦窑堡、蟠龙大道两侧高地南下,我军以新编四旅进行阻击,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当敌人进入我军第二纵队的阵地时,教导旅和新编四旅集中优势兵力,组成了包围圈,结果敌一三五旅全军覆没,旅长麦宗禹被活捉。我军两战两捷,用伏击战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四月下旬,敌人的行动变得十分谨慎。彭总决定调动敌军主力,然后集而歼之。于是,他命令三五九旅一部,再从每个旅中抽调一个排的兵力,配合绥德军分区部队,装扮成我军主力,接连抗击刘戡、董钊九个旅,并且故意在沿途丢弃一些各部的臂章和符号,以造成我军主力仍在佳县、吴堡地区欲渡黄河的假象。当敌军方阵从驻瓦窑堡西南山沟的我野战司令部旁的山梁喧闹北上时,司令部的全体人员持枪在手,非常紧张,而彭总却躺在土炕上,镇定自若。敌人主力已被“调”离,敌人的给养地蟠龙,只留有一个旅守卫。敌人主力过完了,彭总一跃而起,立即挥师南下,直奔蟠龙,经过三天激战,全歼守敌一六七旅六千余人,缴获服装四十三万套,面粉一万余袋,子弹百万余发,还有大量的枪支、军用器材、医药用品等,成功地运用调虎离山计,打了一次漂亮的胜仗。苏军入侵阿富汗时,动用了一千多门大炮,妄图以火力优势取胜。苏军每次进攻,都采用摩托化步兵在前、炮兵在后的步炮协同打法。一九八。年初冬的一天,苏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在二十多门大炮的支援下,向潘杰希尔山谷地带的阿游击队进攻。阿游击队根据苏军炮兵自身防护力弱、行动易受限制等弱点,决定用计把苏军步兵“调”开,集中全部力量打击它的炮兵。当苏军进入谷地后,阿游击队则以少量部队为诱饵。把苏军步兵引向谷地深处,而以隐蔽于谷口的主力迅速向其炮兵阵地移动,并发起攻击。当苏军发觉中计上当挥师回援时,它的炮兵却早已被全歼,二十多门大炮也变成了一堆废铁。古代兵书上说:“攻城是下策。”倘若不问条件硬攻,那是自己寻求失败。敌人既然占据了有利地形,就不要拼死力去争夺,况且,敌军兵力很强大,又已经做了临战的准备。敌方有了准备,如不以利相诱,它就不可能前来攻击;敌方兵力强大.如果不把自然和人为的条件结合利用,也就很难把它打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