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历史现场

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河南文艺  作者:叶永烈  页数:480  
Tag标签:无  

前言

  一、2005年10月,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和河南文艺出版社主办的“风雅颂杯。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颁奖暨《名人传记》创刊20周年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这次活动是新中国首次为优秀传记文学作家评奖颁奖,意义不凡,反响很大。海内外三十余家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多家媒体刊发了获奖作家专访。这十位获奖作家是(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朝柱、叶永烈、石楠、祁淑英、朱晴、陈廷一、胡辛、徐光荣、韩石山、董保存。十位作家均为我国传记文学创作领域的佼佼者,其作品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基本代表了中国当代传记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  会上,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王幅明提议,作为这次评奖活动的后续成果,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王维玲和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王幅明联合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优秀传记作家文库”,收入十位获奖作家的传记文学代表作品。把当今中国最优秀的传记作家代表作集中推出,可谓同类选题中的开创之举。此套文库的问世,将促进河南文艺出版社传记类图书的出版,实现与品牌期刊《名人传记》的联动。  二、为给传记文学的爱好者与研究者提供一套有收藏价值的读物,文章采取统一的体例:每部作品收入一篇有关作者的特写,一篇作者的创作年表,并收录各界人士有关评论文字若干则。  三、此套文库部分作品为原创。十部作品将从2007年起陆续出版。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6年12月

内容概要

  《名人历史现场》是我国传记文学创作领域的佼佼者之一的叶永烈所著,书中收入了作者的具有代表性的传记文学作品。全书分政坛红星、历史老人、体坛群英、科学名家、秘闻人物、文坛群星等9个部分,具体包括《林默涵访问记》《杨虎城的红颜知己》《钱学森的“三笑”》《丁肇中和“J”粒子》《陈独秀的秘密私恋》等。该书将促进河南文艺出版社传记类图书的出版,实现与品牌期刊《名人传记》的联动。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二十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二十一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著作众多,主要有:《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陈伯达传》、《反右派始末》、《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以及《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画传》、《马恩聪传》、《追寻彭加木》、《行走美国》、《行走中国》、《行走俄罗斯》、《我的台湾之旅》、《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受伤的美国》等。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六卷本《叶永烈自选集》。《叶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作品曾获奖八十余次。1989年,其名字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听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中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2007年应邀赴澳大利亚、美国以及中国台湾访问并讲座。

书籍目录

政坛红星秘密党员陈望道林默涵访问记访《求是》总编辑邢贲思汪道涵面面观感动中国的小兵历史老人寻访沈之瑜三访王会悟……敬业的德国记者埃林我的美国朋友戴维马来西亚的“怀旧作家”附录1 获奖感言——我看传记文学附录2 我的传记文学创作历程附录3 写作的滋味——叶永烈做客《鲁豫有约》

章节摘录

  沉疴缠身的日子里  1975年年底,上海华东医院住进一位八十五岁高龄的瘦弱老人。他脸色黝黑,头发稀疏,由于双颊深凹,使原本凸出的颧骨显得更加凸出了。  他睡觉时,总是保持一种奇特的姿势,双手握拳,双臂呈八字形曲于胸前。他关照常来照料他的研究生陈光磊道:“我睡着时,倘有急事,你只可喊我,不可用手拉我。”  原来,在他睡着时,倘若谁拉他一下,他就会“条件反射”,那握着的拳头便会在睡梦中“出击”!  请别误会,这位老人并非上海武术协会会长,而是地地道道的文人——上海复旦大学校长!  他,便是陈望道。他既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又是资深的革命家。他是《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最早的译者。早在1920年,他便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员。正因为这样,在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周恩来当着他的面,对代表们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你们教育出来的!”周恩来的这句话,生动地勾画出陈望道德高望重的形象。  在华东医院住了近两年,沉疴缠身,虽然自幼练过武术体魄强健,但毕竟年事已高,身体日衰。1977年10月20日,晚餐供应可口的馄饨。他才吃了一颗馄饨,便吐了出来,摇摇头,说:“我吃不下。”  他躺了下来。当护士收拾好盘碗准备离去时,他忽地伸出手来轻轻挥动,仿佛向她致谢、告别——这是他人院后从未有过的动作。  从这个晚上开始,他的病情转重,再也说不出话来。10月24日,病情恶化。他变得气短、气促。经过医生、护士全力抢救,呼吸一度恢复正常,双眼能够睁开,见到前来看望的熟人尚能颔首致意。然而,这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10月28日夜,他处于垂危状态,医生给他进行人工呼吸。29日凌晨4时,八十七岁的他溘然长逝。  1980年1月23日,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骨灰盒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仪式。  自幼学文习武  从浙江义乌县城出发,翻过一座山,约莫半天工夫,才到达山沟里一个小村——分水塘。  这个小村跟冯雪峰故里神坛、吴晗故里苦竹塘,构成三角形。清朝光绪十六年腊月初九,亦即公元1891年1月18日,分水塘陈君元家喜得贵子,取名陈参一,单名陈融。这个孩子年长懂事之后,自己改名为“望道”。望,向远处看;道,人行之道,衍义为人生观、世界观或思想体系,如《论语·公冶长》中“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他寄希望于革命之道。他竟把两个弟弟的名字,也改成“伸道”、“致道”。  他在山沟小村中长大。小村不过一百来户人家,陈姓居多。那时,村与村、族与族之间经常发生殴斗。为了护家,作为长子的他,自幼跟人练习武当拳。据云,年轻时他徒手可对付三四个未曾学过武术的人,若再有一根棍子则可对付十来个人。他,立如松,坐如钟,轻轻一跃,便可跳过一两张八仙桌。后来他成为复旦大学校长,一天正在给研究生授课却不时地朝窗外张望。下课铃响,他走出教室,学生们才明白原来窗外有人打拳,招式不对,他走过去指点了一番,顿使众学生大为震惊——原来“陈望老”(人们对他的习惯称呼,他也因此得了谐音雅号“城隍佬”)深谙武术。  从六岁起,他在村中私塾张老先生教鞭之下,攻读“四书五经”,打下古文基础。十六岁他才离开小村,来到义乌县城,进入绣湖书院。后来考入省立金华中学。  他的“世界”越来越大。中学毕业后,他来到上海,进修英语,准备赴欧美留学。后来,虽然未能去成欧美,却去了日本。就这样,他懂得了英、曰两门外语。兴趣广泛的他,在日本主攻法律,兼学经济、物理、数学、哲学、文学。他日渐接受新思想。  1919年5月,陈望道结束了在日本四年半的留学生活,来到杭州。应校长经亨颐之聘,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语文教师。  浙江一师是浙江颇负盛誉的学校。校长经亨颐乃浙江上虞人氏,早年因参与通电反对慈禧、光绪帝,遭到清廷通缉,避居澳门,后留学日本。经亨颐1913年出任浙江一师校长之后,锐意革新(他后来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其女经普椿为廖承志夫人)。经亨颐广纳新文化人物人校为师,先后前来就任的有沈钧儒、沈尹默、夏丐尊、俞平伯、叶圣陶、朱自清、马叙伦、李叔同、刘大白、张宗祥等。  陈望道进入一师之后,与夏丐尊、刘大白、李次九三位语文教师一起倡导新文学、白话文,人称“四大金刚”。  浙江当局早就视一师为眼中钉。1919年年底,借口一师书刊贩卖部负责人施存统(又名施复亮)发表《非孝》一文,兴师问罪,要撤除经亨颐校长之职,查办“四大金刚”,爆发了“一师风潮”。邵力子在《民国日报》上发表评论,声援一师师生。全国各地学生也通电支援。浙江当局不得不收回撤除、查办之命令。

编辑推荐

  “回到历史现场”,这是历史人类学的根本,所以要把所有历史文献带回历史现场去解读。《名人历史现场》采取统一的体例,将每部作品收入一篇有关作者的特写,一篇作者的创作年表,并收录各界人士有关评论文字若干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名人历史现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