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冯骥才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冯骥才 编  
Tag标签:无  

前言

始于2003年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自发端之日就将藏族唐卡的抢救列为重点项目,随即对藏区现存的唐卡绘制之乡,进行同一学术标准的地毯式普查,并将普查成果编制成完整的文化档案,陆续出版。为什么要将唐卡列为这次抢救首批重点项目?从宗教学看,唐卡是藏传佛教神圣的法物;从美术学看,唐卡是中华文化中一朵极其宝贵的奇花异卉;从文化学和人类学看,唐卡则体现着藏民族特有的无比美丽的精神方式和文化方式。藏族人民具有高超的绘画才能。可以说,艳丽五彩的绘画是他们喜爱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在藏族神奇地通用和通行着。理想的佛国,神话的故事,世间的万物,心灵的悲欢,智慧的认知,都可以用色彩和形象来表达和诉说。从寺庙、居室、墙壁、家具,到一切宗教乃至生活物品,都是他们抒发精神想象和绘画才情的地方。其中,最极致地显示其绘画禀赋与水准的当属唐卡。唐卡,又称唐喀,是藏语音译,即在布面或纸面上绘制的佛像,然后装裱镶缎,安轴成画,悬挂在佛龛中供奉。藏族美术史家康·格桑益希先生认为唐卡起源于早期教徒布道时使用的卷轴画。使用起来却灵活可变,用后又易于收藏。关于藏族唐卡的起源,一般依据于五世达赖喇嘛所著《大昭寺目录》的一段记载,文中说:“藏族第一幅唐卡是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活佛塑造白拉姆神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内。”松赞干布所画唐卡已无迹可寻,但唐卡由此渐渐兴起应无疑问。现在珍藏在大昭寺、桑耶寺等处的吐蕃时期的唐卡便是明证。在随后的赤松德赞和赤热巴巾时期,大力地弘扬佛教,唐卡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就如一株树木开始窜枝生叶,开始迅速成长。经过宋元两代,进入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采用敕封西藏首领之策,明封八王,清封达赖、班禅及各呼图克图,这些措施给西藏地区的社会带来安定,经济文化得以发展,唐卡随之进入自己的成熟期与辉煌期。在画技与画风上,唐卡一直受东西两方面的文化影响。一是来自印度和尼泊尔的域外之风,一是来自中原的汉风。前者随佛教东传而来,后者则是源源不断的汉藏交流。这两种文化一直在西藏画风中发挥积极而有力的影响。这种影响随处可见。然而,到了明清两代,经过无数藏族画师们的努力,在融合了梵式与汉风之后,终于将具有独自的民族气质和审美特质的唐卡鲜明地确立起来,并使自己成为藏传佛教的艺术象征与文化符号。

内容概要

《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内容简介:唐卡,又称唐喀,是藏语音译,即在布面或纸面上绘制的佛像,然后装裱镶缎,安轴成画,悬挂在佛龛中供奉。藏族美术史家康·格桑益希先生认为唐卡起源于早期教徒布道时使用的卷轴画。使用起来却灵活可变,用后又易于收藏。

书籍目录

总序 藏族唐卡普查的必要性玉树藏娘卷序玉树概况玉树藏娘的地理及人文宗教与信仰藏娘民俗玉树藏娘唐卡概述藏娘唐卡的历史沿革及艺术特色唐卡的分类绘制唐卡的功德观唐卡的绘制工序及工具绘制工序工具制作唐卡代表作高僧大德类本尊类极乐世界、资粮田、坛城类佛类菩萨类声闻类护法神类世间类、山神类世俗图案类唐卡艺人、艺诀参考书目后记代表作目录

章节摘录

插图:同时在借鉴和论证的基础上开展藏娘唐卡艺术的发掘和保护,能在更大程度上避免现代文明对这一民间文化瑰宝的冲击。同时,民间唐卡艺术的创作群体作为藏娘唐卡艺术传承和发展中的活性因素,其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是藏娘唐卡艺术的生命和灵魂所在,正是他们掌握并延续着藏娘唐卡艺术的命脉。传统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模式,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因而对艺人的保护和培养是这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另外,从《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传达的信息可以了解到,藏娘地区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民间工艺制作传统。尤其是陶器工艺、雕塑工艺、绘画工艺、金银加工技艺、建筑技艺及服饰加工等艺术门类的传承,其村落分布特征尤为明显。这些村落沿通天河流域呈带状分布。说明在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下,高原河流文化所孕育的特色村落文化艺术丛格外突出。这也就意味着对唐卡艺术的抢救保护和发掘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民间艺术门类的发展,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我们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青海省文联和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及《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调研与编纂过程中付出艰辛努力的所有工作者表示祝贺!他们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前瞻性认识、对民间艺术及其传承人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民间文化的满腔热情和历史使命感,最终凝聚在这部珍贵的著作中,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我们期望藏娘地区的文化保护工作借此机遇,既能从宏观上考虑在保护本地区文化空间的同时体现其地域特色,还要从微观上关注各村落特色民间工艺的开发与保护模式,关注传统技艺的原生态性及艺人的生存、发展,探索产业化发展路子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等问题。以期有更多更好的保护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有力的文化支撑。

后记

随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的中国民问文化抢救工程之“中国唐卡艺术抢救工程”示范卷《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吾屯卷》的顺利出版,从2006年9月起,经过多方努力,历时两年,《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终于完成了全部调查、编撰工作。《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文字约7万,图片约400幅并附1个多小时的影像资料光盘。与《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吾屯卷》一样,本卷将唐卡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考察,从玉树藏娘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俗生活,到玉树藏娘唐卡的分类、供奉、制作工序、工具、唐卡艺人传承脉络等一一调查记录拍摄。印证了唐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在藏娘地区人民生产生活乃至生命中的重要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唐卡作品是古唐卡,都是被称为一级或二级的文物。这些珍贵的佛画艺术品在藏娘当地的桑周寺或信徒家中珍藏了几十年乃至数百年,就连当地的村民也只知道自己的寺院有不少藏娘老一辈艺人留下的唐卡艺术珍品,但是没有真正地瞻仰过。桑周寺的僧官说,藏娘唐卡大规模地向世人展示这是第一次!之所以让我们普查拍摄,是他们认为我们的工作对藏娘唐卡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大意义。此外,本书收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我们还将采录的动态影像资料精心剪辑刻录成光盘,形成了一份完备的“文字、图片与动态影像”三维立体的关于玉树藏娘唐卡艺术的文化档案。在热贡唐卡艺术呈现繁荣且成功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今天,玉树藏娘唐卡艺术是人们还不熟悉和了解的。但相比热贡唐卡艺术在繁荣景象下隐藏着的浮躁和忧患危机,藏娘唐卡艺术仍然保持其传统的原生态特征。对藏娘唐卡艺术的发掘、发展与保护才刚刚开始,地方有关行政部门、文化部门及研究机构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如何发掘和保护整个藏娘地区文化空间,如何体现玉树唐卡地域特色以及其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如何关注各村落特色民间工艺的开发与保护模式,关注藏娘地区各村落文化单元之问的关系,传统技艺的原生态性及艺人的生存与发展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有关部门及早将玉树藏娘唐卡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从政策及资金上给予充分的倾斜,扩大玉树藏娘唐卡艺术知名度,保护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地方经济繁荣,从而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地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双赢。藏娘唐卡艺术的调查编撰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我们必须要感谢一些单位和个人,因为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青海省文联党组从“中国唐卡艺术抢救工程”启动之初就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怀和指导,他们从资金到人力的极大支持是完成项目的关键所在。玉树藏娘的色卡·南色、更噶才让、爱王父子三人在调查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藏娘民俗方面信息,玉树州综合学校教师更阳先生亲自陪同我们下去调查,藏娘艺人尼玛次仁、阿旺意希一家为我们提供食宿并自始至终陪同采访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还有青海红十字医院的张建青院长,当他从青海省文联主席樊光明处得知玉树藏娘地区医疗状况极差,村民健康防病意识淡泊,看病治病更是非常困难,关节炎、腰腿疼痛病以及胆囊疾病普遍存在时,毫不犹豫地派出以主治医生王烈宏为组长的10人医疗组,历时7天,为藏娘村民义诊并发放万元药品,玉树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玛文青亲自为医疗队担任翻译,他们的无私爱心令人感动。在调查进行中还有很多人为我们提供了帮助,他们时刻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信心百倍,因为我们共同在为藏民族的历史文化尽心尽力。谨此致以深深感谢!

编辑推荐

《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谨以本卷献给4·14大地震蒙受巨大灾难并顽强抗震救灾的青海玉树人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