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12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祝瑞开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世纪初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奋力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腐朽面进行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转而探索反映中华民族特征的儒家文化怎样结合社会实际走向世界、面向21世纪人类的未来。出现这个历史性的变化不是偶然的。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和阔步前进、新的时代要求和挑战,呼唤着人们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本民族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它是实现本民族现代化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全盘“西化”,一味盲目效法外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了解和结合,必然,也已经给我们现代化事业带来缺陷和损失;相反,重视并努力结合运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则会对发展经济、治理社会、提高人民素质等产生巨大的积极的社会效应。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儒家文化有其不足和缺陷,需要向世界,特别是向西方文化学习。但是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特别是在近现代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表明其存在价值和自身的特点、优势。在新世纪、人类的未来怎样发挥其特点和优点。
内容概要
《儒学与21世纪中国:构建、发展"当代新儒学"》内容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转而探索反映中华民族特征的儒家文化怎样结合社会实际走向世界、面向21世纪人类的未来。出现这个历史性的变化不是偶然的。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和阔步前进、新的时代要求和挑战,呼唤着人们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本民族文化进行重新审视。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它是实现本民族现代化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全盘“西化”,一味盲目效法外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了解和结合,必然,也已经给我们现代化事业带来缺陷和损失;相反,重视并努力结合运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则会对发展经济、治理社会、提高人民素质等产生巨大的积极的社会效应。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书籍目录
序儒学的更新发展和现代启示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文化传统儒学的不断创新和自我改造——“亲亲”和“为公”结合的探索华夏文明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儒家自我与现代社会以儒学精神成就当代利他者孔子道德人格学说的主要范畴及现代启示孔子的义利观与当代的文化建设从智慧层面透视先秦儒家思想的精神价值《易》文化与中国人文精神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有教无类”与现代教育华夏文化与人类未来的生态伦理现代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伦理《论语》及其对提高全民素质的社会意义论“家本位”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儒家伦理与21世纪企业管理儒商精神与市场经济的本土化金融风暴后东南亚儒家伦理的再探讨论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兼评李约瑟对儒家思想的偏见儒家方法论中国传统思维笼统说辨“天人合一”即“天人和谐”吗?——解读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一个误区为生民立命和“天人合一”哲学从儒道对时间的看法论《易传》“时中”一概念之意义论孟子的“君臣观美诗?刺诗?淫诗?情诗?——社会转型与《诗经》的诠释问题梁漱溟思想形成的发生学探讨梁漱溟对儒家“圣贤”人格说的现代重构冯友兰的近代中西文化观从多元文化的视点论新儒学的当代相干性——以唐君毅先生的判教观为中心从知识儒学到生命儒学:论港台新儒学之最新发展程颐:新儒家遭的本体解释学儒家形神论的近现代研究及其与现代心智哲学的关系——中国古代形神观的重释近代基督新教传教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关于中国道德主义神圣思想与西方个人主义观念的思考中国乡村性质讨论中的现代性及其选择——论梁漱溟的“实践乌托邦主义现代多元文化中的“平面化”问题全球化与中西美学的对话中港颜色词语与华夏文化浅议李约瑟的中国文化观——为纪念李约瑟博士百年诞辰而作从《尚书》英译看东西文化的差异域外汉籍文献系统与东亚文化的交流先秦时期道家政治学说略论宫观与华夏文化的传承用孔子的方法研究孔子近现代文化转型中的儒家思潮原因[附录]儒学面向当代和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和发起单位名单临江仙致谢后记
章节摘录
人文精神尤其强调人在对天道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进退、存亡、死生、荣辱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进行取舍和追求,以美化人的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因而它与“神文”是相矛盾的,所谓“舍诸天运,征乎人文”(《后汉书·公孙瓒传》)。但是,它与自然意义上的天文则是相依存的。人文精神有其特有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渊源。正是这种不同的生成资源,形成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的人文精神。从这个意义讲,人文精神,应该说也就是民族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在特定的地缘、气候、语言、风俗习惯以及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它一经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对该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发生重大影响。一个民族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都是该民族精神的体现,而人文精神则是蕴涵于不同时代精神之中又超越于其上同时又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意识系统。人文精神是诸文化要素的复合体。撮要言之,如:认知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处世哲学、道德意识、审美情趣、人格理想、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爱国主义等等,都是构成一个民族人文精神系统的重要因素。对人文精神要一分为二。通常说的人文精神指集中体现一个民族内在本质和外在风貌的精神。这是要发扬光大的。那些非本质方面固然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但却是要扬弃和改造的。人文精神中,有的如仁义道德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有的则在不同时代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不同。所以,对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离不开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后记
本书是“儒学面向当代和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和海内外有关学者送交的论文汇编而成,所收论文主要是围绕着儒学的内容、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当代和21世纪所起作用及其发展前景,以及“当代新儒家”等方面展开论述;同时,也收录了有关中西文化,特别是儒学与西学的融合、冲突和比较,儒学和中国诸子学及宗教等方面研究的论文。儒学不是单独、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儒学要迈向新世纪,必须面对异质异域文化,面向世界,特别是西方;回顾传统,包括诸子学和释、道等宗教,取长补短,以期取得更新和发展。书中各篇论文对儒学的内容、性质、地位、作用、前景等阐述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儒学及其发展这一重大课题,欢迎学术界对此展开争鸣。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德国波恩大学和国际儒学联合会等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领导对“儒学面向当代和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顾彬教授(Prof.Dr.wolfgang Kubin)和该系的德国朋友们做了很多宝贵有益的工作。
编辑推荐
《儒学与21世纪中国:构建、发展"当代新儒学"》是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