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7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作者:范方镇 页数:145 字数:14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曾经无比眷顾南京。自今以溯,凡五千年,建业情怀,金陵风物,那些附着在历史虚境上的形声色意,所谓楚秦王气、南朝烟雨、赵宋残阳、明朝宫阙、天国风雨者,或托于古巷,或附于丘阿,或以诗表,或以词生。凡此种种,都在这座古城千年的皇皇之旅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文化意味,总让人们在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细细品味出她撼动人心的魅力。在偌大的一座城中,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人因其各居其所,也就各寻其趣,各怀其思。城南人熟知秦淮河的氤氲之气与夫子庙的俚俗繁华,城西人徜徉在石头城下莫愁湖边,居于城北则会醉心于玄武湖的舒展与鸡鸣寺的空灵,身在城东自然会钟情于紫金山和明孝陵,生活在中心区的人们则会以与总统府和其他众多的民国建筑为邻而自豪。复复华夏,四野异趣。古来寓居于此者身份各异,谋生、求知或致仕,来了,就在此坦然生息了。他们在此留下不朽之作或成就千古功业。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不胜枚举。三国吴大帝构筑建业城,南朝刘勰创制《文心雕龙》,南宋岳飞牛首山大败金兵,明代郑和西航达于至远……古都南京华章迭出,伟业连连,实因地处南北东西交通之所,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更兼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氛围使然。南京人温厚、大度,不骄躁,少急进,在历史的狂风骤雨中,又显现出鲜有的坚韧与执著。用一个时髦的词汇,南京一直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众多寓居在此的人不仅身有所托,更是魂有所依,他们创造的历史传奇或是遗存的文化痕迹,与南京相互交融并一脉相承。金陵自古就是览胜地。情以景生,景因情胜。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南京不少胜迹都留在了他们的诗章中。著名的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杜牧的《江南春》,无论是“金陵王气黯然收”,还是“多少楼台烟雨中”,道出的都是历史的无情与沧桑:而诸葛孔明“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赞誉,孙中山先生“此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
内容概要
到过泰山的人,如果不登玉皇顶,不能算是登上了泰山;到过南京的人,如果不一睹中山陵的风采,也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中山陵,从它建成之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山陵已经成为南京的象征。 中山陵之所以能有如此魅力,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是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所享有的崇高威望分不开的。 中山陵是全中国人民心中永久的圣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人士前来晋谒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表达对他的敬仰与怀念。许多人在晋谒中山陵的同时,也非常希望对中山陵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曾经有人说过:“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确实,在中山陵之座雄伟建筑物的背后,活动着许许多多的民国著名人物,发生过许许多多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就需要通过阅读书籍才能了解。为此,我们写了这本通俗小册子,希望能够对游人了解中山陵有所帮助。
书籍目录
总序序言病逝建陵 病逝前后 北京治丧 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 中山陵选址和征地 悬奖征求陵墓图案 中山陵工程招标与兴工迎榇奉安 孙中山遗体历遭风险 孙中山遗体历遭险 北上迎榇 备格隆重的奉安大典建陵初期的陵园建设 抗战前的总理陵园 园林绿化初见成效 纪念建筑的由来 孝经宝鼎 音乐台 行健亭 永丰杜 光华亭 流徽榭 仰止亭 美龄宫 革命历史图书馆 奉安纪念馆 桂林石屋 永慕庐 ……今日中山陵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中山陵史话》由南京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