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8-5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作者:吕武进 编 页数:291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介绍南京一些地名中所浓缩的历史人物事迹和掌故,揭示出古城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排序次序上,以概括全书的“沧桑留痕话金陵”作为代序言,反映南京区划性地名的命名与变化;第二部分为山水地名;第三部分为街巷地名。第三部分内容较多,故以新街口为中心,以中山东路、汉中路和中山路、中山南路这四条主干道为界,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大区块,市区以外较有影响的地名,最后集中论述。这样组合,读者读起来可能会感觉方便些。
作者简介
吕武进,生于1940年,江苏省武进市人。196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从事过世界历史、新闻、文博和地方志工作。现为江苏省地方办公室副编审。编、著有《江南胜迹》、《南京地名源》、《省市志编纂实用手册》等书,参与编著的有《南京风物志》、《南京诗词》和历史小丛书
书籍目录
沧桑留痕话金陵(代前言)钟山梅花山灵谷寺中山植物园覆舟山鸡笼山清凉山狮子山燕子矶栖霞山雨花台牛首山方山汤山东山三山矶秦淮河青溪珍珠河进香河上新河燕王河便民河胭脂河玄武湖莫愁湖燕雀湖紫霞湖长干怀古宝塔根与大报恩寺韩熙载“养疴”戚家山方氏灭门正学路扫帚巷的大炮——自炸中华路与焚衣街夫子庙与府学、县学贡院门前冤鬼多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乌衣巷飞传书燕钞库街话古状元境与油炸桧徐达与瞻园王献之高歌桃叶渡淮青桥头逍遥鬼……附录一:科举与南京地名附录二:南京地名拾趣后记
章节摘录
钟山 战国时,钟山称为“金陵山”,因楚威王在今南京建金陵邑而得名,这也是南 京古称“金陵”的由来。秦汉时始称为“钟山”。 东汉末年,秣陵县尉蒋子文追逐盗贼,受伤后死于钟山,葬钟山之阴,筑蒋王庙。吴帝孙权时追封蒋子文为蒋侯,又因避孙权祖父钟之名讳,就改钟山为“蒋山”。东晋初,元帝渡江之时,有术士发现钟山顶峰常缭绕紫金色的云彩,因而又称之为“紫金山”,或简称“金山”。 这种自然现象当时被人们神化,也许与东晋初建,需要稳定人心有关。其实,紫金色的云彩乃是因山体北坡有大量紫红色的页岩,经阳光照映后反射出紫红色的光芒。南朝时因钟山在建康都城之东北,又被称为“北山”。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葬于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孝陵,嘉靖年间遂改钟山名为“神烈山”。嘉靖十年刻的“神烈山碑”至今仍在。 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东西蜿蜒达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环山一周约30多公里。山脉呈弧形,弧口朝南。东段为东南走向,止于马群;西段为西南走向,经太平门附近人城,余脉向西延伸为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五台山、清凉山等一系列低矮的山丘。钟山共有3座山峰,主峰居中,名北高峰,海拔448.9米;东峰称小茅山,海拔365.8米;西峰称天堡山,海拔244.5米。 钟山曾历经沧海桑田之变。早在1.3亿年前的三迭纪晚期,这里原是大海,海水退去以后,首次出现大陆盆地。由于当时气候比较干燥、炎热,氧化充分,沉积物中所含的铁质发锈变红,所以北坡的三迭纪岩层呈现紫红色。三迭纪将结束时,地壳又有活动,盆地周围的起伏态势有所加大,并出现了湍急的溪流。后来,剧烈的地壳运动使钟山一带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抬升和断裂。钟山自此从地面挺立起来,并形成南平北险的态势。南坡平缓,多泉水、树木;北坡由于长年风化剥蚀,表土层逐渐脱落,裸露出质地坚硬的砾石,显得雄峻峭拔。如果从东或西两个方向远远望去,北坡的这条峭壁沿着山脊逶迤而行,仿佛一条蟠曲飞动的巨龙。“钟山龙蟠”一词,形象地概括了钟山磅礴的气势。 钟山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也是帝王将相墓穴选址之地,又曾是佛教胜地,因而山中名胜古迹比较集中。在历史上,钟山留下了许多传闻轶事、翰墨华章,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无限的缱绻之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