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作者:李正民 等解评 页数:206 译者:李正民 注释
内容概要
元好问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活动,有一种矛盾的现象:他积极推荐鼓励其友人、门生担任蒙古政府的官职,并结交一些权贵,而自己却坚辞不出仕。继任其父耶律楚材为蒙古中书令的耶律铸曾多次写信并派人招致元好问。元氏回信说:“断不敢往。”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元好问鼓励儒者做官,是为了行儒道;而他自己辞官不就,则是为了尊儒道。道尊则易行,道行则益尊。同时,他不做蒙古帝国的官,也是忠于金国、金君的表现。他的哥哥元好古就死于蒙军的屠刀之下。 1257年农历9月4日,元好问卒于河北获鹿,归葬于秀容祖坟(今忻州城南韩岩村),享年68岁。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词方面。他对自己的成就极为自信,自许为李白、杜甫一流,而在秦观、晁补之、贺铸、晏幾道诸人之上。其《天涯山》云:“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游泰山》云:“徂徕山头唤李白,吾欲从此观蓬莱。”《遗山自题乐府引》云:“客有谓予者云:‘……且问遗山得意时,自视秦、晁、贺、晏诸人为何如?’予大笑,拊客背云:‘哪知许事?且啖蛤蜊。’客亦笑而去。”“哪知许事,且啖蛤蜊”语出《南史·王融传》,原作“不知许事,且食蛤蜊”,表示不屑之意。这种态度确实大幅度地超越了儒家传统的温良恭俭让的樊篱,正是多民族融会的“中州万古英雄气”孕育的结果。无怪乎他敢于以“诗中疏凿手”自任,宣称“未便吴侬得锦袍”了(元好问《自题中州集后五首》之一)。至于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他对于形成“河汾诗派”的领袖作用,则是李白、杜甫也不能比拟的。元好问在史学方面的贡献,包括他开创断代诗史新体例《中州集》的功绩,在史学界也早有定评。 元好问诗今存1381首,词今存384首。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尤其是金亡前后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对人民的疾苦十分关切同情,具有诗史的意义,代表了金元诗词的最高成就。清人赵翼说,元好问的诗,“专以精思锐笔,清炼而出,故其廉悍沉挚处较胜于苏(轼)、陆(游)。”(《瓯北诗话》)刘熙载说:元好问的词,“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艺概》)元好问的散文有26卷,众体悉备。受韩愈、欧阳修的影响,风格清新雄健,语言平易自然。 元好问还著有小说集《续夷坚志》,有207篇文言小说,是今知金代唯一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我国小说由雅趋俗的发展阶段,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还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史料。 元好问的散曲今存9首,对元曲有示范作用。元人陶宗仪说:“[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为[骤雨打新荷]者是也。”(《南村辍耕录》)可见其影响之广。 元好问还有4篇赋传世。其《新斋赋》中说:“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表现了他经世治国的远大抱负和穷则独善其身的高洁品格。 元好问在魏道明、商衡辑录的《国朝百家诗略》的基础上编纂的《中州集》,收诗词作家255人,并为其中253人写了小传。收诗2054首,词114首,实属最早的金代诗词总集。此集开创了以诗存史、断代诗史的新体例,对于研究金代诗词和作者、金代历史和总集的编纂体例,均有重要价值。 元好问编撰的著作,尚有《锦机》、《杜诗学》、《东坡诗雅》、《东坡乐府集选》、《壬辰杂编》,惜此五种均佚失,《诗文自警》有孔凡礼先生辑佚15则,《唐诗鼓吹集》今存。 总之,文化巨人元好问是时代的骄子。高度汉化的家学、师友渊源和儒家文化教养成为他思想和学术的根底,又吸收了一些道家和禅学的营养。少数民族的英雄气质和生长云朔的自然天禀,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的巨变,则影响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愚忠于一家一姓的腐儒之见,使他能够以宏阔的世界观、人生观顺应时代巨变,以先进文化的传承、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为重,将封建的个人名节置于次要地位,终于作出了不朽的历史性贡献。 元好问集有多种刊本。全集如清光绪七年读书山房刻本,包括诗文40卷,词和小说各4卷,年谱3种,考证3卷,附录、补载各1卷。1990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元好问全集》(姚奠中主编),即以此为底本校补增订而成。诗集有明汲古阁本、清人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等。词集《遗山乐府》有明吴讷《百家词》本,《全金元词》所收较为完备。小说有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书籍目录
前言序言(姚奠中)◎诗 颍亭留别 饮酒五首(选二) 后饮酒五首(选一) 少林 种松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 旷明”为韵赋十首(选三) 宿张靖田家 萧寺僧归横轴 南溪 西园 西窗 邓州城楼 游黄华山 巨然松吟万壑图 松上幽人图 读书山雪中 题商孟卿家明皇合曲图 王右丞雪霁捕鱼图 泛舟大明湖 九月七日梦中作诗续以末后一句 癸卯岁杏花 湘夫人咏 西楼曲 望归吟 梁园春五首(选二) 春风来 老树 少室南原 八月并州雁 乙卯十一月往镇州 秋怀 横波亭 野菊座主闲闲公命作 昆阳二首(选一) 颍亭 楚汉战处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 春日半山亭游眺 别程女 出山 石门 渡湍水 十日登丰山 岐阳三首 雨后丹风门登眺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选二)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淮右 怀州子城晚望少室 外家南寺 杏花二首(选一) 出都二首 石岭关书所见 晋溪 山居杂诗六首(选三) 乙巳九月二十八日作 杨柳 梁县道中 长寿山居元夕 山居二首(选一) 家山归梦图三首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选三)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题刘才卿湖石扇头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 论诗三十首(选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词 摸鱼儿(恨人间) 江城子(行云冉冉度关山) 点绛唇(沙际春归) 摸鱼儿(问莲根) 江月晃重山(塞上秋风鼓角) 水调歌头(牛羊散平楚) 浣溪沙(一夜春寒满下厅) 临江仙(今古北亡墨山下路) 石州慢(击筑行歌) 水龙吟(素丸何处飞来) 永遇乐(绝壁孤云) 清平乐(垂杨小渡) 蝶恋花(负郭桑麻秋课重) 沁园春(再见新正) 临江仙(世事悠悠天不管) 清平乐(江山残照) 定风波(白发相看老弟兄) 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浣溪沙(日射云间五色芝) 水凋歌头(黄河九天上) 清平乐(离肠宛转) 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鹧鸪天(八月卢沟风路清) 朝中措(樱桃花下玉亭亭) 鹧鸪天(酒兴浓于琥珀浓) 鹧鸪天(短发如霜久已拚) 江梅引(墙头红杏粉光匀) 木兰花慢(拥岧岧双阙) 清平乐(娇莺哑咤) 鹧鸪天(酒量平常发兴偏) 江城子(梅梅柳柳闹新晴) 鹧鸪天(煮酒青梅入坐新) 木兰花慢(又东门送客) 浣溪沙(一片青天举棹过) 浣溪沙(锦带吴钩万里行) 清平乐(悲欢聚散) 满江红(一枕馀酲)◎散曲 [仙吕]后庭花破子 [中吕]喜春来 [小石调]骤雨打新荷◎文赋 秋望赋 新斋赋并序 雷希颜墓铭 济南行记 杜诗学引 兴定庚辰太原贡士南京状元楼宴 集题名引 射说 外家别业上梁文◎小说 京娘墓 狐锯树 包女得嫁 张孝通冤报◎附录 元好问年谱简编 元好问著作主要版本 元好问研究主要著述 《元好问集》名言警句
章节摘录
◎诗 颍亭留别 题解 颍亭,在今河南省登封县。此诗为遗山同李治仁卿、张肃子敬、王元亮子正分韵作诗,得“画”字韵而作。分韵乃是古人作诗的一种方式,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此诗古朴清醇而又曲折幽深、耐人寻味,是五言古诗之典范。作此诗时诗人将离登封赴汴京任国史院编修官。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新解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与故人的分离,总是让多愁善感的诗人黯然神伤。山长水远,生死契阔,不知何时方能相见?诗人走走停停、频频回首,最后索性下了马车,与朋友临水而坐,把酒共饮。起句点明别离的主题,“重分携”、“驻归驾”,表现了和友人依依惜别的深重情意,奠定了整首诗浓厚的情感氛围。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这里不是孤立地描写景物,而是借此表现诗人的情感活动。这里一切安详静谧,放眼望去,天长水阔、无涯无际;自然界万物自由生长、生生不息、此消彼长。乾坤,本为《易经》中的两个卦名,乾之象为天,坤之象为地,故以乾坤称天地。清眺,谓视野开阔,眺望时眼目清爽辽远。此联描画远景,意境阔大明朗,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笔端,纳浩浩江流于眼底,为整首诗渲染出了一个江流邈远,山色苍茫的氛围。着墨极淡,开阔空白、疏可走马,却给人以伟丽雄奇之感,深得国画淡处着色而气韵生动之三昧。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诗人在这里表明万物相互凭借、相互统一的关系。朔风吹过,会有大雪三日;形成天地的要素掌握着天地万物本原的发展变化。太素,是形成万物的元素。《列子·天瑞》中日:“太素者,质之始也。”《乾坤凿度》:“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物之始也。”元化,指天地万物本原的发展变化。陈子昂《感遇》有句:“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遗山由此悟到凡事都有其定数,于是他开解朋友并宽慰自己:就这样吧,生死穷通皆有定,悲欢离合总难免。 此时诗人的心境已渐渐从离别的伤怀中解脱出来,变得目光开阔,心境明朗。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九山,指河南省西部的轩辕、颍谷、告成、少室、大箕、大陉、大熊、大茂、具茨九座大山。九座大山郁郁青青、山势险峻、气韵峥嵘、壁立万仞而不可凌辱。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清刚雄健、格调高远的图画,使远归和送别之人心胸为之一廓。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上联气势雄健,此联舒缓柔和,形成鲜明对比。清冽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只有微风偶尔掠过时,会在水面上激起淡淡的水纹;身着素羽的鸟儿悠闲自在地在天空中缓缓飞翔,轻轻滑落在长满青草的水渚。“寒波”和“白鸟”,“淡淡”和“悠悠”,“起”和“下”,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将“寒波”和“白鸟”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情感。“淡淡”、“悠悠”两个叠字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水的平静和鸟儿的从容;而“寒”和“白”则用淡墨着色,留出大量的飞白,简笔勾勒出了一幅冲淡平和、宁静闲雅的幽美意境。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之情。一是体现诗人面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致,不由得心胸豁然开朗、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诗人的寄托。既然社会如此动荡不安,还不如退而临水,过一种安详宁静的生活。此联不是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堪称千古绝唱。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自然的景致是如此闲淡有致,而诗人归去的心情却是急迫的。用自然物态的悠闲自在、从容不迫,来衬托诗人的似箭归心,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壶觞,是古代酒器,犹今之酒杯。前人常用“壶觞”来表示饮酒闲适的生活。如陶潜《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吟啸,指吟诗和啸歌,古人亦常用吟啸来表示悠然自乐之意。《晋书·谢安传》有:“安吟啸自得。”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禁不住把酒临风,吟诗长啸。这是历代文人诗酒生涯的理想生活图景:置醇酒一斛,约朋友两三,觅美景一处,流觞曲水,吟诗唱和……这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飘逸。然而,诗人的笔锋一转,又回到现实中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想起在尘世间的劳碌奔波,远离家乡的漂泊、知交的零落,诗人不由得悲从中来,仰天长叹。悲咤,悲凉慷慨。郭璞《游仙诗》:“抚心独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进一步描写归途的景色。长亭相送,终有一别,诗人与朋友洒泪告别,登上了漫长的赴任之路。当辚辚的马车渐行渐远之时,诗人恋恋不舍地回头张望,看到朋友们仍旧伫立长亭,但身影已经模糊不清,终于织进了一片漠漠烟林……此情此景,宛如一幅澹远清隽的小画,韵味深长。此联境界恬淡,气韵生动,颇有王维诗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神韵和陶潜清新明丽的美感。新评 遗山的五言古诗,古朴淡雅而曲折幽深、耐人寻味,赵翼《瓯北诗话》谓遗山古体诗:“构思窅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虽苏(轼)陆(游)亦不及也。”此诗格调甚高,“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一联颇受王国维激赏,《人间词话》称之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诗人善于造境,尤其是这首古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阴柔和阳刚兼济,疏远清淡,错落有致;诗人将内心迷离朦胧的情感借外在的景物传达出来,准确而留有想象的馀地,达到了情景完美交融的境界。 饮酒五首(选二) 襄城作 题解 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年),元好问辞去国史院职务后,回到昆阳(在今河南省叶县,晋朝时属襄城郡),在新购的家园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闲适之馀,他仿照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写下了《饮酒》诗五首,风格颇近陶渊明,志趣闲适澹远,可见诗人当时心境。 自陶渊明作《饮酒二十首》以来,后世诗人多拟作之,均以酒为主题,借以表现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其一 西郊一亩宅,闭门秋草深。床头有新酿,意惬成孤斟。 举杯谢明月,蓬筚肯相临。愿将万古色,照我万古心。 其二 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 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谁能酿沧海,尽醉区中民? 新解 西郊一亩宅,闭门秋草深。床头有新酿,意惬成孤斟——这四句是说:我新购的陋室就位于西郊外,秋色渐深,陋室外秋草幽深,我闭门索居在小小的茅草屋内;在这小小的天地里,我自有乐趣:看我的床头上,那儿放着新酿的美酒,我心情得意时,便可随时自斟自饮。一亩宅:谓房子很小。古人用以喻贫士所居。《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秋草深:意谓无人往来,故门前长满野草。意惬:满意,心情畅快。孤斟:自斟自饮。韩愈诗《县斋读书》中有“酒熟无孤斟”。 举杯谢明月,蓬筚肯相临。愿将万古色,照我万古心——这四句的意思是:我太感谢明月了,让我高举酒杯向她致谢——她居然肯光临我这小小的茅草屋,将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破敝的柴门中,让我拥有一方纯净舒畅的天地;我只愿那万古不变的皎洁月色,永远照耀着我淳真古朴的心灵。举杯谢明月: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蓬筚: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篱笆或门户。此用以喻贫寒人家。万古心:从古至今千万年来的思想精神。这里指不与世沉浮、清高自立的品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高情远志。 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世风日下,离古道日益遥远,百事都变得虚假而无一纯真;看来,我们所追求的所谓的理想之地,只剩下酒后的醉乡,因为虚伪的人们,只有在都烂醉如泥后,才能表露出伏羲时的人与人之间淳真的本性。去古:离开古代。日已远:一天比一天远离。《古诗》中有:“相去日已远。”古代儒家认为,世道人心越来越乱,越到近代,越是一无可取。醉乡:指酒醉后处在放任自然的状态中。唐朝王绩曾作《醉乡记》,把醉乡作为人性能自然表露的理想之地。羲皇:即伏羲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在伏羲时人们思想淳朴无华,无诈伪之心。陶渊明《饮酒》第二十首:“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谁能酿沧海,尽醉区中民?——这四句是说:圣人的教化已经难以改变虚假的世风,唯有神奇的酒力,它可以让人在醉后显出本性的真淳;美酒既然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那么谁能够把那无限广博的大海酿造成美酒,让那些终日浑浑沌沌、虚伪狡诈的天下人都在沉醉如泥后,尽显真实本色呢?圣教:古代圣贤能致使风俗淳朴的教化。元结《思大古》诗:“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踟蹰。”难为功:难以成功,难以见效。酒力神:酒力的神奇。指酒的力量能使人恢复自然淳真的状态。区中:指天下、世界。 新评 自宋代以来,陶渊明越来越为文人喜爱,他著名的《饮酒》诗也颇多模仿之作。陶作的风格是恬淡自然。模仿恬淡容易,关键是“自然”的恬淡,作者要能从内心深处和生命体验中感受到农村乡居生活的乐趣,能够真正不为世俗功利所牵挂,就不容易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