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集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作者:(唐)岑参 著;阮堂明 解评  页数:126  

内容概要

岑参(7157~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的生平事迹大略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他三十岁出塞之前。岑参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文本相太宗,伯祖父长倩相高宗,伯父羲坐太平公主谋逆遭诛,家道衰落。父亲岑植曾两任州刺史。参少年时,父逝,从兄受学,“能自砥砺,遍览史籍”(杜确《岑嘉州集序》)。十五岁时,到嵩山少室读书,在早期诗作中,可以看出他耽情山水,恬然自适的思想情绪。但积极用世,是他思想的主要方面。二十岁,他“献书阙下”,赴长安求仕,结果是“金尽裘弊,蹇而无成”(《感旧赋》),失意而归。  岑参诗则擅长描写,善于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描绘景物,并在写景中寄寓感情,渲染气氛,如写狂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写炎热:“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写大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在岑诗中,几乎没有不与景物描写相联系的,或以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元人陈绎曾石:“岑诗尚巧主景。”(《诗谱》)诚然。

作者简介

作者:(唐代)岑参 注译:阮堂明

书籍目录

前言论岑参的边塞诗(代序)(高文 王刘纯)◎诗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登古邺城 邯郸客舍歌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    宝初七月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    举徵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高冠谷口招郑鄠 沣头送蒋侯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喜韩樽相过 寄韩樽 夜过盘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 春梦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人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经忱头分水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题金城临河驿楼 暮秋山行 逢人京使 经火山 碛中作 过碛 银山碛西馆 宿铁关西馆 安西馆中思长安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题苜蓿烽寄家人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河西春暮忆秦中 日没贺延碛作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终南双峰草堂作 终南东溪口作 送祁乐归河东 与鄂县源少府泛渼陂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碛西头送李判官人京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四)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火山云歌送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赵将军歌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优钵罗花歌并序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呈严八侍御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 行军二首 其一 其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寄左省杜拾遗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潼关镇国军句履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裴将军宅芦管歌 早上五盘岭 人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 郡斋平望江山 登嘉州凌云寺作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阻戎泸间群盗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附录 岑参年谱简编 岑参著作主要版本 岑参研究主要著作 《岑参集》名言警句

章节摘录

◎诗东归晚次潼关怀古题解岑参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二十岁时曾献书阙下,对策落第。此诗大概写于此时,作者失意东归,晚宿潼关,慨今怀古,睹景生情。潼关:据《元和郡县志》卷二:“潼关,在(华阴)县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流血”,一作“流尽”。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新解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别乡树:指岑参在长安的居处。岑参在开元二十三年后“出入二郡,蹉跎十秋”(《感旧赋》)。为求仕奔波来往于长安、洛阳间。津楼:指风陵津楼。风陵津,《元和郡县志》卷二解潼关:“上跻高隅,俯视洪流,盘纡峻极,实谓天险,河之北岸则风陵津。”伯夷:商末士君子。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与叔齐隐于首阳山,义不食周粟,采薇而死(见于《史记?伯夷列传》)。首阳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首阳山与华山为黄河所隔,见“巨灵”注。此四句写诗人于暮春离开长安,东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西去的夕阳徘徊在津楼上久久不下,漫漫归程缥缈在前方,使游子产生一种无所归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叔齐二君子忽然浮现在眼前,多想一睹他们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可在对岸的首阳山无轻舟可济,只能望洋兴叹,空发幽情。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关城:指潼关城墙。洪河:指黄河。巨灵:《述征记》:“华山对河东首阳山,黄河流于二山之间,元本一山,巨灵所开。”(《艺文类聚》卷七)巨灵,指河神,此处指黄河。流血:言自古以来此地征战不休,鲜血染红了黄河水。此四句写关城落照中,诗人往登城楼,高处远望,但见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卷夹着沉重的人类历史伤痕,吞噬着无数英魂的悲咽和哀叹,滔滔东流去。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西征赋》。赫赫曹公谋:曹公,即三国曹操,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西征赋》称其:“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此四句写诗人睹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发思古之幽情,仰慕千古流传的潘岳之赋,缅怀赫赫战功的曹公。自古多为兵家征战之地的潼关,因为有了这份历史的厚重,诗人落寞无聊赖的心绪也变得更加凄凉怅惘。此诗为岑参早期作品。诗人献书阙下,对策落第,心绪不佳。东归途中,登高远望,睹奔疏万年的黄河水,思古人征战杀伐的累累战绩,叹自己茫然无着的仕途。语言平易浅近,脱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浑圆美,亦可见出岑参早年艺术功底尚不深湛,有偏于浅近平淡之感。诗写一种愁绪,而寄怀于思占之幽情,篇终“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从怀古转到诗人,含蓄浑涵,耐人寻味,直有阮籍《咏怀诗》之深婉不迫、蕴藉思深的风格。送王大昌龄赴江宁题解王昌龄,盛唐著名诗人。史载,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谪江宁,岑参为之饯行,并作此诗以寄感慨。全诗对王昌龄怀才不遇、仕途多舛给予同情,并勉励友人再展鸿图,青云直上。王昌龄有《留别岑参兄弟》诗,可参看。“悲送君”一作“愁送君”;“攻文”一作“工文”;“频望”一作“频梦”。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潜虬且深蟠,黄鹤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新解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明时:指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盛世。此四句写为将赴贬所的王昌龄饯行,而悲凉忧郁的气氛笼罩着大家,使他们把盏对斟,欲说还休。君子临治世,当有为于天下,而王昌龄却难君臣遇合,被贬外官。诗人叹息王昌龄徒有生花之诗笔和可干青云的文章,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经世才华。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泽国:水乡,江南水量丰富,故云,此处指江宁。从:任职。天阙:皇宫前的望楼,此处指朝廷。淮水:即淮河,赴江宁须经此河。此四句写王昌龄赴江宁任一微官,而路途遥遥,跋山涉水,又转而叹惋朝廷官员济济,独君被“明主弃”,流落异地,寂寞孤独。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富春渚:富春江,为钱塘江上游,在今浙江富阳县南。渚:水中小洲。岑参父植曾任衢州司仓参军,衢州在富春江上游衢江,参随父曾居此。卧江楼:无考。当指富春江畔一小楼,岑参曾居于此。南徐州:东晋南迁,侨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故云。参父植曾任江南东道润州句容县令,治所属南徐州辖地。此四句写由王昌龄将赴的江宁贬所,引起作者对往日居住地的追念,诗人对好友的殷切关怀与牵挂,也随好友征帆一路追随到江南水乡那个有过少年时的欢乐与眼泪的地方。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此四句写穷巷独居的诗人,荧荧一盏孤灯相伴,北风卷着雪花在屋外肆意飞舞,如此寒凉之景,作者想起将远行的好友王昌龄,漫漫征程孑然独往,好友的凄凉光景当比自己尤甚。情动之下,临别之余,诗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叙寒暖。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京口:今江苏镇江。桃花时:桃花开在阴历二月,送别时是冬天,等王昌龄走到京口时,已在二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了。饶:多。孤兴:陆机《文赋》:“对穷迹而孤兴。”指感时触景,而独自幽赏。此四句为诗人想象王昌龄南行至京口时,当是桃花烂漫的季节。虽然孤舟孑行,无人做伴,见此桃花纷纭、春意盎然之景也必当诗兴大发,佳篇连成,精神焕发起来。潜虬且深蟠,黄鹊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虬:传说中有角的龙。《周易?乾卦》:“潜龙勿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李善注:“虬以深潜而保真。”蟠:深屈而伏。此处以潜虬比拟王昌龄才华横溢而不得重用。黄鹄:天鹅。《汉书?昭帝纪》:“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颜师古注:“黄鹄,大鸟也,一举千里者。”举:高飞。黄鹄非燕雀,虽暂且屈伏,终有一日必高举之上。此处也以黄鹄拟王昌龄。青云器:《史记?范雎传》:“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器:才具。青云器,指廊庙才。努力加餐饭:借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句,此处告慰好友远行多自珍重。此四句写诗人赞赏王昌龄的高才大器,虽不得明君赏识,一时重用,亦当如葆真之潜龙,待举之黄鹄,终有一日青云直上,鸿图再展。新评此诗为送别类五言古诗。诗人感叹好友远谪他乡,孑然独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时,不得重用,劝慰好友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当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转机。全篇弥漫着诗人对好友的真切挂念和殷殷祝福。旧居的追忆、陋屋的同宿、远途的想象、春光中的诗兴,诗人设身处地地与好友同悲欢,真挚的友谊不言而喻。语言朴素自然却感情丰沛,思绪万千。中间两段对故居的追怀、穷巷寒屋的描写有意在言外、新巧寓于平淡之效。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题解此诗为岑参早期作品,作于开元末年诗人在长安时。崔全:其人无考。归都:为回归东都洛阳。觐省:省亲。诗人对崔全洁身自好、不求闻达的品格给予赞赏,对其怀才不遇,被放还乡给予同情和叹息。“片玉”一作“宋玉”。夫子不自衍,世人知者稀,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新解夫子不自街,世人知者稀,来倾阮氏酒,去著老莱衣——夫子:指崔全。自衒:自我夸耀以求仕进。阮氏酒:西晋阮籍避祸全身,远离司马氏政权,以嗜酒为由,求为步兵校尉,终日酩酊,遗落世情。此处指崔全不以干君、谄媚官宦为务,故而被放。老莱衣:指春秋时的隐者老莱子。老莱子行年五十,父母犹存,着五彩斑斓衣以娱双亲。后常以“老莱衣”表示孝养父母至老不衰,见《初学记》卷十七《孝悌篇》。此处暗合诗题“觐省”意。此四句写崔全因其洁身自好,不务谄媚,不矜夸以干人君,故而知音者少,名声不外达。虽微官暂寄,然遗落世情,终被再放归省。诗人表达对崔全人格的赞赏,也对其不被重用表示同情和惋惜。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楚王犹自惑,片玉且将归——渭北:指渭水流域,在陕西一带,渭水流经长安。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此处指崔全回归的洛阳。楚千旬:用《韩非子》卷四《和氏》典。将:持。此处用楚王自惑喻崔全不得君臣遇合。片玉将归:喻崔全为怀瑾握瑜之才而不得重用,被放回乡。此四句写长安春草新发季,东都洛阳也值繁花烂漫时。诗人想象崔全将去的洛阳,以春之盎然生意抚慰友人远行被放的孤寂苦闷。结句用典故暗喻友人的磊落胸襟、良玉之器不得重用,如璞玉之真价难以被人赏识。新评首二句作者以慧眼独识英才为好友叹息。出笔即开门见山,诗人义愤填膺、仗义伸屈之情溢于言表。五、六句以写景点示季节,用语平淡中有新奇,自然中有新巧,已现岑参后期追求“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瑶《河岳英灵集》)的诗歌艺术风格之端倪。诗中典故的运用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咀嚼。登古邺城题解此诗为岑参开元二十七年(739)春天自长安往游河朔途径邺城时所作。邺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诗题一作“登邺城坏古”。此诗为咏古诗,诗人登临邺城,唯见荒草野火,昔日英雄已淹没于历史的滚滚尘埃中。诗人吊古兴怀,情之所至,感而成咏。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岑参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买到此书的心情。
  •   芩参的书,不多说。自己去读吧,很好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