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山西古籍 作者:陶渊明 页数:197 译者:郭建平
Tag标签:无
前言
江西九江市的庐山,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东晋的时候,庐山脚下有一个柴桑县。其县治就在今九江市。在那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当时,东晋王朝正处在衰落之时。他的曾祖父是匡扶晋室的大将军陶侃,但到陶渊明出生时,陶家已经不是显赫大族了。陶渊明29岁出仕后,经历了两件大事:一是军阀桓玄篡晋自立,一是刘裕讨平桓玄,旋即灭晋建宋。这两件大事都发生在陶渊明故乡柴桑的附近,而且巧的是在桓、刘篡晋之前,陶渊明分别在他们手下做过参军一类小官。可以说,他是亲历了那样的大事的。这在陶诗里都有所反映,但反映得那样平淡,不是通读了他的诗文的人,往往不易觉察出来。陶诗的主流只是努力歌咏他的隐居避世、亲与耕耘的生活。这从他的《归园田居》、《饮酒》、《杂诗》等组诗看得出来。所以,南朝时,撰写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著作的钟嵘,就在他的《诗品》里,将陶渊明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这个评价是比较准确的。到南宋时,大儒朱熹以独到的眼光看陶渊明和他的诗,说道: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的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的这样语言来。(《朱子语类》卷140)到了鲁迅,则说得更加明白一些:又如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是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阿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鲁迅所描述的是一个完整而真实的陶渊明。但是,一千多年以来,陶渊明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一个田园诗人,是一个我行我素、自得机趣的隐者。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令。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自在的职务,本为攒点钱,作归隐之资。忽然有一天,郡里遣一个督邮(官名)下来检查工作。属吏说,应该整束衣带,出衙门去迎见。陶渊明听了,慨然而叹,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向他人折腰。老是躬腰屈膝迎奉人家的滋味,怎么能受得了!”于是,在这年的十一月,自挂官印,欣然归隐,在彭泽令的官位上只坐八十余日。此时,作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起首即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隐之因何其昭然,归隐之心何其迫切!然后,又写道: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来之后,又何其快乐!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读了此文,不禁大兴赞辞:“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回归的第二年,陶渊明又作了著名的《归园田居》组诗。第一首描写其园田之美,如画在前,又平添几分幽趣。第三首所述,则是一个亲与耕耘的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可以想见,一个曾做过县令的人,毅然辞职,而且亲自下地耕种锄草了,又写出如此贴切真挚的诗句,说明他是多么热爱他的生活,他的心是多么淳真!这就是陶渊明。后世把他当作田园诗人,岂属偶然!他的形象本来就是他自己的本性与修养造就的。陶侃,这位中兴晋室的大将军,是陶渊明的曾祖父。陶渊明的祖、父,也做到太守一类的官职。在门第森严的晋代,陶渊明对自己的出身理应是重视的,因为那是品评人物高下的出身方面的基础。陶家一族,虽有名人,但出身寒微,在晋代并非显要的世族,而且时至陶渊明这一代,家族已然衰落,他本人仅能凭借族叔的关系做到县令一类的小官,用陶渊明自己的解释,那是因为“性刚才拙”,以故“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其实,就是感到这个纷乱的时世不容于他的个性和修养,就坚决地走了归隐一路。陶渊明从小所受教育,主要是当时已不占正统地位的儒家的思想。准确地说,是儒家的淡泊处世的思想,主导了陶渊明走向归隐之路,并一隐到底。比如,他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咏道:“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所以,他的有关躬耕的诗,正是记载了他志于“长勤”的朴素的生活理想。在他看来,“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这是说,作者深深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不安。因为这些思想的支配,陶诗里歌咏的先贤,大多是归隐高蹈、不与世俗为伍的。比如春秋时期并耕自食的长沮、桀溺,秦末的商山四皓,汉代东门种瓜的邵东平,当然也有见好就收的高官疏广、疏受。这些贤人,在他的诗文里凝结成一个“千载”情节,是陶渊明不时慨然遥想的。比如: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得知千载外,正赖古人书。(《赠羊长史并序》)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和郭主簿二首》)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饮酒二十首并序》其三)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四)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七首》之四)其人(指荆轲)虽已没,千载有馀情!(《咏荆轲》)从这一连串的“千载”可见出,陶渊明执著不已地向往着先人淳朴自然的生活,所以,他作了悲愤填膺的《感士不遇赋》,以抒不遇之情;又作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以表其淳朴自然的社会理想。这一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一旦从陶渊明笔下流出,便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或许,三代之前的先民社会就是这样,三代之时的大同理想正是如此。后人每当览读此文此诗,便油然产生向往之心,以致唐宋时的诸多大家,如王维、白居易、柳宗元、苏轼、王安石等地位和诗风各不相同的文豪们,都共同景仰着这个社会,并争相摇笔作出相和的词章来。陶渊明虽然生活在东晋时代,但他自认为属于千载以前的理想社会,他的心系于那些淳朴自然、真率无比的先民们。所以,造就了陶渊明淳朴自然的诗风。在陶渊明所遗不多的诗文里,却几乎包含了晋宋时代所有重要的文学体裁,而且,这些体裁又几乎无不是精心之作,如小赋之《闲情赋》、辞赋之《归去来兮辞》、哀挽文之《祭程氏妹文》、《自祭文》、传记类之《五柳先生传》。其他品类,大者如四言、五言之诗,小者如赞,如述,如联句,如挽歌,如记,见出陶渊明极高的文学天赋。陶渊明诗文的最大特征是真实自然,而又韵味无穷。最佩服渊明的苏轼概括其特点,就是癯而实腴。你不看则已,一看就想再看;再看了,还是想看,无生厌之时。比如: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其一)在陶渊明的众多佳作之中,这一首应是极平常的,但它确是真率自然得很,也很有品味的馀地。这便是陶渊明作诗的大本领处。陶诗在审美方面的最高成就,乃是在中国诗人中,第一个善于创造境界的人,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之五)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杂诗十二首》其二)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馀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己酉岁九月九日》)陶渊明的诗文中这样的名句非常之多,而且,有的诗,整个都可作名句看待,浑然一体,境界之高,古今罕比。王国维在其名著《人间词话》中,主倡境界之说。他将诗分为有境界和无境界,以别高下,又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而以无我之境为上。在王氏看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臻于无我之境的,是上上之诗。王氏此说一出,文坛交口称赞,于是陶诗中“静穆”(朱光潜评陶诗语)的境界,被广泛认可。在一千多年后,人们方始进一步认识到陶诗在审美方面的伟大之处。这反映着陶诗是属于那种常读常新、历久弥新的佳作。他的诗的亲和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陶诗的境界之高,陶诗的亲和异常,其根本在于他的天性。他的天性是快乐的,比如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这种天性,造就了他的天趣;然而,生活的艰苦时时教训着他,少时逢家乏,中年丧其妻,晚年去乞食,更兼理想失落,宦途失意,又患佳名不传,这一类忧伤,又造就了他的敏感。天趣与敏感,使陶渊明特别地在他喜欢的自然界中寻求寄托。大的环境,那就是他的园田,那是他归隐的地方;具体的依傍,那就是生活中深爱的酒、书、松、菊,甚至游云,飞鸟,游鱼。它们在陶诗中都象征着隐逸,故钟嵘推他为“隐逸诗人之宗”。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陶渊明由快乐欣豫,逐渐体会出穷困、衰病,如《有会而作》云:“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杂诗十二首》其八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到老时,以至作出《乞食》诗。但是,陶渊明不改志节,坚定地说:“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七首》其四)又说:“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有会而作》)每当夜不能寐或酒酣耳热之时,陶渊明总要抒发一番感慨。在年轻时,总是以快乐解之;到其衰老,实在排遣不得,就如实道出,作了《自祭文》、《与子俨等疏》、《拟挽歌辞三首》等。其中忆及少壮之时,仍流露着欣欣快感;及其临殁,乃说:“人生实难,死之如何!”那是多么痛苦的语言啊!简直是和以血泪出之的。然而,陶渊明正是以这一系列诗文,对自己一生的品格节操作了如实总结,从而避免了后人妄评,这使我们看出,诗人是多么的自惜羽毛!陶渊明作为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文充满着天才的灵光,而且,往往达到浑然不觉的境界。代表他最高文学成就的诗文,也就是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是尽洗铅华的天然之作,所以,后人尽可仰望,却难以追步。于是,后人把最好的赞语毫无保留地加到他的身上。关于对陶渊明的仰慕,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关于陶诗的成就,南朝梁·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评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章,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关于陶诗对后世的影响,清代沈德潜在其《说诗啐语》中评日:“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以上所引三则,足可说明陶渊明的为人、他的诗文的巨大成就,及其诗文泽被后人的久远了。所以,自陶诗问世以后,尤其当宋代以后,陶诗的版本甚多,评赞亦甚多。近百年来,各种陶渊明的集子,出版之多,不胜枚举。本次结集,其目的在于普及,重点在于阐释诗文的内容,因此作了串讲评析。至于其生卒之年、创作年代等细微难解之处,一般不作考证。谨依据逯钦立先生《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编成简谱,并将其附录于正文后,以供参考。为方便读者使用,书末还附有“《陶渊明集》主要版本”、“陶渊明及其诗文研究主要论著”及“《陶渊明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出)。由于学识所限,此集所释所评,或未能尽如原作之意,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与读者予以指正!郭建平2008年5月
内容概要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包括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等21位著名文学家的个人选集。它以唐、宋文学家为中心,代表着中华抒情文学的最高成就。本书为其中之一。 本书收录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文,包括:四言诗、五言诗、赋辞、记传赞述和疏祭文。每篇诗文的结构都包括题解、新解和新评,解释详实,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文学的渊源。本书将提高读者您自身的文化修养,激发您对古典文学的探寻兴趣,这是一本优秀的课外教育读物,不妨一阅。
作者简介
作者:(晋)陶渊明 译者:郭建平
书籍目录
前言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代序)(梁启超)◎卷一 四言诗 停云四首并序 时运四首并序 荣木四首并序 赠长沙公四首并序 酬丁柴桑二首 答庞参军六首并序 劝农六首 命子十首 归鸟四首◎卷二 五言诗 形影神三首并序 九日闲居并序 归园田居五首 游斜川并序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 乞食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答庞参军并序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连雨独饮 移居二首 和刘柴桑 酬刘柴桑 和郭主簿二首 于王抚军座送客 与殷晋安别并序 赠羊长史并序 岁暮和张常侍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悲从弟仲德◎卷三 五言诗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还旧居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己酉岁九月九日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溪田舍获 饮酒二十首并序 止酒 述酒 责子 有会而作并序 蜡日◎卷四 五言诗 拟古九首 杂诗十二首 咏贫士七首 咏二疏 咏三良 咏荆轲 读《山海经》十三首 拟挽歌辞三首 联句◎卷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 闲情赋并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卷六 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五柳先生传 扇上画赞 尚长禽庆赞 读史述九章并序◎卷七 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 祭程氏妹文 祭从弟敬远文 自祭文◎附录 陶渊明传(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集》序(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简编 《陶渊明集》主要版本 陶渊明及其诗文研究主要论著 《陶渊明集》名言警句
章节摘录
◎卷一 四言诗停云,思亲友也。尊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题解《停云》约作于陶渊明四十岁时,应为晋安帝元兴三年(404)春,地点在东园。东园为陶渊明三处居所之一,又名上京,在浔阳(治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一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新解霭霭停云,蒙蒙时雨——此两句写春雨连绵,烟雾迷蒙,创造出一种阴霾不开的境界。霭霭,云气缭绕貌。时雨,春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此为“霭霭”、“蒙蒙”造成的结果,四面八方昏暗不已,平坦的道路积水成潦,已不可通达了。这是作者回望的结果,已埋下“思亲友”的伏笔。八表,八方。伊,语气助词。又“平路伊阻”,当化自《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暗含对友人思念之切,而天不作美。静寄东轩,春醪独抚——雨潇潇地下着,四周更显静寂,作者居于东园的茅舍,独自持杯,闷饮自酿的春酒。此句点明地点是东轩,时间是春天,而时雨已至。二句的重点在“静寄”,在“独抚”,言身处乱世,得避战乱,有幸甚之意;而把酒独饮,无友朋欢言,又觉苦闷。东轩,东园的茅舍。醪(lao),浊酒。陶渊明以粳米自酿自饮之酒。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此二句点明“思亲友”,持酒思友,他却在远方,道路已阻,邈不可至,不禁搔首愁思,于是站起来,到窗外久久伫立,希望朋友能来。这是希望与事实的矛盾。搔首,化自《诗?邶风?静女》:“爱而不来,搔首踟蹰。”延伫,久久地伫立,延颈而望。二停云霭霭,时雨蒙蒙。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新解“停云霭霭,时雨蒙蒙”四句——此四句与前一首前四句基本为重叠复沓,是《诗经》的写法,重在强调雨天迷蒙阴暗的气氛。末旬极言雨水之大,其实在说明亲友难至,以及因此产生的灰暗心境。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此句对前一首第五六句,表明闲静无聊的心境。愿言怀人,舟车靡从——二句直接表明“思亲友”,然而阴雨连绵,挥之不去,欲往会之,而舟车断绝,把酒欢言的希望已然不存。从,跟从,似同上引《蒹葭》“溯洄从之”之“从”。三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新解东园之树,枝条再荣——望友朋而不至,近处看到园中之树,又早已郁郁葱葱,花朵竞放,心情不由转为愉悦。竞用新好,以怡余情——园中的花树,似竞相使我欢悦。此为拟人手法。对酷爱大自然的陶渊明而言,冬天的萧条过后,花枝竞放,又有新酒,远离乱世,本可以自娱自足了。然而——人亦有言,日月于征——那位友人曾捎来话说,天天为公务而奔波。这是不能如愿的实写。安得促席,说彼平生——怎么能得一良机与朋友相对而坐,促膝而言,互说平生苦乐。意即不可能如愿。促席,古人坐于席上,移坐相近,谓促席,犹“促膝”,表示亲切攀谈。平生,平时,指家常。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新解“翩翩飞鸟”四旬——当作者思人望树之时,忽见有两只飞鸟自蒙蒙烟雨中翩翩飞来,翅膀一敛,止息在庭前的花枝上,然后叽叽喳喳,相和而鸣。清代马璞《陶诗本义》卷一评此四句云:“言飞鸟尚有友朋以好声相和,何以人而不如鸟平?"因此,作者睹物生情,又引出“思亲友”之主题:岂无他人,念子实多——同村同里的邻人也可邀来同饮,只是特别想念你,想与你促膝闲话啊!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然而,这个愿望竞因时雨连绵而难以实现,我的内心是多么怨恨啊!不获,不得,不能实现。怎么办呢?只好“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十二首之二)了。新评陶渊明作《停云》诗的这一年为晋安帝元兴三年(404)。这年春天,刘裕在浔阳大破篡晋之贼桓玄,陶渊明是亲历了的。但这四首诗写得极静穆,只说春天阴雨连绵,天地昏暗,自己托身东园,欲持新酿的粗酒自饮一番,忽然念起一位挚友,欲与其把酒闲话,促膝交谈。然而道路阻隔,不能如愿,不禁叹息连连,甚至泪下沾襟。陶渊明作此诗之前,曾在桓玄手下做事,或因不满其所为,已隐居在家。在此前一年的秋冬,曾作了著名的《饮酒》诗二十首,所以,家乡周围刘桓大战,发生了如此惊心动魄的大事,而《停云》诗竞写得那样不动声色,表明渊明对当时频繁发生的乱和篡已经有一颗平常心。明代黄文焕《陶诗析义》引沃仪仲所评云,诗中“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平陆成江”数语暗示天下大乱,命运不济,也无不司,至于称其“正见无一明眼人堪扶社稷,故至于此”,则未必合于实情。时运四首并序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新解时运,指四季的运行,其内容写春游。当与《停云》同时作。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馀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新解“迈迈时运”四句——此四句写春暖花开之时,在一个温和的早晨,作者很高兴,乃穿好新做的春衣,信步走到东郊那里游览。迈迈,步步迈进,在此指时间运转。穆穆,温和安静状。袭,穿衣。薄言,迫近,走近。“言”为语气助词。“山涤馀霭”四句——此四句写游览所见:阴雨蒙蒙的天气已过去,青山在薄薄的雾霭中露出秀丽的面容,天空中出现一条美丽的长虹。这时一阵清风拂来,眼前的禾苗迎风飘动,片片绿叶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此时,陶渊明的心是多么快乐啊!他已从“思亲友”的沉闷境界中走出来,用大自然陶洗其胸怀。霄,雨霓,雨后的长虹。翼,在此指新苗迎风而舞的样子。后二句属陶诗中名句。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卷一引王棠所评日:“新苗因风而舞,若羽翼之状,工于肖物。”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其上”,其“翼”字似化自此句。然陶诗的“翼”更富有动感,显示出春天活泼泼的景象,更是作者心情愉快的写照。二洋洋平泽,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称心而言,人亦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新解洋洋平泽,乃漱乃濯——大雨之后,湖水溢满,波光粼粼。陶渊明跃入湖中又漱又洗,一副自乐的情景。乃,结构副词。就,又。邈邈遐景,载欣载瞩——浴毕,站在湖岸上而望,景象多么阔大啊,内心欣欣然,目光流转,欲将美景尽收眼底。载,结构副词。又。瞩,近而切地注视。称心而言,人亦易足——此二句为渊明观景后的感觉。平心而言,人也易于满足啊。挥兹一觞,陶然自乐——这是观景和自足的表现。面对美景,暂且持杯而饮,尽享人生快乐吧。挥,倾杯尽饮。觞(shang),古代的酒杯。陶然,快乐的样子。三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我爱其静,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新解“延目中流”四句——指渊明站在河边,眼望流水,遥想到孔子与弟子春日游沂的故事。事见《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齐业,习完课业。沂,水名,发源于今山东沂源县鲁山。“我爱其静”四句——述作者向往孔子的闲静,日夜不止,只恨世殊事异,太遥远了,不可追并啊!这四句似暗示对乱世的厌恶。寤(wu),睡醒。寐(mei),耳垂。寤寐在此代指时光。挥,挥去,在此指时光逝去。四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新解“斯晨斯夕”四句——这四句言,我朝夕居住在这茅庐之中,幸而有花药分列左右,吐出芬芳,林竹扶疏,布下浓浓的树影,亦知自足了。清琴横床,浊酒半壶——可发清音的古琴置于琴床上,浊酒不多,尚有半壶,这是闲静自足的隐居生活的表现。据传说,陶渊明常坐于松下,手抚无弦琴,以寄其意。据此句,则似非不谙音律者。黄唐莫逮,慨独在余——黄帝与唐尧时质朴自然的社会生活已经不可追上了,我只有暗自慨叹。此或即《时运》一诗的真正含义。新评陶渊明是“性本爱丘山”的,当春已届暮,花落荫浓之时,他忽然想起孔子与弟子春游沂水的故事(见《论语?先进》),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向山水之间独自进发了。此时,暮景交目,心中和畅之极;忽然一想,世殊事异,身处战乱,所以说,“偶影独游,欣慨交心”,似有切心的隐痛,不可言传。这首诗正是表达这种复杂的心境。
编辑推荐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陶渊明集(修订版)》将提高读者您自身的文化修养,激发您对古典文学的探寻兴趣,这是一本优秀的课外教育读物,不妨一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