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艺术家.曾浩

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曾浩  页数:27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介绍了艺术家曾浩。曾浩的作品没有被批评家们放进这次展览所设置的“文献奖”“艺术奖”“优秀奖”的任何一个级别之中,虽然批评家中已经有人敏感到曾浩的作品的特殊性,但是他们没有能够很快地发现,事实上,这类作品是一个普遍趋势的结果,这个趋势的精神内容是:没有任何已然的事物是有意义的,也没有任何确定的思想是有价值的,甚至这个世界的意义本身被再次受到严重地质疑。与之前的现代主义悲剧情绪不同的是,新艺术表现出即便是悲剧本身也没有什么意义。渐渐地,文化艺术领域的人们发现:一个被称之为“后现代”的时期已经到来,不过,这个借用西方术语来表述的时期本身却是复杂而让人迷茫不堪的。在1992年的北京,刘小东已经完成了一大批“新生代”的作品,之前的《田园牧歌》(1989年)已经用熟练的学院技术表现出了超越学院表现的茫然情绪,甚至在1991年7月,一个叫“新生代”的展览已经展出,批评家(尹吉男)已经使用了“近距离”这样的词汇,批评家发现了艺术家仅仅将眼光放在眼前的事物上,似乎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是值得关注的。

作者简介

曾浩(b.1963)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专业,随后在广州美院任教,那几年正值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膨胀和随之产生的精神异化阶段,对转型期间社会生态的表述是曾浩从早期创作时就确立的主题,随着对现实生活境遇的深入思考,曾浩更加确定在这种变化中的文化视域里坚持个人化纪录的方向。
在曾浩的作品中,充满了比例微妙均衡的细节,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件和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他打破了它们之间从属或者服从的关系,在同一个维度上无限延伸开来,而代表归属感的日常物以一种平行的状态处在不确定“此处”或“现在”的时间和空间里,这种最细微的折射使人们丧失了与主体相遇的机会。作为一名学院派出身的艺术家,曾浩创造出一种与传统绘画没有必然联系的表达方式,同时又充满了东方美学特有的精致、凝炼,以及对物欲的疏离和精神层面的高度内省。
在形式上,每个形象作为意义被消解的符号,曾浩有意在四周留下大量空白,从而达到微观化的视觉效果,表面漂浮、散淡,呈现出一种寂静的真空般的凝视,但是内里却有着强烈的不安定感。这些不知来处与归宿,却又极其真实的幽浮,与我们生活其中的现实混为一体。用艺术家的话说,试图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进行一种表述,它既是一种现实空间,同时又是一种心理空间,他创造出一种肃穆的顿悟场景,以此来体验空间与人、与物,包括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应于“悖论式存在”的物质文化现实,也构成了艺术家的思想资源和叙述方式。
曾浩每件作品的题目都冠以一个特定的时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似乎有重大意义的暗示或者是一个特殊的决定性瞬间,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丧失了对具体背景描述的随意记录,这样不断重复、没有逻辑关联的时刻贯穿每个人的生活,也充满了与作品内容对应的不确定性。
除了油画,版画,曾浩还在尝试多媒材装置和雕塑的形式,在他的作品中,人与物是平等的,背景和内容是同样重要或者不重要的,就像大多数的消费品一样。感官体验的钝化导致世俗生活在大多数状况下毫无诗意可言,“当我们打破惯常的方式去生活时,生活也会给我们非一般的提示。”审视与关注日常的事物,这个举动本身就获得了一种超乎寻常的意义,而对艺术家来说,关注内、外部世界的脉动,并在具体的工作中完整的实现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书籍目录

记录日常生活的微观史——关于曾浩的艺术1992一1997内在的空间消费时代的精神肖像曾浩的绘画走向表面化——曾浩作品对深刻性的颠覆1998-2004物是人非——关于曾浩作品的细节旁观者的“无聊生活”关于“贺兰山房”HOPELAND的设计与建设的陈述(节选)无限小和无限大2005一至今时间的重量生活过到今天图目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今日中国艺术家:曾浩》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今日中国艺术家.曾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