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甘肃人美 作者:麦家 页数:266
Tag标签:无
前言
快有十年了,我的生活一直局限在很小的网子里,不用去单位上班, 亲人和朋友大多在千里之外,身边仅有几个朋友,平时也少有往来。我似 乎喜欢上了独往独来的生活。其实也不是喜欢,是无奈。一个人待在家里 是够难受的,但出门去忍受别人的各种习惯,或者让别人来将就我,似乎 更难受。我不吃酒,怕麻辣,也不打麻将纸牌(不会),坐下来还喜欢一本 正经地谈文学,要对上这样的人,也许比找同志还难。同志还有俱乐部或 某些固定的活动场合,在成都,据说四川日报门前的阅报栏是同志们的活 动地带,有点约定成俗的意思。有点以前那种英语沙龙的感觉。成都是个 十分享乐的城市,遍地酒吧、茶馆、美食,中高低档一应俱全,工薪高薪 、蓝领白领,都有各自消受的阵地。我待过七个城市,我可以肯定地说, 成都人的生活是最灿烂的,灿烂得像罂粟花一样,有些奢靡,有些邪乎。 但我还是很寡淡,跟儿子打打算术牌(我本人发明的),下下军棋、象棋, 成了我主要的娱乐。我的时间,除了正常的休息和昕谓的T作:读书或写点 东西,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过的。如果一定要说,就是发呆,胡思乱想 。 《暗算》就是胡思乱想出来的。 其实,我的小说多数是这样,是靠着一点点契机凭空编造出来的,没 什么资料,也不作任何采访。以为这样弄出来的东西总不会有人对号入座 ,不会被历史责难。奇怪的是,这些年我几部稍有影响的小说都有人对号 入座,他们以各种方式与我取得联系,指出我作品的种种不实或错别之处 。有个人更奇怪,说我《解密》写的是导弹之父钱学森。奇怪踏上了旅程 ,更奇怪的肯定还在后面。《黑记》写的是一个姑娘,她乳房上长有一块 黑记,黑记有点神秘,有性欲,触摸它比触摸粉红的乳头还叫她激动。这 完全是个幻想加幻想的东西,但也有人来对号,找到当事医生,指控他泄 密。真是对不起那位医生了,他连我是男是女都不知晓,怎么跟我泄密呢? 《暗算》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电视剧的火爆,来找我论是非的人更多,以 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蛰居在乡下,因为找的人太多,已经影响到我的正常 生活。这些人中有位高权重的将军,也有准701机构里的那些阿炳、黄依依 、陈二湖式的人物,或者是他们的后辈。他们中有的代表个人、家庭,有 的代表单位、组织,有的来感谢我,有的来指责我。感谢也好,指责也罢 ,我总是要接待,要见面,要解疑答问。其实我要说的都大同小异,所以 一度我就像祥林嫂一样,不时老话重弹。 这当中有一个人,他的来意有点暧昧,既不是来感谢我,也不是来指 责我。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是来听我讲的,而是来对我讲的。他来自上 海,姓潘,名向新,是个化学教授,年前刚从某大学退休,赋闲在家。他 随意而来,却在我人生中留下了浓重一笔。 是去年元月上旬,潘教授应邀来四川师范大学讲课,其间通过我朋友 跟我联系上,并由我朋友做东,一起去郊外吃了一餐野菜宴。席间,教授 谈理说文,妙语连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甚至把我和他的主业——小 说和化学,两个南辕北辙的东西巧妙地连在一起,说:好的小说就是化学 ,对生活作化学处理;反之(差小说)则为物理,拘于事实,照搬生活。云 云。对错姑且不论,但说法新奇,令人难忘。席问也谈起《暗算》电视剧 ,他说他刚看过,上海电视台正在播,每天三集,他跟着看了一道,后来 又买碟子将第三部《捕风者》重看一遍。以他的学养和智识,一个东西看 上两遍,那东西基本上就成了他的,大小情节,包括细节,无不通晓。他 没有做好坏评价,只是问我这个故事有无m处,并恳请我实话实说。对一般 人我不一定会如实招来,但对他这种智者,我担心招摇撞骗会被他识破, 加上碍于朋友的情面关系,我不便妄言,只好如实相告。 坦率说,《暗算》的第一部《听风者》和第二部《看风者》的故事, 尚有一定原型,比如第一部里的瞎子阿炳,源于我家乡的一个傻子,他叫 林海,四十岁还不会叫爹妈,生活不能自理,但他目力惊人,有特异禀赋 ,以致方圆几公里内,几千上万人的个性和家史,他都可能通过目测而知 而晓,朗朗成诵。我所做的工作不过是刺瞎了他灵异的眼睛,让他的耳朵 变得无比神奇。至于第三部《捕风者》的故事,真的,纯属是虚构的,如 果一定要问出处,勉强有两个:一个是记忆中的老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 》,另一个是曾经在北京盛行一时的杀人游戏。两个东西其实是一回事, 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寻找凶手,我甚至怀疑后者本身就源自前者。追 根究底,是2001年,我们单位成都电视台要为建党八十周年拍部献礼片, 让我写本子,我拉上好友何大草一起编了一个叫《地下的天空》的两集短 剧,要说创作灵感就是电影《尼》,顶多是把故事革命历史化而已。两年 后,我在鲁迅文学院读书,同学中风靡玩杀人游戏,我觉得很有趣,便激 发了重写《地下的天空》的热情。《捕风者》的故事其实就是这样,是我 借一个经典的套子,凭我擅长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谍报工作的感情,反反 复复磨蹭出来的。 潘教授听罢,久久沉默着。我猜想,沉默不是说他无话可说,而是意 味着他有重要的话要说。果然,他在沉默后娓娓道来,因为经过沉默—— 沉思默想,他说的话显得更具学养而富有穿透力。他这样对我说: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故事,但是…… 怎么说呢,你如果有兴趣,不妨听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这绝对是真实的, 历史上有记载。我不能说我的故事一定比你的精彩,但我相信你听了后一 定会吃惊的。可以这么说,在你编织那个故事前,上帝已经编过一道。我 曾以为你是根据史料改头换面编了你的故事,仔细想来也不会,因为你恰 恰是把史料中那些最精华、最出彩的东西丢掉了。对不起,请容我说一句 冒犯你的话,我个人以为,你的手艺比上帝差多了。” 接下来,教授用半个小时跟我大致讲了他的故事,我听后简直惊呆了 。毫无疑问,他讲的故事比我的精彩多了,精彩十倍!一百倍!!我当即要求 他跟我详细讲一讲,他说最有资格讲它的是这个故事的当事人,他们好多 人现在都还在世,包括他父亲。他说我如果确实感兴趣的话,可以跟他走 一趟,他保证我一定不虚此行。 何止是不虚,简直是满载而归——我找到了《捕风者》故事的原型!欣 喜的同时,我也称奇不已:一个凭空虚构的故事居然有原型!嗬,难怪有人 要找我的小说对号入座。以前我一直觉得奇怪,我,一个几乎足不出户的 人,只凭一时兴起胡思乱想出来的故事,为什么总有人来对号认领?现在我 明白了,是因为生活大于虚构。虚构和生活的关系,我想,大概就如孙猴 子的跟斗和如来佛的手掌心的关系,你翻吧,看你能翻到哪里去。 事后,我有理由相信潘教授对我不是随意而来的,他蓄意而来,并以 他的方式达到了他的目的:让我来重塑捕风者的故事和形象。我不得不承 认,与我虚构的故事相比,这个故事显然更复杂,更离奇而又更真实。潘 教授的父亲潘老等五个人在半个世纪后,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依然言之 凿凿地向我提供了相同的内容,相同的程度犹同己出。这在我的经历中是 第一次,是例外。所以,我也例外地对它的真实性有了足够的信任和坦然 。
内容概要
《风声》讲述了地下工作者老鬼的故事。老鬼破译电报的能力超强,打入了日伪情报组织内部,面临身份暴露的危险时,他机智地与日伪和国民党军统特务周旋,制造种种假象迷惑敌人,使得组织内部陷入混乱,搞不清谁是真正的“老鬼”。但因条件所限,最后关头“老鬼”不得不牺牲生命,设法将情报成功传递出去。 麦家写的是敌特工作,是捕风者(密码破译者)的神秘生活,这种生活,因为一般读者不熟悉,本来具有很大的编造空间,然而,麦家主动放弃一个小说家的虚构自由,而是迫使自己跟着人物和事件的情理逻辑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他笔下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强大的自我生长能力,因此,真正推动麦家小说向前发展的,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是洋溢在人性和事件里的那种深刻的情理。
作者简介
麦家,作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曾从军17年;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转业至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任编剧;2008年调入杭州文联任专业作家。 1986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随笔集《捕风者说》,电视剧《暗算》《地下的天空》(编剧)等。作品曾多次获奖:《解密》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风声》获《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让蒙面人说话》获《小说选刊》2003—2006年最佳中篇小说奖;《两位富阳姑娘》获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 作家本人曾被评为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进步最大的作家;第三届风尚中国榜?2007年度风尚作家;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小说家;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编剧;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编剧等。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和编剧的电视剧《暗算》一开中国特情影视剧的先河,深得观众喜爱。
书籍目录
上部 东风下部 西风外部 静风代跋
章节摘录
老鳖是谁?肥原一时没想起来。 胖参谋指指吴志国房间,低声说:“就是他的联络员。” 肥原想起王田香曾对他描述过的老鳖,恍然有悟,刚才他在车里看到的那老头可能就是老鳖,便丢下小兵疾步去门口看。他看见王田香和一个手下脱掉外套在小树林里假模假式地切磋武艺,目光却一直盯着老头。他更加确信那老头就是老鳖。此时,老鳖已被西楼的哨兵赶开,悻悻地走着,东张西望,有点不知去向——好像想往这边来,似乎又有点犹豫不定。肥原当即回到屋里,对胖参谋交代道:“老鳖就在外面,你去问问他是不是在收破烂,是的话你就说这儿有些废纸,把他带过来。” 老鳖今天扮的就是拾荒的角色,有废纸当然要上门。这时候你就是主人,事情就是卖废纸,万万不可画蛇添足,打草惊蛇。所以老鳖一上门,肥原即把小兵支走,又叫胖参谋去楼上把那些废纸箱拿下来。那些纸箱哪是废的,都是装窃听设备用的,现在要假戏真做,只有牺牲掉它们了。再说也不是白牺牲,是有价值的。价值不菲。通过这次接触,和老鳖一见一聊,加之与胖参谋一唱一和,肥原至少达到了两个目的: 一、虽说和老鳖的聊天内容是闲的,没意思的,但声音是有方向和用意的,足够让关在房间里的吴志国听得到,辨得清。如是,假如吴志国是老鬼,该明白是怎么回事——同志们在找他!好了,同志们在找你,你心急了吧。心里急了,容易失却方寸。现在肥原要的就是这个,让他心急意乱,失去方寸。 二、趁老鳖在收拾纸箱时,肥原故意装得像突然想起似的,问胖参谋给对面楼里送水果了没有。这话很巧妙的,不管胖参谋怎么说——送或者不送,肥原都可以借题发挥,把他对对面楼里那些人的关怀之心欲盖弥彰地交代一番,让老鳖在假情报的歧途上走得更远,更深。 前者是一服泻药,是要叫老鬼坐不住的,稳不起的:在清醒中心急如焚。后者是一针麻醉药——全身麻醉,将麻得老鳖及老虎醒不了:在迷糊中高枕无忧。一醒一醉,像一只榫头的凹凸两面,对上了,咬紧了,无缝了,整个架子就牢了。坚不可摧。固若金汤。这般,就等着看好戏了。肥原甚至想,这会儿再去劝降吴志国,那感觉一定不一样,或许就不劝自降了。 肥原目送老鳖远去,心里莫名地对他生出一种好感。他感激这次相逢,他感激老鳖适时而来,使他有机会加固了整个架子,确保了老K、老虎之流最终坐以待毙的下场。 三 刚送走老鳖,肥原还在门口遐思,王田香突然跟个鬼似的从他身后冒出来。这是怎么回事?他刚才不是在树林里吗,何时进了屋?原来王田香见老鳖被小兵带进屋,估计是肥原有请。他不敢贸然从正门回来,而是绕到后面爬窗进来。刚才肥原和老鳖的闲谈,以及与胖参谋演的双簧戏,他在墙外都听到了,这会儿肥原该听听他说的。 王田香说,半小时前大门口的哨兵给他打来电话说,他刚放进来一个收破烂的老头,是他们部队营区的清洁工。王田香想,这不就是老鳖嘛,就出去盯他。老鳖显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背后长着大小好几双眼,他在外面象征性地转了一下就直奔后院。后院平时都没有人影的,来收垃圾岂不是鬼话?王田香盯着他,心里想这家伙真是够冒失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